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手機的商業啟示

發稿時間:2016/05/07
一支手機的商業啟示
一支手機的商業啟示
作者|伊莉莎白‧沃伊克
譯者|蔡耀騰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16/04/01

  智慧型手機已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手機成癮及隱私等問題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本書從第一支手機誕生談起,探討產業發展興衰、血汗工廠、垃圾公害、商業陷阱等隱憂,同時反映出消費與供應鏈的微妙關係,揭開「智慧」表象下不為人知的商業啟示。

文章節錄

《一支手機的商業啟示:從發展史透析環保、隱私、人權議題,迎接供應鏈全球新革命》

機不離手:當行動科技影響你我生活

  智慧型手機已經改變了人們互動的方式。智慧型手機使用多久才算是太多?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在她2011年的《在一起卻很寂寞》(Alone Together)書中談到「斷斷續續的局部注意力」。當行動科技入侵了對話和會議,從他們的合作夥伴、朋友、同事、家長和孩子身上偷走人們的注意力時,這件事就發生了。全球的研究估計,人們平均每六分半鐘就會檢查他們的手機。假設一天16個小時(有八小時的休息睡覺時間),這代表人們每天看自己的手機150次。2013年,《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在一則漫畫中描繪了在整場婚禮中,每個人都專心地玩著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來諷刺這種趨勢;新娘沉浸在她的手機裡,對著牧師喃喃自語:「啥?喔,是啊!我願意。」

  只把個人手機拿走並不是一個解決辦法。2008年,英國市場研究公司YouGov杜撰了一個詞來形容當人們的智慧型手機不在身邊時,他們緊繃焦慮的感覺:無手機恐懼症(nomophobia),指的是懼怕沒有手機。而人們多年來一直對這個觀點開玩笑,認為使用或檢查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是上癮的一種形式。

  對於許多人來說,不帶手機是種類似戒斷症狀的體驗,但醫學界還沒有正式承認智慧型手機或手機成癮是一種本身的心理疾病。「難以確定使用行動電話到什麼程度時,才算是一種癮」,一群英國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2年的分析報告中,寫出了有關於西班牙青少年之間的手機的使用情形,並刊登在英國的《教育和衛生》(Education and Health)雜誌。「我們還不到要去確認是否有嚴重和持久的心理病理學成癮性疾病存在的時候。」

  精神衛生專家相信,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個人本身的問題,認為這類似於控制衝動的問題,就如同強迫賭博。自1994年以來一直在研究網路成癮的心理學家金伯利.楊(Kimberly Young)博士認為,智慧型手機成癮是同樣問題的一部分,因為「問題不在於該裝置……,(而)是(人們)在網路上做什麼事情」。

被手機綁架的人生

  楊博士在2013年為網路成癮患者於賓州北部的布拉德福德區域醫療中心(Bradford Regional Medical Center),創辦了美國第一家以醫院為基礎的治療中心。她將上網成癮的現象定義為「對任何網路相關的事物有強迫的行為,不僅干擾了正常的生活,並對家人、朋友、親人和自己的工作環境造成嚴重的壓力⋯⋯這是一種強迫性的行為,完全占據了上癮者的生活。」

  要確定是否有人沉迷於網路,楊博士使用她在90年代設計的一份診斷問卷。問題包括:

• 您是否曾努力地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卻一再失敗?

• 您是否曾經因為上網而危及或冒著失去的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學業,或事業機會的風險?

• 您是否使用上網作為逃避或緩解問題的方式⋯⋯感到無助、內疚、焦慮、抑鬱的心情?

  這份問卷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上網成癮測試之一,而楊博士也使用它來診斷智慧型手機上癮症狀。「其他的測試和測驗已經制定好以解決新的(上網)的趨勢」,她說,「但是我認為這是浪費精力,(因為)如果一個人符合(上網成癮測試)的標準,不管怎樣他們就是上癮了。」

手機成癮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儘管智慧型手機成癮不是一個正式承認的疾病,楊博士表示,它比其他形式的網路上癮「更加麻煩」,因為行動裝置讓上網變得很方便,卻讓其他人—心理學家、父母、配偶—很難去監控。她說以智慧型手機為基礎的社交媒體、遊戲、線上賭博以及文字訊息都可以上癮。從90 年代以來,楊博士曾私下治療過成千上萬網路成癮者。通常她每週都會和患者見面,療程為期三個月,並使用她結合認知行為治療與減害治療所開發的三階段過程。由於網際網路是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的核心,楊博士把焦點放在推動上網的「緩和與控制」的用法,而不是完全禁止。她說,她用同樣的方法來治療智慧型手機上癮的症狀,而她為布拉德福德區域醫療中心開發的網癮病人計畫,也同樣遵循這個方法。在十天的療程中,患者前三天不能使用任何數位裝置,然後「學習以負責任的方式使用科技,再將此融入(他們的生活中)。」

  楊博士是網路成癮的全球專家之一,但是南韓人對此有監測和治療的悠久歷史,目前在智慧型手機成癮的研究和治療居於領先的地位。韓國在2002年開設了全世界第一個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現在每年花費約1000萬美元在經營全國的網路治療中心。網路成癮的危險性顯而易見。2009年,一對韓國夫婦讓自己三個月大的嬰兒餓死,因為他們沉浸於線上3D 奇幻角色扮演遊戲中。大約在同一時間,兩個年輕的韓國男性在他們的母親責罵他們沉溺於線上遊戲後,分別殺害了她們。在中國和臺灣以及韓國,人們經過多天馬拉松式的網路遊戲後猝死。2011年,韓國制定了一條關機法律,鎖定年齡小於16歲的孩子從午夜到早上6點這段時間內不得進入遊戲網站,以勸阻未成年人別沉迷於網路遊戲的狂歡中。

  儘管智慧型手機成癮尚未產生這種極端的結果,而且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生,韓國人是世界上一些最熱衷於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之一,而該國的領導人感到一種緊迫感,並且對於其他國家未出現的智慧型手機上癮症狀有不好的預感。韓國政府機構定期進行研究和調查此一問題,在2013年時,韓國媒體引用政府官員的話說,「兒童沉溺於上網和智慧型手機的情形已經愈來愈嚴重」以及「我們感到有迫切的需要去做出可以徹底改變的努力,以解決愈來愈危險的網路成癮問題……特別是有鑑於智能設備的普及」。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