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餘

發稿時間:2010/08/14
新富餘
新富餘
作者|茱麗葉.修爾
譯者|陳琇玲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0/08/06

  現代中產階級上班族絕大部分不快樂,欠缺安全感,即使收入隨工作經驗增加而提高,消費也往往隨著增加;而為應付更高消費,人們必須花更多時間賺錢,結果天天都壓力重重,疲憊不堪,環境也未變得更好。經濟學家茱麗葉‧修爾因此提出「新富餘」(plenitude)主張,希望幫助人們從信用盡失的傳統經濟學理論中脫困。

  茱麗葉‧修爾是美國重要的經濟學者,與傳統經濟學家不同的是,她對社會現象有非常深刻的觀察,尤其是資本主義下廣大上班族的工作、生活與消費方式;她多年來的研究心得陸續寫成《工作過度的美國人》、《消費過度的美國人》,都是在美國引起廣泛討論的暢銷書。

  針對上班族對個人未來或社會前途的憂慮,茱麗葉在新書《新富餘》提出四條指引的路徑,首先要對時間重新分配。幾十年來人們把太多時間投入工作與會花錢的活動,就像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浪費許多資源,作者建議應該減少工作時間,把多的時間運用到生態保育、重建過去疏離的人際關係等更有用的方面。

  有人會質疑減少工時將減少收入,作者主張生活應盡量自給自足,不必什麼都買,人們可自己生產或製作一些必需品,如栽種蔬菜與自製肥皂。作者還主張有環境意識的消費;過去人們愛買東西,對於消費背後帶來環境傷害與增加地球負擔卻一無所知,未來不見得要完全不消費,但要有意義的消費。

  作者最後建議大家要把時間與金錢投入人際關係和所屬社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日漸薄弱,但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一種社會資本,更是另一形式的財富,它會讓人擁有快樂和滿足感。透過《新富餘》的路徑指引,應可創造富而有餘的幸福世界,這麼理想的美夢,讀者大概都會想要努力追尋吧!

文章節錄

《新富餘:人類未來20年的生活新路徑 PLENITUDE: The New Economics of True Wealth》

  這次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雖然在各國政府援助下獲得拯救,但是根本問題並未解決。要解決根本問題,必須進行徹底的改變。氣候不穩、經濟蕭條、加上食品與能源的價格不斷上漲,地球不斷發出警訊讓世人知道,我們居住的星球正承受極大的壓力。生態學家定義出一些讓地球這個複雜系統安全運作的範圍,目前也發現人類活動致使我們偏離這些安全範圍。但是,主流會談卻一直以宿命論敷衍了事。我們很清楚什麼事不能做,卻搞不清楚我們必須完成什麼事。

  讓我們往前邁進的方式確實存在,我把這項方式稱為「新富餘(plenitude)」。新富餘牽涉到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以生態和社會的正常運作為核心,卻不是一種犧牲典型。相反地,新富餘牽涉到一種帶來更多幸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堅持「一切如常運作(business as usual)」,導致自然環境和經濟情勢日漸惡化。

  從個人觀點來看,新富餘的生活方式有四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是,時間的重新分配。數十年來,人類把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市場,導致工作時數愈來愈長,閒暇時進行更花錢的活動,購買更多不必要的東西,導致入不敷出,必須工作更久、賺更多錢來應付支出。現在,該是將這股趨勢逆轉、不再將焦點擺在市場而該多注意其他方面的時候了。

  具體來說,這表示人們應該減少工作時數。對於所得足夠卻沒有時間的家庭而言,這可能表示犧牲所得來換取時間。人們可以利用換取的時間,參與生態保育活動,創造機會重建經濟榮景時忙於工作而疏離的人際關係。

  減少工時這一點,引導我們進入新富餘的第二條路徑,也就是從一切如常運作的市場中進行多樣化,並且「自給自足」,或者替自己生產、栽種或製作必需品。其實,減少市場工作時數的理論根據,不只跟減輕日常生活壓力有關,或者說甚至是以減輕日常生活壓力為主,因為這件事很重要。當我們減少工時換取更多時間,就讓自給自足這種做法成為可能,同時也揭發一個讓人如釋重負的真相:一個人必須買的東西愈少,那麼他(她)必須賺的錢就愈少。

  新富餘的第三條路徑是名符其實的物質主義,也就是以具有環境意識的方式進行消費。在美國,取得產品與廢棄產品的速度在這次金融風暴前大幅加速。消費者對於產地和產品之生產、使用與廢棄對生態造成的衝擊所知甚少。但是,許多人確實關切這件事,也想減輕個人消費對生態造成的衝擊。

  令人訝異的是,降低消費對生態造成衝擊的途徑並不需要讓人吃苦,也不必讓消費變得更不重要。其實,秉持新富餘觀念的消費者可能熱愛消費,並且審慎營造一個物質充足的富裕生活。我們不必拘泥於制式想法而減少物慾,因為唯有當我們認真看待這個世界的有形物質,才會珍視並保護消費仰賴的資源。

  新富餘的第四條路徑是,我們必須再度將時間和金錢投資在人際關係和所屬社群。雖然我們通常不會以經濟觀點來看待社會連結(social bond),但是被學者稱為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這些關係也是一種財富形式,跟金錢或重要物品一樣重要。尤其是在艱困時期,人們藉由互相幫忙而生存並獲致成功。

  人際互動中,金錢、物品與勞力的流通,就跟交易與儲蓄的系統類似。高度市場導向會引發的一項意外災難是,社群愈來愈弱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薄弱。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建立親朋好友以外的社會關係。藉由減少工時、重新獲得一些時間,個人就有空加強本身的人脈關係。

  以上就是個人要踏上的新富餘生活路徑:同時減少工時與消費,花更多時間在創造和人際互動上。結果,人們就能讓生態因此受惠──減少碳排放量和廢棄物;同時人類也能從中受惠──更享受人生也更成功。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