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圓的

發稿時間:2018/08/03
足球是圓的
足球是圓的
作者|大衛.哥德布拉特
譯者|韓絜光、陳复嘉、劉冠宏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6/06

  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說:「我踢,故我在……告訴我你怎麼踢球,我就能判斷你是誰。」對很多足球迷來說,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是極為漫長的等待,然而相對於整個足球史而言,只不過是滄海一瞬。足球影響了人類兩千年,而且看起來還會主宰我們更多的時間。足球不只是運動,更是全球通行的語言,看球賽時,我們觀賞的不只是明星炫技,更是整個社會的思維脈絡。

文章節錄

《足球是圓的:一部關於足球狂熱與帝國強權的全球文化史》

I.足球的東方起源?

  足球跟這世界一樣古老……人類一直都在踢球,只是形式不盡相同,從最原始的踢著一顆球到處跑,演變至今日的足球賽事。

        —─前國際足總主席,塞普.布拉特(Sepp Blatter, 1936-)

  是這樣嗎?人類一直都在踢球?原諒國際足總主席的誇飾法,別把他的話當真。要踢足球,最少還需要兩條腿。兩足原人(bipedal hominids)出現,人類的雙足與雙手充分分化,可以捉、踢、接、拋,不再只會用四掌扒抓,這大約是兩百萬年前的事。世界比這更古老一些。那球呢?原諒布拉特也沒有用心考證考古學文獻,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西元前兩千年以前,存在過可以踢的人工製作球體。古埃及人用針線縫製的球可能有人踢過,但象形文字和壁畫紀錄只看得出球當時用於拋擲。的確,人類更早以前就會踢水果和葫蘆,無聊時也會踢石頭和小石子,甚至可能會踢骷髏頭,或是任何大自然給的偏近球形的物體。人當然會這樣做,這一連串動作太吸引人了:發現一個球體,想像它在空中劃出的拋物線,調整身體重心,然後大腳一揮。更棒的是踢中球那美妙的一刻,透過一個人的腳把力量和動傳遞到一個無生命的物體上,那種感覺總是無與倫比。圓球飛向空中、掠過地面,命中標的,或者落地彈跳、翻滾、繞著意想不到的軌跡打轉。這不是足球,這只能稱為遊戲。沒有規則也沒有確切目的。既不是競賽也不是考驗,不包含絲毫策略與戰術。沒錯,這其中是存在著樂趣、驚喜和實驗精神,但如果這叫足球,那扮鬼臉都算演戲了。這並不是說足球不是一種遊戲形式,也不是說最現代組織商業化的足球,已不具有與新石器時代踢石子相同的遊戲精神。但足球是現代玩的遊戲,人類生活結構的改變已使得現代世界與史前時代之間、運動與遊戲之間相去甚遠,斷言兩者之間的傳承從未間斷,形同採納一種只顯得無知的歷史觀。

  布拉特主席沒有退縮,後來又想建構古代足球史。二○○四年,他選擇在北京舉辦的國際足球博覽會上,對此議題提出看法。這場國際博覽會意在讓所有運動產業的企業集團齊聚一堂,他們共同創造了現代足球賽事精細的基礎設備,以及營運賽事的國家機關和官方組織。布拉特說:「我們要向中國人致敬,中國如同搖籃,孕育出最原始形式的足球,替這一項運動種下深根,確立日後的發展路線,形成今天精彩的賽事。」這一席話受到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和亞洲足球聯盟的熱烈附和。比起他之前談古代足球史,這一次布拉特的立論至少比較有根據。的確,漢代(206BCE-221CE)廣為流傳一種名為「蹴鞠」的遊戲,白話文的意思就是「踢球」。古代中國科技與社會的成熟程度不容小覷,很多東西都是中國人率先發明的。定居社會、城市與社會階層興起,提供了適當的發展背景,使隨興的遊戲得以經過規範,形成遵守既定規則的競賽,而中國在這些方面比別人都早。一九二○至三○年代,早期民族歷史學者嘗試撰寫中國運動史的時候,也將這些史實套用到了足球上。有些以黃帝發明蹴鞠的故事立論,把足球的起源歸功於西元前三千年前黃帝的政績與運動貢獻。但這類說法只是設法為神話加上歷史根基,能用來佐證的只有西元前二世紀進入漢朝以前先人記載的傳說故事。蹴鞠雖然在戰國時代(西元前三到四世紀)已有流傳,不過最有可能是在漢代才首度定型成有章法的運動。蹴鞠踢的是一顆針縫的皮球,填塞獸毛或羽毛,但也有文獻記載會填塞麻葉。雙方人馬在做了記號的場地內競賽,兩側都有球門。用手持球和大力擒抱似乎都不犯規,但踢是最主要的推進方式。有的文獻記載球門呈月亮或新月狀,有的則描述是在兩根竹竿間的空隙掛上絲幛。皇公貴族顯然十分盛行蹴鞠,相傳漢武帝不只愛好蹴鞠,更是箇中好手。但蹴鞠的大本營最有可能是在軍中,既能用於操練也能供作消遣;據傳,騎兵長途騎馬歸來,可藉由踢球防止腿麻。

  直到唐代(618-907)與宋代(960-1279),這種球賽依然流傳,但形式有所改變。製球方式也變了,改採更先進的技術,製作出比較不結實的空心球,比較容易控球,但是不適合激烈爭搶。也許新球只有富人有辦法取得,這也能夠解釋民間風行的「白打」和宮中盛行的「築球」,這兩種玩法為什麼有不同的名稱和規則。白打比較接近漢代原始版本的蹴鞠。築球的細則雖然無從考據,但肢體接觸和直接碰撞似乎都消失了,改採用一種強調風格的形式。兩道球門合而為一,球先在其中一隊的球員之間互傳,直到其中一名指定的球員接到球,只有他可以起腳射門。不論有沒有得分,只要進攻方射門後沒讓球落地,就保有球權,可以再度嘗試射門。要是球落地了,進攻球權就要交給對手。這種球賽一定十分普及,才會出現在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水滸傳》裡。小說裡的反派主角宦官高俅,憑著精妙的蹴鞠技術在宮中掙得高位。但蹴鞠並未因唐宋時代的庇蔭而流傳至後世。唐宋衰亡,明朝(1368-1644)繼起,蹴鞠也隨之消失。……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