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法則

發稿時間:2017/10/27
生命的法則
生命的法則
作者|西恩‧卡羅爾
譯者|鄧子衿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9/27

  生物學家卡羅爾在書中揭露了一項重要的觀念:從小分子到生態系,都受到一些規則的調控,而讓人驚奇的是,這些規則極為相似,生命是依照一套共通的邏輯在運行的,這套規則被作者稱為「賽倫蓋蒂法則」。卡羅爾仔細說明這些深奧的知識是如何推動醫學革命,同時強力說服讀者該運用這套法則拯救危機重重的地球。

文章節錄

《生命的法則:在賽倫蓋蒂草原,看見大自然如何運作》

第六章 有些動物更平等

當生態系拉得很大,所有規則就會突然變化。

──潘恩(ROBERT PAINE)

就算是在1963年,要在美國找到一塊沒受到人類干擾的地方,也得長途跋涉到偏遠地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新進助理教授潘恩(Robert Paine)花了不少力氣尋找,才在美國本土西北方找到一片這樣的地方。他有一次和學生前往太平洋沿岸進行野外調查時,意外去到了位於奧林匹克半島末端的馬考灣(Mukkaw Bay)。那裡彎曲的海灘上有著沙子和碎石,以及零星分布的岩塊,朝西面向海洋。在這些岩石之間,他發現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群聚:潮間池充滿著各種顏色的生物,有綠色的海葵、紫色的海膽、粉紅色的海藻、亮紅色的海星,以及海綿、帽貝和石鱉。退潮時,露出的岩石表面上有小型的藤壺和大型的有柄目藤壺,並且蓋滿了加州殼菜蛤(California mussel),此外還有非常大、紫橙相間的赭色海星(Pisaster ochraceus)。

  他想:「喔!我就是在找這種地方。」

  1963年6月,也就是相隔一個月後,他花了四小時從西雅圖抵達馬考灣。先是搭渡輪通過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再開車沿著胡安.德.富卡海峽(Strait of Juan de Fuca)岸邊往前,然後進入馬考灣。退潮時,他拿著一隻鐵撬,在露出的岩石上奔跳,選定一個兩公尺平方的範圍,把這範圍裡的每隻赭色海星都挖起來,然後盡全力朝向海洋方向丟得遠遠的。生態學史上最重要的實驗之一就這樣展開了。

世界為何是綠色的?

  潘恩抵達馬考灣丟海星的旅程,曲折離奇。他在麻州劍橋出生與長大,以他的遠祖羅伯.潘恩的名字為名,這位遠祖是《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簽署者之一。他在新英格蘭地區的森林中探險時,引發了對自然的興趣。他最愛的是賞鳥,緊接在後是觀察蝴蝶與蜥蜴。

  潘恩經常和一位鄰居去賞鳥,這位鄰居堅持每次賞鳥都要留下觀察紀錄。這是個好習慣,潘恩因此成為一位犀利的賞鳥者,也成為納托爾賞鳥協會(Nuttall Ornithological Club)最年輕的會員。這個協會由頂尖的賞鳥者所組成。

  他也受到頂尖博物學文章的影響,這些文章讓他對自然生物的生動變化大開眼界。佛布希(Edward Forbush)所著的《麻州鳥類》(Birds of Massachusetts)一書中的句子,激發他年輕的想像力:

  之前某個冬日,一群人在麥德菲(Medfield)的森林中給嚇壞了,因為他們看到了有「四個翅膀」的大鳥飛掠而過。「這隻鳥」接著掉落附近的雪地上,原來那是蒼鷹和橫斑林鴞狠狠撞在一起的結果。他們撿到這對鳥時,兩隻都死了。

  他也著迷於蜘蛛的交配行為,以及庫柏(Jim Corbett)講述在印度有食人族的庫馬盎(Kumoan)鄉間追獵老虎和豹子的刺激故事。事實上,在潘恩的家中,蜘蛛被視為「神聖之物」。潘恩小時候經常看著這些織網的動物獵捕他所提供的蒼蠅。

  進入哈佛大學之後,潘恩受到學校中幾位著名的古生物學家的影響,漸漸對動物化石產生強烈的興趣。他特別著迷於四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因此決定在密西根大學念地理學與古生物學研究所。

  課程是研究各種動物的「學問」,包括魚類學、爬行動物學等枯燥的內容,潘恩覺得相當無聊,唯一的例外是生態學家史密斯(Fred Smith)教授的淡水無脊椎動物自然史。潘恩很欣賞這位教授激發學生思考的方式。

  在那個難忘的春日,是那種教授不想上課、學生不想待在教室的日子。史密斯告訴課堂中的學生說:「我們要待在教室中。」並看著戶外正在冒出新葉的樹木。

  他看向窗外,然後問說:「樹為什麼是綠色的?」

  「因為有葉綠素。」一位學生回答了正確的樹葉色素名稱,但是史密斯朝向另一個方向繼續提問。

  「為什麼不是所有的綠葉都被吃掉呢?」這是個看起來很基本的問題,但是史密斯指出,這樣的問題還沒有人知道答案。他若有所思地說:「外面有很多昆蟲,可能有某種因素控制了昆蟲的數量。」

  在潘恩研究所第一年結束的時候,史密斯覺得他並不喜歡地理學,便建議他改讀生態學。他說:「來當我的學生如何?」這個是很大的改變,讓潘恩難以抉擇。他本來希望研究附近岩層中的泥盆紀動物化石,但是史密斯說:「不可能。」潘恩得研究活的生物,而非已經滅絕的生物。潘恩同意了,史密斯成為他的論文指導教授。

  史密斯一直有興趣的生物是腕足動物(brachiopod),那是有上下兩片硬殼絞結在一起的海洋軟體動物。由於這種動物的化石很多,所以潘恩對牠們知之甚詳,但是人們對於這些動物目前的生態學並不清楚。潘恩最先的工作是要找到活的腕足動物。由於附近海中沒有,所以他在1957年和1958年,前往佛羅里達州探勘,找到一些不錯的地方。在史密斯的認可下,他開始自己所謂的「研究生休假年」,在1959年6月,開車前往佛羅里達,展開了把福斯小貨車當成家的生活。在那十一個月當中,他研究了某一物種的分布範圍、棲息地和習性。

  對一個正在接受訓練的博物學家而言,這樣的工作為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潘恩也因此得到了博士學位。不過,這種靠濾食維生的腕族動物並不是最活躍的動物。看著這種不到一公分大的動物濾食大量的沙子,的確不甚刺激。

  當潘恩在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鏟沙子時,心裡想的不是腕足動物。他在佛羅里達西北部發現一間鱷魚港海洋實驗室(Alligator Harbor Marine Laboratory),他能住在那地方。在靠近鱷魚角(Alligator Point)的海角,他注意到每個月中有幾天退潮的時候,許多大型肉食性螺類會露出海面,其中包括長達三十公分以上的馬螺(horse conch)。鱷魚角的泥地和莎草海岸並不無聊,恰恰相反,那裡是座戰場。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