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山河的八十年代

發稿時間:2015/09/05
冬山河的八十年代
冬山河的八十年代
作者|謝國鐘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5/08/20

  八十年代,你在哪裡?三十八歲的壯年陳定南剛當上宜蘭縣縣長,望著筆直的冬山河,想規劃讓大家可以親近的河流。一群充滿理想的台灣人、日本人,投入他們的熱情,共同對話創造出冬山河體驗,陪伴了我們十多年。帶上這本書再出發,感受另一層次的生命之河。

文章節錄

《冬山河的八十年代:一段人與土地的深刻對話》

關於陳定南的一些回憶

  「每個文明的開端都源自一條河,而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條河。

  無論是滔滔滾滾的大河,還是涓涓滴滴的細流,這些有形無形的河流,總是以地理學或心理學的面貌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族群。

  最早的出發點,只是想寫一條原本籍籍無名,卻又容易泛濫成災的小河流,在一群人的協力改造下,如何逐漸蛻變成一條極具盛名、河川整治及觀光遊憩典範的河流。

  始料未及的是,當我開始對當年幾位主要參與者進行深入的訪談之後,我發現,這些靈魂人物本身的生命歷程就是一條河。這些不同風貌的生命之河,由於因緣際會,竟然滙聚成另一種形而上層次的大河。是這條無形的大河,造就了目前我們可以親自踐履、切身體認的冬山河。

  我希望這本書能同時呈現出這兩條不同形式的河流,呈現出他們滔滔滾滾、日夜不舍的奔流面貌,因此,這是本描寫一群不同環境背景的人,如何透過一條河流交互激盪、共同提升之書,這個過程要比當前冬山河呈現出的迷人風貌還要來得深刻、豐富,更值得我們認真地去深思體會!」

  雖然關於冬山河規劃過程的這本書,我至今還難以下筆,但在幾年前我卻已經先將書的序文給寫好了。我想,未來如果我能夠寫完這本書,這段文字就會是這本書的主旋律。

  我原想書的初稿如果寫好了,就立刻寄給陳定南先生,請他瀏覽書的內容是否有謬誤疏漏之處,而且當他看到有人以這種角度來撰寫冬山河的故事時,應該會感到相當高興的。

  只是萬萬沒想到,書還沒寫成,陳定南就因癌症病逝了,每想到這裡就會感到一陣惘然。

  二○○七年年初,我收到從宜蘭寄來的一個牛皮紙袋,拆開來是一本書《為官的品格—陳定南留給我們的未完成事業》,是已退休的宜蘭縣參議郭繼宗寄給我的。他在陳定南當宜蘭縣長期間擔任觀光課課長,也是參與冬山河規劃的重要人物,在我進行相關人物的訪談時,他給予我相當大的幫助。

  讀著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關於陳定南的一些回憶。

  二○○三年六月我辭掉工作,獨自到歐洲各國漫遊了四十二天。因為旅行中累積了相當多的見聞及感受,我想利用印象仍十分鮮明時盡快地做一番整理及記錄,如果立刻投入繁忙的工作中,擱置的時間久了,印象也就會跟著淡薄了。

  幾番思考後,我決定再放自己三個月的長假,好好地把擺在心中的幾件事情做起來。首先我想把那趟歐洲的見聞寫成一本書,更重要的是,我要盡快開始進行冬山河的資料搜集及人物訪談。

  替冬山河的規劃過程寫一篇報導文學,是在一九九九年受教於郭中端老師之後才開始的。在成大建研所的「都市景觀學」課堂上,郭老師隨口講了幾件冬山河規劃期間的小故事,對我卻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當時我正熱衷於撰寫報導文學,就覺得這會是一個極佳的題材!

  後來我共訪談了郭中端老師三次,訪談中她提及交通部觀光局江惠珍技正及宜蘭縣觀光課郭繼宗課長,他們在冬山河規劃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於是我又去找他們進行訪談。我去訪談江技正時才得知她過不久就要退休,前幾天才剛把象集團繪製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施工圖清理掉;而郭繼宗在縣府已退居幕僚,他的外貌比實際年齡還要蒼老,顯得心事重重,我完全無法想像眼前這位疲憊的中年男子,就是郭老師口中當年充滿纏鬥幹勁的郭課長了!

  之後我到圖書館找了陳定南的傳記(為了競選省長而出的書)來看,並擬了一份訪談問題表,寄去給當時還是法務部長的陳定南,但始終就沒有任何下文,因此我想等他卸任後再試試看吧。

  象集團老闆樋口裕康則遠在日本東京,就算我特地飛東京一趟,由於我不懂日文,如果沒有人協助也是無法訪談。

  因為訪談不順利,想寫冬山河這件事就變得不急了,或許拖個三年五年也說不定。但偶爾想到已退休的江技正及形貌蒼老的郭課長時,我便覺得冬山河規劃施工的那段期間,正是他們生命中最充滿理想性及企圖心的黃金時期,包括郭中端、樋口裕康及陳定南可能亦是如此。

  冬山河改造的評價是另一回事,但光是寫這一群人如何將他們生命最精華的一段,投注在冬山河的規劃上就夠動人了!

  冬山河的治理只是陳定南治縣經驗的一小部分,但透過冬山河的故事卻可具體而微地反映出一個特殊的年代裡,一群人勇於實踐夢想的意志力。

  包括陳定南、郭中端、樋口裕康、郭繼宗、江惠珍──那是他們生命中最充滿理想性及企圖心的黃金時期,那裡面有許多動人、深具啟發性的情節,不管相隔多久,不管是否人事全非,都依舊令人為之動容!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