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可以建立嗎?

發稿時間:2017/04/21
道德可以建立嗎?
道德可以建立嗎?
作者|胡文‧歐江
譯者|馬向陽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7/04/01

  本書作者胡文.歐江是法國著名當代哲學家,書中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道德「材料」,總共有19道「道德餐」,從經典的「電車難題」,到「無受害者的犯罪」,再到「惡人與聖人」的討論,無不直擊我們的道德直覺、挑戰我們的思辨。書中列舉大量值得深思的有趣實驗,讓人驚訝地發現,不過是在電話亭裡找到一枚零錢就能使人做好事,光是熱麵包的香味這麼微不足道、無關緊要的事,就能啟動我們的善意。所謂「道德」或「不道德」的行為,真的那麼容易評斷?我們需要「建立」道德嗎?來點哲學不會有壞處的。

文章節錄

《道德可以建立嗎?:在麵包香裡學哲學,法國最受歡迎的19堂道德實驗哲學練習課》

【道德難題:惡人與聖人】

當惡人比較難還是當聖人比較難?

◎幫助他人

  X在購物中心的電話亭打電話,那裡人來人往,就在X走出電話亭時,有個人手上的文件夾掉了,裡面的紙張散得到處都是。那人立刻蹲下去,要儘快把紙張都撿起來。這時X會不會幫他撿,以免來往行人踩在上面?

  如果要你回答這個問題,你需要知道哪些關於X的事?

  你料想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真實性格會表現出來。所以你覺得只要知道X的「人格」或「個性」,就能預測X怎麼做。

  如果X很大方或是有同情心,就會去幫忙。

  如果X很小氣或很自私,他不會幫忙。

  反正,如果你相信人格或個性,你大概就會這樣預測(也會做出現在這條分析)。

  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個性不像你所想像的那樣具有決定性。

  至少這是關於援助行為的大量實驗所顯示的結果(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二年間有超過一千項實驗!)。

  以下是幾個例子:

  一些心理學家設計了同樣的場景,並且安排一個人在經過電話亭的時候故意弄掉文件。

  電話亭裡動了些手腳。

  有時會把一枚零錢(面值一歐元左右)放在退幣口明顯可見的地方。有時沒有放零錢。

  實驗結果頗具戲劇性:

  ․在找到零錢的那一組,百分之八十七點五的人幫了路人。

  ․在沒有找到零錢的那一組,只有百分之四幫了路人。

  於是設計實驗者做出這樣的假設:

  ․只要從電話中找到零錢,就能表現得很大方,和這個人是否小氣無關。

  ․只要沒有在電話中看到或找到零錢,就能表現得很「摳門」,和是否有同情心無關。要預測人的行為,看情形比看個性更準。

  為了解釋這個機制,他們假設決定性的因素是心情。他們認為在這個情形中,直接促使我們伸出援手的,是身處心情愉快的狀況。似乎一點好運就能把我們放在這樣的狀況裡。

  他們選擇這個假設,因為它涵蓋的範圍非常大。在記憶力、合作行為或冒險行為的測驗中,心情愉快和表現優良之間,確實有相當密切的關連,而且這樣的關連也出現在心情愉快和心理學家所說的一般「親社會性」行為(利他、慷慨)之間。

  心情愉快和「親社會性」行為之間有密切關連並不令人驚訝,聽起來也很正常。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啟動心情愉快與相關的「親社會性」行為的因素,可以是那麼微不足道、無關緊要。不過是在電話亭裡找到一枚零錢,就能讓人做好事!

  能與心情愉快和行為大方相連的其他因素,同樣出奇地微不足道。

  另外有人指出,聞到某些香味也能和行為大方之間表現出正面關連。

  這個設計非常簡單:

  實驗者的同伴在商場裡問人願不願意跟他換一美元零錢。

  離麵包店(從裡面飄出麵包蛋糕香)最近的人都很樂意換零錢;在聞不到什麼特別香味的地方,願意換零錢的人就少得多。

  在這類實驗中也一樣,大家會假定決定性的因素在於聞到香味所引起的愉快心情。

  啟動因素的性質仍然是那麼微不足道、無關緊要。真令人驚訝。

  光是熱麵包的香味就夠了!

  其他能引導「親社會性」行為的可能因素也受到檢視:團體效應、哲學課程的影響,以及所謂的控制型人格。

  這些因素不是瑣碎小事,但比較不具決定性。

◎只要周圍的人不太多,就能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根據某些實驗,當我們單獨面對受害者時,比我們身處人群之中,更容易伸出援手。

  沒有人認為解釋這個現象很容易(如果能找出解釋的話)。

  以下是最能讓人接受的假設。

  當我們身處人群之中,有兩個機制會抑制我們產生幫助他人的意向:

  (1)其他人的無動於衷會影響我們(如果別人不動,我們也不動:我們認為表現出冷漠比較恰當)。

  (2)「責任分散」(如果我們認為反正有人會做,我們袖手旁觀比較沒有罪惡感)。

  悲觀一點可以說,原來只要在人群中,就能當個「爛人」。

  樂觀一點可以說,原來只要身旁沒有別人,就能當個「好人」。

  然而,單獨一人也不是一直都有效,「好心的撒馬利亞人」這個讓人不太安心的實驗指出了這一點。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