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未來

發稿時間:2018/11/23
人類大未來
人類大未來
作者|吉姆.艾爾卡利里
譯者|謝孟宗、林瑞堂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18/11/02

  頂尖物理學家(也是「史蒂芬霍金科學傳播獎」首屆得獎者,《悖論》、《解開生命之謎》作者)吉姆.艾爾卡利里在序文中自問:「如何編一本書,來討論未來即將發生,或遠超越我們這輩子所能預見的科技演進?」也許那句經典的廣告語可以回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真正為人著想的科技,不只讓生活更便利,或以更便宜的價格享用,應要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與自然生態的關係。然而書中來自各領域的頂尖專家也共同問著: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提供了人類怎麼選擇的推測剖析。

文章節錄

《人類大未來:下一個五十年,科技如何讓人類更幸福?》

  現在不少人會從網路或實體商店購買基因檢測的服務,獲取關於自身遺傳或祖先血統的資訊。生命科學研究員安德魯.海賽爾(Andrew Hessel)在歐特克(Autodesk)軟體公司負責奈米粒子工程、DNA 合成技術與人類基因組定序等計畫,他認為未來DNA 定序的商業模式正在改變。目前已有基因檢測公司免費提供個人基因組定序服務,待分析結果出爐後再銷售其他相關醫療服務。還有公司會付費為合適的人選檢測,這些人可能擁有「很值錢」的生物特徵,篩檢他們的DNA會是一筆很划算的交易,說不定就這樣找到了人人想要的基因了。比如不會禿頭、頭髮不會花白、不需要很多睡眠、長相看起來永遠不顯老、極佳的視力或夜間視力,諸如此類。

  調查這些人的基因,也許就能進一步研究出新藥,能讓他人也能擁有上述特質。

  重點是,要獲得基因資訊,當然得先遞交DNA 樣本。也就是說,我們得把包含基因祕密的唾液吐進試管,郵遞至實驗室,等實驗人員判讀樣本後再利用網路通知結果。這聽起來沒什麼害處,若能得知自己有維京人血統,或是與埃及豔后有血緣關係,雖然不怎麼實用倒也挺有趣的。但是在此後十年內,科學家判讀基因資料的能力,將有可能提升至對人造成潛在風險的程度。基因不僅是一個人的獨特標誌,所隱含了一整個家族遺傳及精神障礙疾病等資訊,對隱私權影響深遠。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電腦安全與隱私專家艾米里亞諾.狄.克里斯多法洛(Emiliano de Cristofaro)指出,就連最近意在增進「大眾福祉」而設置的公共基因資料庫,也等於間接迫使病患與捐贈者放棄隱私。在他看來,移除基因標誌或隱藏基因所有人身分,這樣的基因匿名做法根本無效。最近就有一群人駭入了家譜基因網站,甚至憑著上頭有限的數據和零碎的基因訊息,就循線查出了這些基因擁有者的身分。

  克里斯多法洛更提醒一點,不斷進步的電腦運算能力會讓提供DNA 數據變得更加不安全,基因組當中某些用途尚未明朗的環節也是潛藏的風險。當科學家逐漸解開基因定序的所有隱藏功能和祕密,有心人士或許會藉此技術危害特定基因的所有者。若說DNA 資訊可用於製造武器,倒也並非天方夜譚。有學者便指出,只要明白攻擊對象的基因特徵,就足以設計出個人化的生化武器將對方殺死,完全不留蛛絲馬跡。

  在日常生活方面,克里斯多法洛的提問切中要點:「要是我們發覺某種基因變異和精神障礙有關呢?數據一旦給出去,就拿不回來了。基因數據的建立引來了前所未有的個人資訊安全危機,因為基因的靈敏度不會隨時間衰退,而握有某人的基因資訊就能推知其血緣相關者的基因內情。若是電腦密碼洩漏了還能重設,對基因卻沒法來上這一招。」

  如果人類的未來沒有走向反烏托邦(dystopia),科技發展將會延續上個十年定下的走勢,技術的大眾化有助於在城市裡推動社區實驗室,由未受過專業科學訓練的人來推動便於使用的低成本技術。如今,在實驗室之外,已有各行各業的人在從事與基因相關的工作,比如生產價廉的胰島素和改良糧食作物。同時,基因科學的進步也讓好些非關必要的發明有了推展餘地,像是把果醬的DNA 序列轉為商品條碼,又或讓細菌能在黑暗中發光閃爍。

  安德魯.海賽爾卻信人類的未來不只如此,生化技術將會進入每一個人的家中,一如電腦、網路及雲端技術。未來的住家將擁有使用更方便的生化科技裝置,例如可監控口腔微生物的牙刷。

  遺傳學的發展有些已逐漸開花結果,有些卻還得一段時間才能落實,而且過程也許會出乎大多數人意料。按照海賽爾的話來看,我們能確定DNA 相關技術會越來越精準、便宜,進展會越來越快,而且越來越重要。這類技術不僅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還能依照需求創造出不同的生物合成物。「基因研究勢必會快速演進,和電腦的發展趨勢一樣,擋都擋不了。未來人人都將用得上這項科技。」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