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的終點歸零

發稿時間:2016/10/15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
作者|島田裕巳
譯者|嚴敏捷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08/20

  作者提倡「零葬」觀點,不舉行葬禮,不留骨灰,不要墳地或塔位,讓一切都歸於零的葬儀方式,也稱為「零死」。由於社會環境變遷,他認為過去的喪葬方式已經不合時宜,因而倡導要有更多元且自由的選擇。本書翻轉許多觀念。

文章節錄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

第七章 「我的自然葬」,終極的零葬

葬禮的簡化是時代必然的趨勢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辦喪事,要建造墓地呢?現在的我們已經越來越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人一過世,就得要想辦法處理其遺體。這件事是必定要去做的。

  但是,我們還是要聚集一堆人,一起為往生者哀悼嗎?也越來越沒有這種必要了。

  其實,即使想要找一堆人來參加葬禮,卻面臨了找不到人來參加葬禮這種窘況。

  我和身邊的親戚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有些往生者過世時是八十歲或九十歲了,其親朋好友也大多都已過世。即使還在世,也常常會因為年紀過大而無法出席葬禮。

  有些人在職場上的那些年過得很活躍,人脈很廣,但是退休後過了二十、三十年,這些人際關係也都斷絕了。

  在現代這個人們多半活到高齡才過世的「大往生時代」,一直到過世以前,人和社會的關聯是漸漸變得疏離,最終淡出。

  肉體的死亡只是一瞬間,但社會的死亡不是這麼一回事。每個人的終點並不是突然造訪,而是緩慢地到來。

  因此,生與死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了起來。這些已經與社會不太有關連的人們過世了,並不會帶來什麼太大的影響。雖然對其家屬來說是一件大事,但影響範圍也只是到此為止。

  因為有這樣的狀況,葬禮的簡化才能以極快的速度發生。

  這是時代必然的趨勢。

  接下來這個趨勢也會一直發展下去,我認為不會有回頭的可能性。雖說流行會反覆出現,但這個趨勢可跟流行不同。

  我們不需要葬禮。

  這樣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即使舉辦葬禮,參加者也沒有以往多。只要舉辦邀請家人和親戚出席的家族葬就夠了。以上是目前的趨勢,甚至還有越來越多人認為就算是直葬也沒關係。

  辦喪事就是得花錢。但現在大家都很長壽,年紀大了以後,在醫療和照護方面更需要花錢,因此也沒有太多剩餘的金錢可以花在辦喪事上。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都市地區已經沒有像地區共同體那樣緊密的人際關係。若是共同體還存在,一個人的死亡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大事,但是在都市,每個家庭並未跟社區的其他家庭有頻繁的往來。

  人是在醫院過世的,家屬又在喪葬會場舉辦葬禮,這麼一來,很有可能往生者的鄰居們都不知道該人已經過世了。

  另外還有一點,孤獨死和無緣死的人數增加了。

  若老人家是獨自一人生活的話,就很容易發生這類事件。老人家會獨自生活,表示身邊沒有什麼親人,過世以後也可能沒有能幫忙辦喪事的親屬。

  即使還有其他家人或親戚,但由於長年以來都沒有聯絡,甚至是不知道對方身在何方,親戚也會覺得跟往生者已經沒有關係,未必會想幫忙辦喪事。對家人或親戚來說,這個人可能早已等同於死亡了。

  若是能在共同體中生活,就不用擔心會面臨孤獨死或無緣死。然而,共同體同時也具有約束力,這種束縛讓人覺得厭煩。就這一點來說,都市中的單獨生活可以不受共同體規則的約束,在精神上也比較放鬆。人們並不想捨棄這種輕鬆的生活,再度回到共同體。一旦體會過都市生活的自由,就不禁會這麼想。

  但確實,這樣一直獨自生活下去,總有一天會面臨孤獨死或無緣死,也有人可能會覺得寂寞吧。

  只是,人一旦死了,一切也都結束了。之後或許會給某個人添麻煩,但那也已經不是自己的責任了。會覺得寂寞的主體既然已經消失,也不需要再去擔心死後該怎麼辦。一些獨自生活的老人家,心中已經有將來會孤獨死的覺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都市化的進展更加迅速,越來越多人移居到都市。但是有一段時間,在都市生活的人死亡率並沒有這麼高。

  例如我們來看看橫濱市的狀況,戰爭結束後沒多久到昭和二十年代(一九四五年)初期,每年的死亡人數約為七千人左右。之後,雖然人口以相當快的速度成長,但是死亡人數反而逐年減少,到了昭和三十年代(一九五五年)後半,死亡人數減少到一年五千人左右。

  但是,進入昭和四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以後,每年死亡人數逐漸增加,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時超過一萬人,平成十年(一九九八年)則超過兩萬人。現在則是每年死亡人數接近三萬人。

  死亡人數較少的時代,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時代,當時的社會亦較有能力舉辦葬禮,慎重地埋葬往生者。

  然而到了現在,猶如跟死亡人數的增長相反一般,經濟的發展日趨緩慢。通貨持續緊縮,薪資低落。再加上,年老後還得活上很長一段時間,導致人們在經濟上越來越吃緊,也就沒辦法在葬禮上花太多錢了。

  不過,由於葬禮只要辦一次就好,不管如何都可以簡化。而當今最簡單的葬禮形式就是直葬。

  將遺體送往火葬場火化,就結束了。

  以前日本的社會也是一樣,實行土葬時,將遺體埋入土中就結束了。

  今天若是採用直葬,幾乎沒有人會請僧侶來火葬場誦經。若是不想在寺廟設置墓地的話,也就不需要請僧侶主持了。……

  確實,跟以往的葬禮相比之下,直葬和友人葬實在是太過簡化,已經跟只是處理遺體幾乎沒有兩樣了。

  然而,若以往生者的立場來看,他們並不想給家屬帶來太多負擔。

  該怎麼安葬一個人這件事情,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很大的不同。

  在現在這個時代,有符合這個時代的葬禮形式。

  我想以後也會持續變化下去吧。而目前正在發生的葬禮簡化,既是時代的趨勢,也是一種必然,會有越來越多人認為這麼做也很好。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