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別

發稿時間:2015/08/08
最好的告別
最好的告別
作者|馮以量
出版社|寶瓶出版
出版日期|2015/07/01

  作者馮以量青少年時,父母因癌症相繼去世,讓他對死亡的恐懼像滾雪球般,越來越沉重,甚至有過自殺念頭。直到33歲,成為安寧療護領域的醫療志工,透過這份職業,他握過臨終病人的雙手,也聽過他們訴說對生命的尊重與謙卑,與這些生死導師相處,他在心裡栽種了一顆「善終」種子。死亡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事,但善終卻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權利。藉由本書生命故事的分享,讓離去的病人得到善終,讓喪親的家屬得到善生,讓彼此的關係得到善別。

文章節錄

《最好的告別:善終,讓彼此只有愛,沒有遺憾》

人生最後的夢想

  死亡是每個人都無可逃避的事實,可是善終卻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權利。

  可惜,很多人對死亡不計劃,也不探索。以為買了幾份保險、寫一份遺囑,就算是對自己的死亡做好交代了。其實我們越忌諱談論死亡,越難保障自己善終的權利。

  我人生最後的夢想是得到善終。何時死亡是我無法預測的,可是如何預設臨終照顧的計劃、葬禮的安排、親友的告別,這些都是我可以掌控的。要達到善終,就要計劃;也要和親友說清楚我活著和死後的遺願,好讓我能安心離開。

家人需要知道

  我有一個病人,讓我由衷敬重。她在臨終期間,展現了一趟扎實的善終過程。

  我很感謝她在我的生命中出現,讓我知道善終不再是紙上談兵的事,而是能夠如實存在與實現的夢想。

  三十五歲的她是乳癌末期病人,也是三歲男孩的媽媽。她的丈夫與父母覺得越談論死亡,心情越難過,所以不願談論她臨終的安排。

  為了避免憂傷,大家都給她鼓勵和希望。她打從心底知道身體每況愈下,死亡已是無可避免。但每一次她開口說「如果我死的話……」,家人就會轉移話題,阻止她談下去,並希望她多吃抗癌保健品。

  有一次,我坐在病床邊和她聊天。她說:「以量,可不可以買一些漂亮的紙張和信封給我?」

  「為什麼?」

  「我要把我想說的話寫給他們。總有一天,他們需要知道我要的是什麼。」

  從她的眼神裡,我看到她渴求善終的篤定。我不介意和她一同計劃這個不能說的善終夢想。

  自此之後,她就趁家人不在病房的時間和我商量。每一次離開病房時,我都會把她還未完成的信件放在我的辦公室裡。兩個禮拜後,她完成了三封信。

規劃善終,傳達心中愛

  第一封信,她寫給丈夫,表達自己在臨終照顧的計劃。如果她進入昏迷境況,她不要被急救、不要在無法吞食的狀況下插管進食;她要在醫生把疼痛減到最低的狀況下,自然離開人間。而且她也不反對丈夫再娶,只要取代她的那位女性能好好地照顧兒子即可。

  第二封信,她寫給父母,表達自己的難過和虧欠。她無法報答父母的恩情,她希望他們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為她的兒子操心。

  第三封信的完成,有點困難,因為她的身體開始衰退,清醒的時間不多。可是,她堅持寫給她的兒子。她準備交代丈夫,只要長大後的兒子問起有關她的一切,丈夫就可以把這封信轉交給他。

  她寫著:「媽媽愛你。媽媽會永遠愛你。媽媽很抱歉,沒辦法陪伴你長大。你要學著自愛。」然後把一封紅包,還有一張她簽上名的全家福照片塞進信封裡。我為她的這個舉動而感動。

  隔天,她昏迷了,她的父母和丈夫慌張得不知所措。丈夫徬徨地對我說:「她沒有和我們說她要什麼。」

  我很慎重地把手上拿著的三封信交給他們,一五一十地向他們說出她之前對活著以及死後的遺願,希望他們能夠尊重她的選擇。

  他們一一讀著信件,心情很悲慟,可是我相信這些信件裡所傳達的愛,足夠讓他們堅強活下去。

最後的夢想

  幾天後,我出席她的葬禮,那是一場粉紅色和白色的葬禮。

  我問她的先生:「那也是她在信件裡吩咐你的?」先生對我輕輕微笑、點頭。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善終,我欽佩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善終。而我們呢?我們嚮往的又是一個怎樣的善終畫面?

  善終是人生最後的夢想,讓我們一同計劃人生最後的一個夢想吧!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