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八珍的歲月

發稿時間:2017/08/18
五味八珍的歲月
五味八珍的歲月
作者|傅培梅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出版日期|2017/07/05

  從連餃子都煮不好的家庭主婦,變身名聞國際的烹飪大師,本書是傅培梅自傳,將她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串演成以酸甜苦辣調味的人生滋味。50多年前傅培梅以三道菜半兩黃金的價格徵求各大餐廳名廚教授烹飪,學會中國各大菜系名菜。接著成立台灣第一家「中國烹飪短期職業補習班」;隔年,台視開播不久,傅培梅應邀上電視示範,開啟41年電視烹飪教學生涯。在螢光幕前傳授四千多道食譜,出版說明詳盡的食譜,傅培梅不僅傳承了中華美食,更以飲食文化推展國民外交。

文章節錄

《五味八珍的歲月》

高酬徵名師,在家學烹飪

  搬了新家之後,紹慶又開始帶同事返家打麻將了,孩子也上幼稚園和小學。我又重新興起學做菜的念頭,但無熟悉的餐廳可求教。苦思之後,想到可以寫信給餐館打聽是否有廚師願意來教?這時候我想起一句老話「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肯花錢,沒有辦不到的事。

  因為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在求師信上寫著「高酬徵求名師教菜」。再翻電話查號簿,找到在查號簿上登著廣告的各大餐廳:狀元樓、老正興、渝園、玉樓東、大同川菜等等,就把徵人信都給寄了出去。

  信寄出後隔兩天,接到信的餐廳,都派廚師來找「程太太」了。

  安排好不同的師傅來家裡教菜的時間,我開始忙碌起來了,忙著籌學費,忙著買材料,還要準備上課所需的桌椅爐台等等,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烹飪課在家開始之後,我又發現新問題,好像每一位大廚的通病都是不肯多言。經常是我問一句,他答一語,我低下頭做筆記,廚師就趁機放了點什麼到鍋裡,我指名要學他們餐廳裡的招牌菜,也就是那個菜系裡的代表菜色。

  一般菜做好,廚師就匆匆離去,我一面品嚐,一面寫筆記,並靠感覺增減調味料的分量,第二天買來材料全部試做一次(除非很不中意的放棄它),如此這般足足學了兩年。

  因為來家裡打牌的麻將搭子,多是江浙人,我經常挑選一些江浙口味的菜餚來侍候牌局,連高難度的紅燒下巴、栗子河鰻、腐乳肉,逐漸我都能做得出來,他們大快朵頤之餘,更讚不絕口,日後還叫太太來向我討教幾招。

  我很愛吃魚,因為自幼在家,餐餐飯都食魚。因此學做菜的過程中,我特別要求每一位廚師必須教我一道「溜魚」。隨他怎麼溜都行。一般常見的燒法是醋溜,或糖加得多一些的糖醋汁去燒的溜魚。因為廣納多位大廚的經驗,我的溜魚心得於是更加多元化,講究之處也特別多。

  首先「魚」的造型很重要,要細長一斤左右的魚剛好,講究點是去大骨、在肉面上切花刀、花刀切粒狀,後來演變為一串葡萄形的「溜葡萄魚」。如切得細密而割成塊狀、上粉、炸後呈現出來的是菊花的花瓣狀也美。如果要做得簡單一些,就在魚身兩面各切刀口數條,但切的間隔密而深些,則在炸後可使其站立在盤上,不但美觀,也使淋上去的汁與配料明顯而不易黏塌。

  「溜魚」並非一定要把魚炸過後才能溜,像西湖醋魚的魚是經「川燙」出來的,閩菜中的軟溜草魚也是在熱水中焐熟的,因此肉質特嫩。在許多位廚師教的芡汁(糖醋汁)中,我最喜愛趙師傅教我的那道軟溜草魚的配方:「酒一,醬油二,糖三,醋四」的混合,同時放在汁中的大蒜末、蔥末、蝦米末及紅椒末,不但顏色協調,口味更是特殊。

  我雖然前後請了六位廚師來教菜,但並不是每位都是大廚,在當時還一竅不通的我,也不懂得挑剔,只要有人願意教我,我都欣然受教。

  由一名虛心求教的烹飪菜鳥,到後來調和鼎鼐的烹飪教育家,從事料理工作數十年來,我經常回顧自己這條誤打誤撞的易牙之路,除了要感謝外子當年無心插柳的刺激與鞭策,深藏在我記憶裡倍受長輩寵愛的童年,以及小時候與父親一起品嚐的美味親子丼,恐怕也是這條易牙路的重要啟蒙,在我懵懂未識世事的時候,就已在心底悄悄埋下的美食種子。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