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

發稿時間:2016/09/10
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
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
作者|心屋仁之助
譯者|林孟樺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16/07/06

  本書作者主張「有錢人思考模式」是「學來的」。想要不為錢所困,最重要的是破除為錢所困的迷思。全書提出許多犀利、打破舊觀念的創新思維,只有敢於追求錢、同時也能大方付出,將金錢用在讓自己感覺幸福的消費上,或是不求回報幫助他人,才能讓財富在身邊流動循環。

文章節錄

《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日本心理大師教你顛覆舊觀念打造吸金體質》

為什麼錢不會主動來找我?

  若你現在對金錢很容易沒安全感,個性吝嗇,或是金錢觀消極,這些都不是你與生俱來的性格,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的結果。有可能是你被養育的過程中,有人這麼教導你,或是你親身經歷了某件事的影響,這些經驗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金錢觀,也會漸漸地改變你用錢、存錢的方法。

  有錢人的「有錢人思考模式」也是「學來的」。換句話說,窮人腦袋裡的「窮人思考模式」也同樣是「學來的」。在環境潛移默化下培養出來的錯誤價值觀,就是所謂的壞習慣、或偏差思想。換句話說,這就是潛意識中的「預設立場」。

  人類的一舉一動,都會先經過大腦的「預設立場」調整角度後,才會付諸實行。像這些消極的金錢觀,就是影響你行動的「預設立場」。

  這麼一來,現實生活中的金錢也會配合這種思考模式流動。你會以為,要是沒工作到天昏地暗就賺不到錢;或者,不管怎麼存錢,都會被「不知道何時會發生的意外」搞得坐立難安、失去自由。

  只要你的腦海裡無法擺脫「錢很骯髒」的價值觀,就永遠無法賺大錢。只要你無法跳脫出「預設立場」中的壞習慣、偏差想法,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一樣會照著你大腦裡的劇本發展。

要顛覆「預設立場」,就要原諒過去的自己

  要徹底顛覆「預設立場」,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必須找出造成你這種「預設立場」的往事。試著回想過去關於金錢曾讓你傷心、痛苦的回憶。如果回想起,那些曾讓你對錢關起心門的往事時,試著跟我一起念下列這些解開封印的咒語:

  「那些事都已經過去了!」

  「已經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你已經是個受大家疼愛的人了!」

  「你現在已經有資格擁有金錢了!」

  不斷告訴自己。光是這麼做,就能一點一滴慢慢地掃除堆積在你心中的「預設立場」。

  有一個案例提供各位參考。這是發生在一位從心屋塾畢業後,還取得認證的女講師身上的真實案例。

  據說這位女講師當初回想起來的,就是童年時期母親臥病在床的往事。在她還年幼無知時,母親生了場大病,那時她似乎對沒人能幫他們煮飯的事,感到憂心忡忡。

  雖然,女講師的哥哥非常努力地為大家煮飯,但是她哥哥年紀也還很小,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她站在旁邊看著手足無措的哥哥,自己卻完全幫不上忙,內心極度惶恐又飢餓難耐,當下竟然緊張到嚇呆了。

  她說,那時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有錢,就能去買所有想要的東西,也不用讓哥哥這麼煩惱了。

  有錢的話,就能買到喜歡的東西。

  有錢的話,就不用麻煩哥哥了。

  有錢的話,我就不是一無是處的妹妹了。

  有錢的話,我就不是造成大家困擾的妹妹了。

  她之所以對錢缺乏安全感,原因就出在小時候家裡曾發生的這件事。當她找到問題癥結後,回想起自己年幼時的種種,並告訴當時的自己:「妳很難過、很擔心,肚子也很餓吧!不過,現在已經沒事了。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她很明確地告訴自己,那些痛苦的往事,都已隨著長大煙消霧散。而且還告訴當時那個孤立無援的自己:「哥哥和媽媽那時也非常幸福喔。妳當時並沒有造成大家的困擾、也沒有被大家討厭;妳是受到大家疼愛的小女孩。」

  要顛覆自己的「預設立場」,就必須放開手中緊握的陳年舊事,也就是原諒過去的自己。現在心中之所以會有這麼消極的想法、壞習慣或觀念,都是因為自己對過去發生的事感到非常愧疚。

  所以,請原諒過去的自己吧!原諒那個曾經讓自己感到失望、無能而自責到現在的自己。接著,請告訴自己:「大家都很愛你。無論是以前、現在、或未來,你永遠都活在大家的愛中。」

  只要能原諒自己,壞習慣和偏頗的思想都能被修正;而你緊握在手心不放的「預設立場」,也將會隨之瓦解。

  當你想到錢的事,就像被一股難以形容又悲觀、消極的氣氛籠罩,那麼,在這股陰霾深處,應該可以找到過去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慘往事。仔細回想這份悲傷、無奈卻又揮之不去的情緒是源自何處?

  你一定能在某件快被遺忘的過往,發現那個還未被原諒的自己。請原諒過去的自己,放下心中的沉重包袱吧。從頭到尾你都是無辜的,也是被寬恕的;以前、現在、未來、永遠都是。「無論如何,你都沉浸在愛中;永永遠遠都是這樣。」一直到放下過去的自己為止,你必須不斷進行心靈的修練,一次又一次反覆地告訴自己。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