寫作這件事

發稿時間:2015/06/13
寫作這件事
寫作這件事
作者|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 主編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01

  名校北一女寫作策略大公開,本書結集學生創作的小小說、現代詩、小詩、感悟散文和哲論散文,每種文類前都有一位老師的總評,文後由「寫作策略聯盟」老師專文敘述寫作策略,教導同學該如何寫作這類文章;「綠園小品」是同學校園生活、心情記事的發表園地;「命題作文」收近兩年各年級作文比賽第一名作品,每篇作品皆有老師賞析。在閱讀精采作品之餘,更能精進寫作能力。

文章節錄

《寫作這件事:北一女的青春書寫》

小小說這樣寫就對了/陳碧霞老師

  小小說就是極短篇,長度大約一千五百字左右。在「小小」的篇幅裡說什麼?人物、情節自然不可少,只不過擠不了太多人物,也容不下太複雜的情節。至於該怎麼說?畢飛宇在《玉米》後記中論及:「寫法」就是「我願意帶上這樣的表情」說話。先找到自己的語彙和語氣,然後選擇一個觀點敘事。可以化身為旁白,客觀切換場景;也可以粉墨登場,親自搬演故事。好的小小說帶讀者「發現」問題,包括情感的肯定或衝擊、事理的開悟或弔詭;壞的小小說沒有「洞見」而回鍋重炸「陳腔濫調」,缺乏實料與新味。好的小小說常是「尺幅千里」,透過結局的翻轉,刺激讀者的神經元;壞的小小說往往「一路到底」,沒有山窮水複,也沒有柳暗花明。好的小小說讓讀者會心,壞的小小說則讓讀者勞神。想寫出好的小小說?以下是你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你的小小說少了什麼?—談觀察與想像

(一)有意識觀察

  新手寫作往往無法具體描繪細節,原因在於欠缺「有意識觀察」的功力。托爾斯泰在筆記中說:「假如有人有意識地在觀察,那麼,他自己看到的可以在心裡再現出來。如果沒有人觀察,或者即使觀察也無意識的話,就不能再現出來。」創作乃植基於「有意識觀察」,以文字再現內心觀照到的一切。川端康成〈蝗蟲與金琵琶〉中,在晚上出門抓蟲的孩子們自製燈籠照明,在紙盒上鏤刻自己的名字,然後點上蠟燭。作者觀察到暗夜提燈照看蟲子的畫面。男孩的名字透過綠光映在女孩的胸脯上,女孩的名字透過紅光映在男孩的腰間。彼此名字交映於對方身上的「觀察」,加入了作者的「意識」,架構起男孩未來的愛情藍圖。小小說走筆至此成了愛情寓言,這寓言的起點正是川端康成有意識觀察到的細節。

(二)戲劇性想像

  在「觀察」之餘,還需要「想像」。說故事的人特別需要想像力,「想像」讓平凡的素材產生戲劇張力。〈羅密歐與茱麗葉〉並非莎翁原創,雖然取材於義大利小說,卻在舊有故事架構上創造角色內心的火花。海明威《老人與海》原本只是從漁夫朋友聽來的某次捕魚遭遇,他也在簡單的情節裡創造出人類面對挑戰的態度。「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執筆的你要在日常裡栽一株想像力的梅花!就是教室的蒸飯箱,也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想像細節。上層內緣濺射焦褐的小點,或許是誰熱牛奶吧?是誰灑了它?後來呢?蒸飯箱加熱的牛奶會混合某些氣味吧?這可以是言情小說的開頭,可不可能發展成推理小說?科幻小說?你感覺到平凡的蒸飯箱散發出來的戲劇張力了嗎?

二、你的小小說多了什麼?—談取材與立意

  學生創作經常剪裁失當:滔滔不絕申明自己的立場而忽略了原本抒情的主調;意象龐大卻無法和主題連結扣合;或是旁生枝節而使故事失焦……。青春之眼觀看大千世界,穿梭於人情、歷史、社會、文化、科技之間,要捨得「割愛」,去除無法表現主題思想的一切冗贅。

  校園裡有兩處種植木筆花,玻璃屋後的指天立地,昂然雄壯;小綠屋前的盆栽雙色接枝,歧出旁條開出滿樹典雅婉媚。如果寫作也像木筆花,你偏愛哪一款呢?無論前者或後者,都是基於各自審美理念而採用不同培植方法。寫作的取材亦然,應本於自己的寫作目標而審慎取捨。

  海明威在寫《老人與海》時刪掉了他熟知的漁村事物,即使他見過馬林魚交配,也曾與長鯨交手。當他要寫的是老人的幽默與哀傷,那些用來增強故事真實性的背景資料一概捨棄,專寫老人動作與內心獨白。紀大偉〈早餐〉描寫男子將下半身分給情人、上半身保留給妻兒的外遇故事,諷刺重點在男子自以為「公平」的荒謬,妻子與情人的外貌就略而不言了。小小說中必定有人物、有事件,寫作意圖不論是「藉人說理」或「藉事寫人」,在取材上都得先分出主從,確定哪些必須入木三分,哪些點到即止。

三、你的小小說還要強化什麼?—談主題與結構

  好的小小說主題獨特。主題經常由結構剪接而成,如同影片的畫面,一格一格剪接出導演的企圖。書寫範疇不外乎親情、友情、愛情、社會百態、事理見解,強化什麼才能別出心裁?答案是從情節設計出人意外,多線綰結矛盾、兩難的主題。

(一)矛盾兩難的主題

  法蘭克.史塔頓〈美女還是老虎〉記敘英俊青年與公主相愛而觸怒了國王。國王的審判設置了兩道門讓公主選擇,門後分別藏有美女和老虎。公主事前已知門後所藏,若選美女之門,青年就要帶著美女遠離自己;若選老虎之門,青年就要被老虎吞食。故事結束並沒有揭開謎底,要讀者從兩難中設想公主取捨的理由。這作品是不是深深吸引你?

(二)多線穿插的結構

  許榮哲〈為什麼沒有人相信〉敘事者目睹當兵被欺負的男同學練成輕功從窗外飛過,同時接到重考多年、精神不穩的女同學凌晨三點來電說自己已死。「練輕功」與「鬼來電」雙線糾纏「可信」與「不可信」,然後兩邊撥開,提出「我相信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人所陳述的那個故事」的主題。虛實交錯的結構,導引出「關懷人」的觀點。結構與主題的連結,會讓小小說擁有自己的個性。

  古往今來,誰不愛聽故事、看故事、說故事?「一句話只有一個最好的說法」,說什麼?怎麼說?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小小說這樣寫就對了,放手試試!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