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記

發稿時間:2010/07/03
對照記
對照記
作者|張愛玲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0/04/19

  張愛玲的許多作品風靡華人世界已近70年,眾多讀者粉絲對她筆下的故事與人物如數家珍。不過,她有一篇未完成的遊記〈異鄉記〉,今年首次曝光,收入最近新版的《對照記》。由於這篇遊記是張愛玲後來許多作品靈感的出處,讀者不妨細細翻閱品味,或可從中尋找到似曾相識的身影

  〈異鄉記〉敘述張愛玲西元1946年從上海到溫州,探訪當時還沒有離異的夫婿胡蘭成,途中所寫的見聞札記。這篇手稿是由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2003年自美返港,在家中找到幾箱張愛玲遺物時看到的,一共寫了13章、3萬餘字,寫到筆記本第80頁便突然中斷,其餘部分始終找不著。

  宋以朗透露,張愛玲曾在五十年代初告訴他的母親鄺文美,「少數作品是她自己覺得非寫不可,其餘都是沒法才寫的。」宋後來重看張愛玲許多作品,才明白〈異鄉記〉的真正意義,它詳細記錄張愛玲人生中某段關鍵日子,更是她後來創作時不斷參考的藍本,對照後來的小說〈秧歌〉、〈怨女〉,都有一些相似情節與意象。

  今年是張愛玲逝世15週年紀念,出版社特別整理她的散文、小說、心得作品或相關考據,依文體分類,出版一系列的典藏新版。散文改以發表年代做分冊依據,集中編為《對照記》等3冊。新版《對照記》收錄1990年代的晚期作品,並特別加入尚未成篇、難以單獨出版的〈異鄉記〉與張愛玲部分手繪插圖,「張迷」一定不能錯過。

文章節錄

《對照記 散文集三.一九九○年代 [張愛玲典藏新版] 》

  借宿在半村半郭的人家。這兩天一到夜晚,他們大家都去做年糕。方方的一個天井,四周走廊上有兩三處點著燈燭,分別地磨米粉,舂年糕。另有一張長板桌,圍上許多人,這一頭站著一個長工,兩手搏弄著一個西瓜大的熾熱的大白球,因為怕燙,他哈著腰,把它滾來滾去滾得極快,臉上現出奇異的微笑,使人覺得他做的是一種艱苦卓絕的石工──女媧煉石,或是原始民族的彫刻。他用心盤弄著那燒熱的大石頭,時而擘下一小塊來,擲與下首的女孩,女孩便把那些小塊一一搓出長條,然後由主婦把它們納入木製的模型,慢吞吞地放進去,小心地捺兩捺,再把邊上抹平了,還要向它端相一會,方才翻過來,在桌面上一拍,把它倒出來。她不慌不忙的,與其說她在那裏做著工作,毋寧說她是做著榜樣給大家看。她本人就是一個敝舊的灰色的木製模子,印有梅花蘭花的圖案。她頭髮已經花白了,人也發胖了,身材臃腫,可是眉目還很娟秀,臉色紅紅的。她旁邊站著的是她的弟媳婦,生得有一點寡婦相,刮骨臉,頭髮前面有些禿上來了。她笑吟吟地,動作非常俐落,用五根鵝毛紮成的小刷子蘸了胭脂水,每一塊年糕上點三點,成為三朵紅梅,模糊地疊印在原有的凸凹花紋上。忽然之間,長桌四周鬧烘烘地圍著的這些人全都不見了,正中的紅蠟燭冷冷清清點剩半截,桌上就剩下一隻洋鐵罐,裏面用水浸著一塊棉花胭脂。主婦抱著胳膊遠遠地看著傭僕們把成堆的年糕條搬到院落那邊的堂屋裏去,她和主人計算著幾十斤米一共做了幾百條。

  有一次她和我攀談,我問起她一共有幾個兒女,除了我看見的三男二女之外她還有過一個大女兒,在城裏讀書讀到高中一了,十七歲的時候生肺病死了。她抹著眼淚給我看一張美麗的小照片,垂著兩條辮子的,豐滿的微笑著的面影。談到後來,她打聽我的來歷。依照閔先生所編的故事,我是一個小公務員的女人,上×城去探親去的。閔先生說,年紀說得大些好,就說三十歲。大概是我的虛榮心作祟,我認為這是很不必要的謊話。當這位太太問起我的年齡的時候,這虛榮心又使我頓了一頓,笑著回答說「二十九歲。」她彷彿不能相信似地說:「已經二十九歲了?……哦?……」這使我感到非常滿足。

  所有的女眷都睡在樓上,但是,已經上了床的太太還是可以用她的嬌細尖銳的嗓子和樓下對談,她要確實知道什麼門可記得關好,什麼東西可收起來了。那樓板透風,震震作響,整個的房子像一個大帳篷。女傭搭著舖板睡在樓梯口,床舖附近堆著一大筐一大筐的穀,還有一個尿桶,就是普通的水桶,沒有蓋的,上面連著固定的粗木柄,恰巧壓在人的背脊上,人坐在上面是坐不直的。也不知為什麼,在那裏面撒尿有那樣清亮的響得嚇人的迴聲。

  樓上只有一間大房,用許多床帳的向背來隔做幾間,主婦非常惋惜地說從前都是大涼床,被日本人毀了,現在是他們說笑話地自謙為「轎床」的,像抬轎似的用兩根竹竿架起一頂帳子就成了。

  老太太帶著腳爐和孫女睡一床。為小女孩子脫衣服的時候,不住口地喃喃吶吶責備著她,脫一層罵一層,倒像是給衣裳鞋襪都唸上些辟邪的經咒。

  我把帳子放下了。隔著那發灰的白夏布帳子,看見對床的老太太還沒吹熄的一盞油燈的暈光,白陰陰的一團火,光芒四射,像童話裏的大星。

  我半夜裏凍醒過一次,把絲棉袍子和絨線短襪全都穿上了再睡。早晨醒來,樓上黑洞洞的一個人也沒有。屋頂非常高,蘆蓆搭出來的,在微光中,一片片蘆蓆像美國香烟廣告裏巨大的金黃色烟葉。已經倒又磨起米粉來了,「咕呀,咕呀,」緩慢重拙的,地球的軸心轉動的聲音……歲月的推移……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