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艙機密

發稿時間:2015/09/19
機艙機密
機艙機密
作者|派翠克.史密斯
譯者|郭雅琳、陳思穎、溫澤元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15/09/01

  《機艙機密》一書不僅可以細觀許多現代民航飛行的專業知識,更以全面的視野分析現今頻繁的空中旅行的運作方式,從機場設施,到機上服務,到刺激的海外旅行,都是常搭飛機的人不見得知道的事。這是一本深入、有趣、以前所未見的方式揭開令人好奇又常被誤解的商用飛行世界。

文章節錄

《機艙機密:關於空中旅行,你該知道的事實》

要是飛機上的引擎全部失效,飛機能不能滑行降落?

  說了你或許很驚訝,飛機下降時,經常採取機師稱為「空中慢車」的方式,即引擎回到零推力狀態,一點也算不上少見。這時,引擎仍在運轉,供給重要系統的電力,然而不提供推力。所以,其實你已經滑行過很多次,只是不知道罷了,每一班飛機幾乎都會滑行。

  當然,空中慢車滑行跟引擎直接失效並非同一回事,可是滑行本身仍然沒有差別。比起開車時關掉引擎、慣性滑下坡,這種空中滑行當場發生事故的可能,並不會比較大。車會繼續前進,飛機也會。實際上,如果切斷電力,相較於派珀或西斯納這種輕型飛機,大型飛機的表現還比較好。大飛機滑行所需速度高很多,但飛行距離和下降高度的比例(差不多二十比一)也是幾乎兩倍,若是在飛行高度三萬英尺,足以滑行一百里。

  引擎完全失效的機率,大概就跟空服員主動幫你擦鞋子一樣低,不過的確發生過,凶手包括燃油耗盡、火山灰、撞上飛鳥等等。在其中幾樁意外,飛機順利滑行降落,無人傷亡;其他案例中,飛機都在落地前便重新啟動至少一個引擎。

機艙是如何加壓的?為什麼?

  有些東西其實很少人了解,卻讓很多人怕得很沒必要,加壓就是其一。不知為何,大家聽到「加壓」這個字,總愛把高空想像成某種氣壓地獄,還有人問我:「飛機沒加壓,眼睛會不會迸出去啊? 」

  搭機航行,並不是坐深海潛水鐘掉進馬里亞納海溝。機艙之所以加壓,不是為了確保你的眼睛待在眼窩裡,而是要讓你能在高空順暢呼吸,因為那裡空氣稀薄,氧氣濃度極低。加壓系統利用流入引擎壓縮機的空氣,經過機身閥門,把來自高空的低密度空氣壓縮之後,重新做成像在海平面一樣,密度高、氧濃度高的空氣(或者該說接近海平面,要是果真加壓成海平面的空氣濃度,不僅沒有必要,還會使飛機結構承受過大壓力,所以飛機裡的氣壓,通常等同五千到八千英尺高的空氣,就像在丹佛或墨西哥市呼吸,只差沒有汙染)。

  就這樣而已。

  你在想:那很好啊,可是如果壓力消失了呢? 到時候氧氣罩掉下來、大家尖叫個不停……

  是的,機艙減壓可能會很危險。航行途中,飛機內部(氣壓較高)跟外部(氣壓較低)的壓力差,大約介於每平方英寸五到八磅之間,視飛行高度而定。可以把機身當成類似氣球的東西,每一英寸都承受最多八磅的壓力,只要在上面戳一個洞或縫,就出問題了。失去壓力代表失去氧氣,假如這種情況來得非常猛烈,譬如炸彈引爆造成減壓,引發的力量可能傷到機身,甚至當場毀掉整架飛機。

  然而,減壓案例,絕大多數都不是猛烈引爆型,對機組成員來說很好處理。怪事確實發生過,例如二○○五年太陽神航空的詭異事故,但是,就算機身破洞或產生裂縫,導致急速減壓,因壓力問題而墜機或傷亡還是極為罕見。

  若機艙壓力掉到特定閾值以下,氧氣罩會從艙頂落下,讓大家置身於所謂的「橡膠叢林」,要是你以後遇到這種奇觀,盡量避免尖叫或心跳停止,請把氧氣罩戴上,試著放鬆;飛機很快就會降至安全高度,備用氧氣也夠大家撐上好幾分鐘。

  在飛機前方的駕駛艙,機師也會戴上自己的面罩,著手操縱飛機,迅速降至一萬英尺以下的高度。如果你覺得飛機下降速度快得危險,那不是因為要墜機了,而是機組人員在做該做的事,過程或許震盪,不過高速緊急下降本身是安全的。

  有天下午,我值勤的班機要從南美飛到美國。到加勒比海高空,原本一切平靜,忽然間,一陣很大的呼嘯聲,好像是憑空冒出,又像是從四面八方傳來,我可以感覺耳內傳出爆裂聲。往儀器看了一眼,果然,上面顯示艙內壓力正在下降。機長和我戴上面罩,拿出手冊,開始解決問題,方式包括前面提到的驟降。執行這種驟降需要多重手續:在高度視窗輸入一萬、從自動駕駛面板選擇「變更飛航空層」、把速率指令提升到將近最高速度、啟動減速板、把推力操縱桿收到閒置狀態……乘客想必覺得像在搭雲霄飛車,但一切都經過謹慎設置。自動駕駛從頭到尾都開著,也沒有打破任何速限。

  如果失壓發生在山脈或是地勢較高的區域,機師會飛一條預先設定好的失壓路線,有時候又叫做「逃生路線」,這種下降會分成好幾個階段,比較循序漸進。即便是飛過安地斯山脈或喜瑪拉雅山脈,在氧氣補給用完之前,也絕對有機會降至安全高度。

打開窗戶遮陽板、將椅背豎直、收起餐桌,還有調暗客艙的燈光,為什麼飛機起降的時候,會有以上這些惱人的規定呢?

  會要求乘客把餐桌收起來,是因為假如飛機受到撞擊或突然下降,你才不會被桌子弄傷。而且緊急疏散的時候,乘客也才有空間移到走道上。而椅背豎直的規定,也是希望能讓乘客有更空曠的疏散空間,也能讓你們的身體保持在最安全的姿勢。碰到緊急狀況時,椅背豎直能減少頸椎往後甩的傷害,也能防止乘客的身體從安全帶下方滑出去。還有另一個規定是將安全帶拉低、束緊。最讓我惱火的事,就是聽到乘客大放厥詞說:「要是飛機失事,我們都死定啦,拉緊安全帶有什麼意義。」很多空難事件還是有生還者,所以把安全帶好好的扣住這種簡單的步驟,就有可能決定乘客受的傷勢嚴重還是輕微。

  把窗戶的遮陽板打開,是為了讓空服員能更輕易地看見外頭是否有任何危險—火、殘骸—就能在疏散的時候避開這些干擾。如果飛機突然發生衝撞事件—翻滾、旋轉,等等—乘客也比較能適應。把燈光調暗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火勢猛烈,火把客艙照的很明亮,就很難看到外頭。所以先讓眼睛適應亮度低的空間,等到你往門外衝向一片黑暗或濃霧的時候,才不會突然什麼都看不到。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