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寂靜

發稿時間:2018/06/01
聆聽寂靜
聆聽寂靜
作者|厄凌.卡格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大塊出版
出版日期|2018/04/27

  《聆聽寂靜》的作者是挪威著名探險家厄凌‧卡格(Erling Kagge)。人類活動發展到極致,我們被各種資訊包圍、塞滿、指揮,純粹的五感體驗愈來愈少,因為我們慢不下來。卡格從不同面向探討寂靜的可能性,字裡行間點綴著惕勵人心的提醒。當你想把世界關在外頭,暫時遠離喧囂紛雜,甚至有點抓不到自己的定位點時,寂靜,會是值得深度規畫、定期開拔的另類探險旅程。

文章節錄

《聆聽寂靜:什麼是寂靜/何處可尋/寂靜為何如此重要》

忙於「分享」的徒勞

  分享喜悅的感覺很美好。

  忙碌不堪時,有時我會渴望可以分享的對象,但這同時可能也是一種干擾。十八、九歲時,我聽過戰爭英雄克勞斯.海爾堡(Claus Helberg)的一個故事,戰後他成了受人敬愛的挪威山區嚮導。維根斯坦認為,只要不試圖「說出不可言說的,一切都不會喪失」。海爾堡的故事,似乎不經意卻又準確地反映了這樣的看法。

  某日一大早,海爾堡帶著一群登山客從挪威知名的山中小屋走出來。此時,冬天鬆開了魔掌,夏季陽光重新照耀大地,新色彩從各個角落迸現。當下情景如夢似幻,但海爾堡沒有馬上開口讚嘆,反而遞給每個成員一張寫著「是啊,美極了!」的紙條,以此展開當天的登山行程。

  維根斯坦不要人談論無法言說的事,自己卻只做到一半。他沒有對保持沉默一事保持沉默,反而常常談論它。海爾堡比維根斯坦更加徹底。他直接選擇了沉默。

  我常想到這個故事。長年住在山區,對德國占領軍又有透徹的理解,海爾堡很清楚語言為我們的經驗設下何種界線。他希望能避免登山隊成員整天讚嘆周圍的驚人美景,而非真正專注於「驚人美景」本身的窘境。

  話語也可能破壞氣氛,引起不滿。跟人分享難忘的經驗固然美好,但談論它卻可能讓我們離實際發生的事愈來愈遠。有時候我會發現,簡單的快樂最難用言語表達,例如觀察石頭上的青苔。海爾堡希望每個人都能看見、思索、讚嘆周圍的山脈、天空和苔蘚,還有為又一個春天怯怯綻放的植物。

找到自己的南極洲

  我認識的人通常都很博學多聞,就算分給九個人用也綽綽有餘。但世界上沒有一本書,能比你自己的親身體驗能帶給你更多的收穫。

  所以,深呼吸,放輕鬆。理解寂靜,以及關上世界時如何樂在其中,其實不需要太多知識。如挪威詩人奧拉夫.郝格(Olav H. Hauge)所說,那一點點知識一直埋藏在你心中:

  緊要關頭時,

  能做的事極少,但

  心從來都知道。

  哪條途徑才能通往寂靜?當然是走進荒野。把電子產品放在家裡,往一個方向前進,直到四周什麼也沒有。獨自一人過三天,不跟任何人說話,你就會慢慢重新發現自己的另一面。

  不過,最重要的不是我相信什麼,而是我們每個人在這條路上的發現。你、我、我的三個女兒,我們都有各自的道路。Sva Marga,走自己的路。追隨很多人思索或相信的寂靜比較簡單,然而,無論是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巴斯卡、約翰.凱吉,或是像我這樣有三個女兒的父親,也無法用語言把一切解釋清楚。自己去探索的感覺很美妙。幸運的是,這件事沒有神奇咒語,全憑個人本事。

  以前我必須遠走高飛才能找到,現在我知道寂靜隨處可得,你需要的只有減法。

  我們都必須在噪音時代裡找到自己的南極洲。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