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藝

發稿時間:2017/01/14
臺灣工藝
臺灣工藝
作者|顏水龍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6/12/29

  「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的代表作《臺灣工藝》是臺灣第一本工藝主題專書,自1952年自費出版已超過一甲子,原書早已絕版,但其歷史意義與觀念價值卻歷久彌新。原書由顏水龍撰述、繪圖、設計、出版,新刊版則試圖透過「時間之書」、「時代之書」、「手感之書」三種思考角度,將顏水龍一生、包含《臺灣工藝》原書內容之所有工藝相關文章與圖像素材重新整理,從多元角度重新打造經典,向這位臺灣工藝先行者致敬。

文章節錄

《臺灣工藝》

引言

一九五二年九月

一、工藝之意義

  所謂「工藝」,向來有種種不同的解釋,作狹義解釋者:凡以裝飾為目的而製作的器物,其技術上的表現稱為工藝;然作廣義解釋者:則對各種生活所需之器物,加以多少「美的技巧」者,皆列於工藝之範圍。

  此種字句的意義,隨文化之轉變與進展而有若干的變化。現在吾人所稱工藝的範圍雖廣泛,但被稱為「工藝品」,必須具有「美的要素」;即除有實用價值外並應適合需要者之嗜好,使其能得到滿足與安慰,方不失工藝品的真義。

  凡工藝品,不論製造組織屬於個人作家,或家庭工業,或係工廠機械生產,其本質並不受此種生產過程支配,因此只限以個人手工業的生產為工藝者,不免有失當之處。

  因此,吾人似可獲得一項認識,即工藝品之第一條件乃適應實用,即對吾人生活多少有貢獻。惟人類之本性都具備「美的情操」,雖因教養、風俗、習慣不同而有些許差異,但除實用價值之外並應具備若干「美的要素」,俾能使用者得到滿意,為一般共同之要求與趨向,吾人所謂的工藝品即係因應此需求而產生,在目前吾人生活上所用之染織物、金屬製品、陶瓷品、家具等衣食住必需品之大部分均是工藝產品,而一般工業製品亦多顯示工藝化的傾向。

二、工藝與工業之關係

  就工業與工藝的關係而言亦非常密切,如通常吾人利用工業產品的染料、顏料、藥品、賽珞玢(為玻璃紙的一種,無色、透明、有光澤,多用於包裝。)、合成樹脂、人造絲等,施以工藝之「美的加工」製成染織物、漆器、賽璐珞製品,此即工業與工藝結合以產生完善製品的實例。前已言及,由於人類具有美的情操,一般工業製品亦多顯示工藝化的趨向,即在工業中運用工藝的技巧,使人類的生活益為豐富,此為工藝促成工業及人類文化的進步;另一方面,由於工業進步,提供工藝良好素材或技巧,亦使工藝蒙受其益,而工業上大量生產條件如用之於工藝,即促成工藝的產業化,亦可促進工藝之發達。凡此均可說明工藝與工業關係密切,而兩者的配合對於人類生活極為重要,是故工業與工藝之提倡實不可偏廢。

三、工藝與美術之關係

  一般所謂「美術」者乃超越實利實用之目的,而專注表現作家的理想,並不受任何拘束,例如繪畫、彫刻、音樂等均屬美術。反之,須考慮需要者之實用價值,並兼為滿足「美的感情」,此種受經濟拘束的一種生產技術稱之為工藝。但亦有美術品具備實用性,故美術品與工藝品頗不易作鮮明之區別,但就兩者關係而言,因工藝品須具備「美的要素」,在技術上必須利用美術上的成就,因之工藝的發達乃隨美術之發達而發達,而一個國家之工藝常可表現其美術水準並顯示其文化的高低。

四、本省工藝在產業上之地位

  我國雖有燦爛歷史,持有悠久不滅的工藝技術,但迄今未能使之合理發展。本省因受日本五十年統治,於消費日貨的政策下,對工藝產業的改革,未予顧及,故仍保持原始狀態。當時雖有如帽蓆等馳名全球之工藝產業,但不著重於本產材料的利用,特用日產的紙捻及本省的低賃勞工,以獲巨利。此外竹材、籐材等工藝亦有良好基礎,如能予以獎勵指導,必可得到良好結果,但日本政府惟恐本省產品與日貨相互競爭,而影響日本國內生產事業,故對本省工藝產業未予以積極的指導與獎勵。

  本省的工藝材料極多,擁有良好的技術傳統,造形、編織等均有其特長,剩餘勞力豐富,凡此均為發展工藝之良好條件。時值高唱爭取外滙之際,實應運用此項有利條件,迅速振興本省工藝產業,繁榮農村、救濟失業,增強國家經濟力量,裨益當前經濟局勢及今後經濟建設誠非淺鮮。

備註:本文出自顏水龍任職臺灣省政府建設廳顧問時所出版的書籍《臺灣工藝》一書之引言。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