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裂變

發稿時間:2016/11/12
資訊裂變
資訊裂變
作者|西薩‧希達戈
譯者|戴至中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16/10/05

  經濟為什麼會成長?因為資訊成長了,從石器時代到現今的知識經濟都是如此。本書向讀者說明人類如何將資訊灌注到物質裡,使它比黃金更可貴。作者融合理論與詳盡數據,證明從國家、組織到個人的成長繁榮,都是來自置身於多元的網絡,以產生複雜的物理秩序,也就是資訊。

文章節錄

《資訊裂變:iPhone、超跑、無人機,全球經濟與想像力結晶的發展之路》

  我常對處理資訊感到厭煩。我的動作盡量快了,但世界實在是廣闊和快速到不行。我要回覆電子郵件、了解事情、批註草稿、準備投影片、發表談話、思考協議、思考論點、思考網站設計、審閱論文、撰寫提案、準備數字、思考演算法、拍照、搭機、收拾行李、給予建議、聽取建議、做三明治、按電梯鈕、設法記住事情,當然還有在重組詞句時被鍵盤困住。

  在廣闊的社會和經濟宇宙裡,我是小小的移動神經元。我跑來跑去,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在信號的擺布下,我要拚命適應,因為我企圖平衡想有所作為的欲望和過社交生活的欲望。當然,這向來都不容易。

  概括來說,這就是人生的一切:跑來跑去處理資訊,幫助資訊成長,同時在社會脈絡中互動。我們過日子就是在傳遞無意義的物體和有意義的訊息:物體會擴展我們處理資訊的本領,訊息則會影響我們對他人的行為與態度。我們形成社會結構來彌補我們有限的本領,這些社會結構則學會要怎麼處理資訊。物體和字詞中的資訊就是由此衍生而來。隨著我們在無意中不遺餘力地為資訊成長作嫁,我們便創造了環境,從最有意義到沒有意義。

  我們的社會累積資訊的能力有賴於能量流動、資訊以物理方式儲存在固態物體中,當然還有我們集體的運算能力。在我們這個星球上,讓資訊持續成長的能量流動顯然是來自太陽。植物捕捉能量並把它轉化成糖,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它就會分解成礦物燃料,也就是我們所知的石油。但我們這個物種還發展出了使資訊持久的驚人本領。我們學會了把資訊累積在「物體」中,從我們打造出第一把石斧的時代開始,到發明出最新的電腦。創造這些固態物體有賴於能量的流動,但也有賴於我們分散式的運算本領。

  我們這個物種的運算本領有賴於社會網絡發揮作用,因此它會受到體制與科技影響。這些體制與科技牽涉到人類語言的零散化、辨別力、信任,以及通訊和運輸技術等等。在形成累積知識與要領所需要的網絡時,不健全的體制與科技可能會使我們的能力打折扣,進而限制我們可以讓資訊成長的速度。

出自我們腦袋

  試想兩種蘋果:一種長在樹上,要去超市買,一種是在矽谷設計出來的。在經濟層面,兩者都能夠被交易,而且都能體現出資訊,無論是在生物細胞或矽晶片中。它們的主要差別不在於零件數或執行功能的能力—可以吃的蘋果是數萬個基因執行精密生化功能的結果。蘋果和蘋果產品的主要差別在於,我們吃的蘋果是先存在於世界,才存在於我們的腦袋,我們用來收發電子郵件的蘋果產品則是先存在於人的腦袋,才存在於世界。

  把產品視為想像力的結晶等於告訴我們,產品體現的不只是資訊,還有想像力。這是我們透過心智運算所產生的資訊,然後靠創造物體來模仿我們腦袋中的形象,以讓它脫離來源。可吃的蘋果是在我們為它賦予名稱、價格和市場前就存在了。它既存於世上。以概念來說,蘋果是直接輸入我們的腦袋。另一方面,iPhone和iPad則是心智輸出而非輸入,因為它們是先由我們的腦袋衍生出的產品,才成為世界的一部分。所以蘋果和「蘋果產品」的主要差別是存駐在物理秩序的來源上,而不是物理秩序的體現上。兩種產品都是成批的資訊,但只有一種是想像力的結晶。在本章裡,我會強調產品體現資訊的想像力起源,因為這是受到人類擴大和累積的那類資訊所具備的根本特徵。

  為了掌握想像力結晶化的概念,來看看我媒體實驗室裡兩位同事休.赫爾(Hugh Herr)和艾德.博伊登(Ed Boyden)的個人敘事。休熱愛登山,對這項運動的風險瞭若指掌。年輕時,他因為在華盛頓山(Mount Washington)凍傷而失去了雙腿。不過到了快50歲時,休卻大搖大擺地走過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我猜當他在打造出自己的雙腿後,就不必多說什麼了。

  休的案例特別有啟發性。他出生在買機械肢體的可能性不存在的世界。等到他離世時,我們這個物種就會有本領透過機器人延伸技術來復原肢體。它會連接到我們的神經系統,也許甚至能夠修復觸覺。休屬於牽扯人數眾多的研究領域,但他也是我們所能列舉、有人可創造出一批以物理來體現的新資訊的絕佳例子。透過創造物體,休和同事為我們這個物種賦予了一套新的本領,擴展了人類的可能性。不過在休的成就中,最詩意的部分並不是他用機械腿走路,而是他用本身想像力的固體化環節走路。

  艾德的情況跟休不同,但也深具啟發性。在過去十年間,艾德幫忙發展了光遺傳學的領域,也就是用光來刺激神經元的方法。連同其他的研究人員,艾德正幫忙發明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未來介面。長此以往,艾德和同事將做出我在口語上所稱的「大腦匯流排接埠」(a USB port for the brain)。

  大腦匯流排接埠是科技替未來的可能性開天闢地的出色例子。它的範圍從以替休拓展視野的方式來恢復生物作用,到遊戲和網路的未來。在這項科技下,未來將以我們無從想像和判別的方式改變。然而,休和艾德兩人的研究在一個簡單的層面上是共通的:兩者都在創造把想像力結晶化的物體,並以此來為我們這個物種賦予新的本領。

  要當它是更廣泛思考產品的有用方式,或許就不是那麼明顯了。我們會看到,以想像力的結晶來思考產品有助於我們了解人對產品的欲望,但也能讓我們重新解讀重要的經濟流程。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