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年尺度的臺灣

發稿時間:2018/02/23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
作者|林書帆、諶淑婷、陳泳翰、邱彥瑜、莊瑞琳、王梵、雷翔宇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10/05

2017 Openbook好書獎-中文創作

評審推薦語/劉奕成(台灣彩券公司副董事長)

  你我喜歡看歷史、關心新聞,多半是因為對人感興趣。我們踩踏的土地彷如一座舞台,過去的人們來來去去,現在的人們還在演戲。舞台兀自看盡熙來攘往起落浮沈,你我卻未曾關心,舞台也有自己的故事、獨特的身世。

  當今世人目光所及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文景觀,甚至歷史上和現在的名稱,都可以看出歷史。就像倫敦有「霧都」的稱號,來自於這座工業革命的先驅城市,原有的海洋性氣候澆淋上工業汚染,讓城市長期掀不開霧帷。而我們台灣的惡地、外傘頂洲、野柳女王頭這些名稱,有些可以直覺看出來自外型,有些是不是也來自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環境的交織?

  這些在我腦海中迴盪的疑問,還好有了這本書。因為一群精彩的作者,打算從島嶼的地質面貌,索隱島嶼的身世,所以有了《億萬年尺度的台灣:從地質公園追蹤島嶼身世》。

  這本書的刻度,不只是一萬年,而是億萬年。這期間不唯人來人往、潮來潮往,還有更多引人入勝之處。9位背景迥異的作者及攝影者,唯一共同之處是皆非地理地質科班出身,卻能擎舉如椽之筆,描摹億萬年風流雲散的滄海桑田,以及深埋其中的故事。因為他們豐富的背景,而讓這個故事有了多元的面貌。我們除了看清楚這座舞台,彷彿也看到了眾聲喧嘩的這些年,走過島嶼的人們。

        ——轉載自《Open Book閱讀誌》

文章節錄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6-2 滾水之地泥火山

  如果嶙峋惡地讓你看見泥岩清冷孤傲的一面,兼具視覺與聽覺享受的泥火山則熱情如火,讓首次見識的人難掩興奮。

  「康熙六十一年,鳳山縣赤山裂,長八丈、闊四丈;湧出黑泥,至次日,夜出火光高丈餘。」一七二二年屏東萬丹鯉魚山噴發泥漿的壯觀景象,率先在《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裡寫下臺灣泥火山最早的噴發紀錄。

  燕巢泥火山日夜不間斷地以氣泡形式釋放泥漿與壓力,高雄鳥松與屏東萬丹的泥火山則屬間歇性噴發。因地點、時間無法預料,泥火山總讓人措手不及,劇烈噴發的奇景必定攻占當日新聞版面。泥漿與高壓天然氣蓄積時間較長,等待一年數次的噴發時機,大量泥漿恣意流竄,有時淹沒稻田,有時則闖入民宅,流淌數日才會結束。噴發時伴隨的天然氣偶爾會起火燃燒,看來與三百年前的描述相去不遠。

「斷層地質比較鬆散、破碎,把地下水跟天然氣帶上來。碰到這邊是厚厚的泥岩層,超過四千公尺,水碰到泥岩層,變成泥漿一起帶上來,泥火山就是這麼形成。」導覽員生涯邁入第八年的陳士文,駕輕就熟地向一群澎湖來的遊客解說泥火山的成因。

  當地底天然氣受到壓力往上推,急切尋找噴發出口,這趟穿越地表的旅程,沿途經過泥岩層,混合地下水及泥沙成為泥漿,最終來到地表裂隙,源源不絕地噴發、流瀉出來。噴發後的泥流往低處流動,冷卻停滯堆積成丘,因表層收縮速度與底層不同,表面龜裂形成類似熔岩的繩狀或塊狀裂痕。泥火山噴發、泥漿流動與冷卻的過程與火山相似,因此獲名。雖取火山之名,但泥漿溫度接近氣溫,不如岩漿炙熱。

  形成泥火山的條件相當明確:泥漿、高壓氣體上湧與地表裂隙,三者缺一不可。三項條件看來各自獨立,背後成因卻是環環相扣,共同推手便是臺灣西南部的古亭坑層泥岩及板塊運動作用力。

  首先,歷經百萬年累積的古亭坑層泥岩,無疑是泥漿的主要來源。學者們認為,泥漿水分主要來自泥岩沉積物時期遺留的孔隙水,加上泥岩膠結鬆散,容易被地下水份一併帶走,形成泥漿。

  其次,泥火山噴發的天然氣中九成為甲烷。數百萬年前,臺灣西南部仍處於海平面下的深海區域,自歐亞板塊及古臺灣島沖刷下來的泥沙,帶有不少生物遺骸,經過長時間腐爛分解,形成甲烷等碳氫化合物。同時期北部為淺海環境,沉積物顆粒較大,南部深海反而累積不少細緻的泥岩,緊緊包覆著生物遺骸,當遺骸分解為天然氣時,便無法從泥岩的隙縫逸散出去,成為封存天然氣的特殊結構。

  有了天然氣,還必須有向上推擠的壓力。地底壓力來源很多,可能來自於氣體本身持續累積,就像不斷對氣球吹氣,終致爆炸。此外,溫度變化、地下水也都可能形成壓力。另一個壓力來源,則來自板塊運動的推擠作用力,將泥漿往上推。

  推擠作用力帶來的影響不僅往上推,也會以水平方向推擠旁邊的岩層,受推擠的地層傾斜或變形為波浪狀,稱為褶皺(或稱褶曲)。若力道過大,造成岩層斷裂,產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則為斷層。對於在地震帶上長大的臺灣人來說,斷層想必是再熟悉不過的地質名詞。

  攤開地圖,便能發現西南泥岩地區密佈近十條斷層,褶皺更不計其數。造成此區地層彎曲與破碎的主因,正是東側的中央山脈。由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擡升的中央山脈,對於西南地區的地層形成一股由東向西的推擠作用力,地層受力彎曲變形,形成木柵與龍船(南段分支出古亭坑斷層)兩條逆移斷層 力道持續向西擴散,又生成內門向斜與龍船背斜 此一力道並未停歇,逐漸向南轉為東南往西北推擠,發展出旗山、內英、鼓山、車瓜林及深水等斷層。

  檢視西南泥岩區的泥火山,除了滾水坪之外,其餘分布都與斷層位置吻合,由北而南分別是鄰近龍船斷層的龍船窩(臺南龍崎)、鄰近古亭坑斷層的大、小滾水(高雄田寮),而燕巢地質公園的重要角色—烏山頂、養女湖與新養女湖,則靠近旗山斷層。

  旗山斷層屬於第一類活動斷層,地質學者宋國城、陳文山調查燕巢深水村附近的斷頭河與錯置河谷,根據河谷中堆積物的錯動時間,推測出旗山斷層曾於七千年前活動過 這條長約三十公里的活動斷層,從高雄旗山向南延伸至仁武,為高雄市內唯一的活動斷層,經濟部因此將旗山斷層分布區域劃入地質敏感區。原本預計在仁武開闢新校區的中山大學,便因地質敏感而必須於環評中加入地質敏感區安全評估。但旗山斷層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其實早就開始了

  「有些人開車比較敏感,從臺南往屏東開,一進去中寮隧道,車子就會頓一下。」在地居民說,穿越旗山與車瓜林斷層的中寮隧道首當其衝,不僅隧道內壁出現龜裂,也有路基下陷等情況。

  從泥火山的分布地點看來,靠近斷層絕非巧合, 因為褶皺或斷層易使地層破裂,形塑泥火山最後一項要件—噴出泥漿的地表裂隙。但並不能直接將斷層等同為泥火山的成因,而是推擠作用力同時造就它們。

根據噴出物質的不同,泥火山還有其他形態的兄弟姐妹。像是臺南關子嶺著名的「水火同源」,因穿越地層泥沙含量少,僅噴出地下水與天然氣,點火可燃燒。屏東恆春則有著名的「出火」,地表純粹只噴出天然氣。

  泥火山的特殊之處,早在日治時期已受重視。西元一九三○年,當時統治臺灣的日本總督府首次頒布《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這部法令類似現在的《文化資產保存法》,除了各種人為建物與遺跡等史蹟名勝,動植物與地質礦物等天然紀念物也在保存範圍中。總督府設立一調查委員會,專門調查臺灣有哪些值得列入保存的景點,直到一九四五年二戰終結,共發布三次保存名單。

  當時隸屬於高雄州岡山郡燕巢庄的橋子頭泥火山,正是第一波(一九三三年)獲指定保存的天然紀念物。有趣的是,日本本土並沒有泥火山。這座天然紀念物今日還在噴發,現名為滾水坪泥火山,座落於燕巢西南方角宿里,距離橋頭火車站只有四公里,這也是它當時被關注的原因—離橋頭糖廠(當時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相當近。除了是糖廠員工熱門休憩景點,從地底源源不絕冒出的瓦斯,也明示此處蘊藏能源。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年)滾水坪附近曾開挖油田,如今留下的許多舊照片,多為當時油田開採調查所拍攝。

  但現今燕巢地質公園範圍,已不見滾水坪之名,正因為它太方便抵達,與農人爭奪生存空間的競爭敗陣下來。現在的滾水坪泥火山,已不見高聳的錐狀泥火山,只留下大片綠意走避的淺灰色平臺。以壽命來說,此處也已經活躍超過八十年,但泥漿並未停歇,數個直徑不到一公尺大的噴泥口,大多已乾涸,但仍能發現一兩處靜靜地流出泥漿,一不小心踩上去,便不慎留下到此一遊的鞋印。剛噴發的泥漿水分較多,為青灰色,水分蒸發後呈灰白色,因體積乾縮,龜裂呈魚鱗狀網格,並留下白色鹽晶。

  隨著統治者更替,滾水坪風光不再,泥漿甚至被一車車載走,送往製磚廠。當燕巢開始種起果樹,滾水坪附近的農民們砌起數公尺高的擋土牆,企圖將泥漿圍堵在圍籬之內,形成現今滾水坪的景象。農民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距離滾水坪步行一分鐘不到之處,聳立著好幾棵桃花心木的枯枝,正因為幾年前此處也出現一座小泥火山,汨汨流出的泥漿奪走了它們的生命。即便如此,偶有新的噴泥口萌生,泥漿仍不間斷地流淌,一層一層地在地表上堆疊,並企圖越過擋土牆,彷彿是造物者難以阻擋的意念。

  後來,滾水坪將壯觀泥火山之位讓給燕巢東北方的烏山頂。一九九二年,行政院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烏山頂泥火山附近共四‧八九公頃的區域為自然保留區,也是現有二十二個自然保留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除了泥火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也曾於一九八八年委託地理學者王鑫調查保育惡地地景的可能性,直到二○○○年進一步成立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讓同屬泥岩家族的其他地形一齊歸隊。

  烏山頂何時開始噴發已不可考,八十歲老人家小時候已有記憶。在王鑫一九九六年的泥火山調查報告中,全臺泥火山多達十七區,最後由烏山頂雀屏中選。原因正是早期交通不便,人為破壞較少,加上臨近活躍的旗山斷層,導致附近的泥火山樣態殊異,可說是各領風騷。

  泥火山依據邊坡陡峭與否,可分為噴泥錐、噴泥盾與噴泥盆。而無明顯邊坡的泥火山,視其噴泥口直徑大小,再分為噴泥池與噴泥洞,共五種類型。光是烏山頂保留區內就有噴泥洞、噴泥盾與全臺最高的噴泥錐,附近的養女湖及新養女湖,則是噴泥池與噴泥盆,來烏山頂走一趟,便能見識泥火山百態。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