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逐底社會

發稿時間:2018/12/14
失控的逐底社會
失控的逐底社會
作者|山田昌弘
譯者|黃雅慧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8/10/30

  早在20年前,就大膽預言「賴家單身族」及「高齡少子化社會」的日本社會觀察家山田昌弘,這次告訴你:有九成的民眾認為自己的生活屬於中產階級,但單身且吃住靠家裡、花錢不手軟,這種單身貴族般的生活,其實正讓你向下流動,難以翻身。飛特族、派遣員工、斜槓青年大增,是實現美夢?還是瞎忙一場?我們該如何扭轉這場人人都在比爛的競爭?得做什麼規畫,才能確保幸福的老後生活?打破「逐底社會」的人生框架,就從你自己開始。

文章節錄

《失控的逐底社會:單身很自由,自己賺自己花;但與父母同住的賴家單身族,恐將淪為社會最底層。》

30歲世代,趨於保守

  目前的30歲世代,有一種特質,那就是傾向保守。

  女性都想當家庭主婦是其中一種象徵,另外從求職活動也可以看出些許端倪。像還沒畢業就開始投履歷,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對於30歲世代以後的年輕人而言,他們在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大學簡直就像辦公場所,每個人從大三開始,就忙著參加各種求職活動。

  如今,求職活動已是大學生必經的歷程之一。學生對於求職的認知,再也不像從前一般,由你玩四年(按:取自於大學英文University諧音)之後才開始找工作。

  換句話說,因為上一代的人求職不易,所以三十歲世代的人十分清楚,現在的就業市場十分嚴峻,就連普通的正職工作也是一職難求。為了確保自己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避免淪為非正職員工,他們就像是參加大學聯考一樣,必須拚盡全力、為求職奔波。所以他們也可以說是,第一批為求職耗盡心力的世代。

當然,現在的學生所面臨的環境也沒有比較好。每當我問學生:「大家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時,不少人都回答:「找一份正職工作。」

  此外,30歲世代對於結婚的態度也趨於保守。以近年來媒體流行的「閃婚」一詞來說,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大家追求的是一個安穩的生活,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寧可跳過戀愛的階段,直接進入婚姻。

  換言之,就是放棄不一定會有結果的戀愛,直接找一個有希望修成正果的對象結婚,免得自己老了還是孤家寡人。我想,這也是受到「婚活」普及的影響吧。

  這幾年來,有不少人二十幾歲就開始參加婚友社,尋找結婚對象。從這項數據來看,便不難窺見年輕人對結婚態度趨於保守,甚至已經滲入30歲以下的世代。

人生有一種選項,叫「放棄」

  對於30歲世代而言,因經常接收到「如果沒有正職工作,就會如何吃苦」或者「如果沒有結婚對象,就會怎麼悲慘」等訊息,讓他們一直背負強烈的壓力,因此從年輕時,便積極找工作或尋找適婚對象。

然而,即使這些族群的認知不同於上一代,但現實卻沒有改變。正職員工的聘僱率沒有提高,結婚率也是持續低迷。而且,社會也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大家都有一份正職工作,或每個人都能嫁給收入穩定的好老公。

  於是,30歲世代面臨到同樣的慘狀。整個世代一分為二,一邊是工作穩定,或者配偶有一份正職工作:另一邊正好相反。這個階級差距的結構完全沒有變動。

  當然,他們對於這般嚴峻的狀況心知肚明。甚至,目前正產生一種新的變化。那就是有人開始選擇放棄。

  例如,不再對結婚存有美好幻想。因為不想努力,所以就為自己找藉口,像是「我對結婚不感興趣」或是「我這種人應該與結婚無緣」等。同時,放棄找正職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過,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不想談戀愛」,而且這個現象在年輕族群最為顯著。

  除了有些人不想浪費時間在交男女朋友之外,虛擬戀愛也開始流行。在這些放棄結婚的人當中,更有人沉浸於虛擬世界裡。例如:矽膠娃娃(Muppet)、坐檯小姐、偶像明星,或者藉由色情刊物、性交易等滿足其性慾的需求。甚至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戀愛或結婚。

  那麼,這些人要如何建構自己的未來?從30歲世代、賴家單身族的訪談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人根本沒有想過這類問題。與其說他們在家裡享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日子,倒不如說這些人幾乎是停止思考。

十年後的「如果」、「只要」,都只是馬後砲

  如同前文所述,非正職聘僱與單身比例居高不下,目前30歲世代所面臨的現實,和40歲世代如出一轍。

  30歲世代的人,其父母大都出生於1950年至1959年。他們理所當然的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自己的住宅,也就是最後無須擔心未來的一代。因此,大部分的30歲世代才能吃家裡、住家裡。

  也就是說,十年之後,這些族群極有可能會和40歲世代一樣,淪為「中年賴家單身族」。不管他們對於環境的認知有何不同,目前的30歲世代仍無法改變未來的命運。

  我在前面也說過,當今的40歲世代中,不少結不了婚或非正職聘僱的人都不明白:「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反之,當30歲世代步入40歲時,應該會每天捶胸頓足的想:「早知道我那時候要是這樣就好了」、「如果我平常多用功的話」、「要是我過去努力找工作或認識新對象就好了」或「若我當時不那麼固執的話」等。他們只有在面對嚴峻現實時,才會後悔,然後責備自己當初不夠積極、努力。

  就這個意義而言,與無法適應社會變化的40歲世代相比,目前的30歲世代也因為已經知道十年後的光景,所以才會更加艱辛。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