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馬拉喀什

發稿時間:2018/05/11
聆聽馬拉喀什
聆聽馬拉喀什
作者|伊利亞.卡內提
譯者|林維杰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8/03/31

  出生於保加利亞、跟隨經商的父親來到英國、青少年時期又在維也納成長,加上猶太人的身份,讓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伊利亞.卡內提的自傳三部曲成為舉世聞名的經典作品。二戰後,他將創作力轉移到純文學以外的領域,他以犀利的觀察與精準文字,描寫這座北非古城,同時帶領讀者細細品味摩洛哥風情。

文章節錄

《聆聽馬拉喀什:摩洛哥古都漫遊》

  逛蘇克思露天市集(Die Suks)很有意思,氣候涼爽、色彩又豐富。那股隨著貨物性質而逐漸改變的氣味,總令人感到十分愜意。沒有店名,沒有招牌,也沒有櫥窗。所有要賣的東西都陳列出來,人們永遠無法獲悉物品的價格,即使是店家自己也無從確定那些價錢。

  販售同類貨品的鋪子和商店全部一間緊挨著一間,數量有二、三十來間或者更多。有賣香料的,還有賣皮貨的區域。製繩工人有他們的位置,編籃子的也有自己的所在,有些賣地毯的則擁有寬敞的貨棧。人們從旁經過時,被招呼的尊崇程度,宛如置身於私人的城邦。珠寶金工被安置在一個特別的院子裡,透過那些狹長的商店可以瞥見他們工作中的身影。在這裡,人們什麼都找得到,但可以找到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人們想要的皮製袋子,就陳列在二十間不同的商店中,而且間間直接相連。一名男子蹲坐在貨物當中,空間很小,他又把所有的東西全擺在離自己很近的位置,幾乎不需要伸長身子就能拿得到皮袋子。如果他的年紀還不是很老,便只會基於禮貌而站起身子。在隔壁的鋪子裡,有一名長相全然不同的男子,也坐在同樣的貨品當中。約莫百來公尺的距離,兩邊連結著有頂的通道。在這座城市中、也是整個南摩洛哥裡最大也最負盛名的皮貨市場,簡直是把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兒地羅列出來。整個陳示中充斥著驕傲,人們不僅得以展現其製造的物品,也呈現其數量。那些袋子彷彿知道自己本身就是財富,因此穿戴美麗以吸引那些過往行人的目光。如果所有的袋子忽然間一同律動起來,隨著某種繽紛的舞蹈展現誘惑的能力,也不會令人訝異。

  當遊客隨心所欲地沿著各個通道,穿梭在露天市集裡由不同類型物品間隔開的區域時,會產生對物品的專屬感。某人若說「今天我想到香料區走走」,一股混雜而成的美好味道便會鑽進他的鼻子裡,他還會看見裝著紅色胡椒的大籃子。「今天我對染色的羊毛感興趣」,就可以置身於四周高掛著紫色、深藍色、太陽黃和黑色的羊毛之中。要不然也可以是「今天我想看看籃子是怎麼編製的」。

  由人們製造出來的物品到底有多少尊嚴,著實令人訝異。它們可不一定美觀,因為愈來愈多由那些來源可疑的物品矇混充數,甚至從北方國家輸入機器所生產的貨品。但是它們呈現出來的樣式,依舊很古老。在這類僅僅從事販賣的商店旁邊,另有一些店,讓人看得見東西的製造過程。人們從開始就待在旁邊,這給觀賞者帶來愉快的心情。我們的現代生活真有點兒貧瘠,為了需要而把製成品引進家裡,像是來自醜陋的魔法設備。然而在這裡,人們可以看見製繩工人勤奮地工作,他身旁掛著已經完工的存貨。狹小的房間裡,少年們正旋製著木頭,六、七個人一起圍在木頭旁,年輕的男子們則把少年製成的各部位接合成矮桌。色澤明亮的羊毛令人讚賞,這些可是同一個人染的,男童們圍坐在四周,繼續把羊毛編織成美麗而繽紛的花紋毛線帽。

  那是一種公開的工作,說明了物品是如何完成。在一個隱藏眾多秘密的社會,連引起陌生人好奇的房子內部、妻子身材和面容、甚至是寺廟都要有所隱瞞的社會,這種產製和販賣的開誠布公,更是加倍吸引人。

  我本想了解這樣的商業活動,但一進入露天市集,一涉及那些貨物,這種商業就從我眼中消失。如果周遭同時存在著二十來家商店,而且販賣的商品又幾乎大同小異,顧客何以會轉向特定的某位摩洛哥羊皮販子,就顯得無法理解。人們大可一家逛過一家,然後又回到第一家商店,事前根本無法確定會在哪家店購買。即使已經下定決心買某樣東西,仍舊隨時有機會考慮其他物品。

  來來往往的行人和那些商品之間,既沒有門也沒有櫥窗相隔。商店沒有名稱,商人就坐在貨物當中,正如我之前所說的,他能輕而易舉地把東西遞出去。行人隨心所欲地觸摸商品,他可以一直把東西拿在手上,可以長時間討論,也能夠提出問題和質疑。如果他有興趣的話,也可什麼東西都不買,只是聊聊自己的故事,說說自己的來歷,談談世界各地的事情。坐在貨物當中的人全是一個樣:安安靜靜的,永遠坐在那兒,看似親切的模樣,既沒有機會,也沒有足夠的空間活動,簡直就與他的那些貨物融為一體了。貨品並沒有打包,他的雙手或目光總是盯在上頭,一種誘人的親密存在於他和那些東西之間,彷彿它們是他眾多的家人一般,所以他守護著它們,維持著它們的秩序。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