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未來派

發稿時間:2019/04/19
東京未來派
東京未來派
作者|李清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9/03/26

  「在東京可以看到全然西方的事物,卻也可以感受到許多東方文化的精神。」正是這樣的衝突又和諧的風格,創造了東京無與倫比的美感魅力,迷離也讓人流連。《東京未來派》在都市偵探李清志以從A到Z、26個角度近乎拼圖的書寫,呈現東京全貌,也展現這座城市不斷蛻變的精神內涵。

文章節錄

《東京未來派》

Fuji Mt.富士山

看山不是山

  我從小就喜歡看山,常常從窗外向東邊望去,心中幻想著,有一天要到山後面太陽出現的地方冒險;大學時期在淡水念書,常常從五虎崗望向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發呆,觀音山是多變的,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刻,淡水河的煙雲霧氣都會讓觀音山變幻莫測,清晨的觀音山、中午的觀音山,以及黃昏的觀音山,都呈現不同的面貌。看了許多年,我才真正體悟到所謂的「看山不是山」。

  我看觀音山,卻不喜歡爬觀音山,因為隔著淡水河看的觀音山,有一種距離的美感,真正去爬觀音山的人,很容易就失去那種對觀音山的浪漫想像,因為山坡上盡是墳墓與墓碑雕刻工廠,甚至還有精神療養院等,我寧願站在遠方,默默地欣賞觀音山的美與浪漫。

  自從富士山登錄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後,就掀起了登富士山的熱潮,許多人以攀爬富士山,登頂成功,作為人生一項成就解鎖。他們征服了富士山,卻發現從此失去了對富士山美麗的想像;就像人類登陸月球之後,發現坑坑洞洞醜陋的月球表面,並非以前大家想像的皎潔明亮月娘,那些關於月亮的傳說與幻想,從此破滅。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日本人很愛富士山,這座拔地而起、形狀優美的山形,讓許多觀賞者迷戀,甚至到富士山腳下自盡,結束自己的生命。富士山下的青木原樹海,是日本人的自殺聖地,每年都有許多人在這濃密的樹林裡上吊自盡。因此當局在樹林入口豎立許多警告標誌,希望提醒人們生命的可貴!警方也會在秋天時節,到樹海去搜尋自殺者的遺體,因為這個季節樹葉掉落,最容易進行搜索。

  神秘的富士山也啟發了許多藝術方面的創作,日本歷史上有許多繪畫都出現富士山,最有名的就是葛飾北齋所畫的《富嶽三十六景》、《東海道五拾三次》等,這些浮世繪傳到國外,也給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帶來極大的震撼。

  原本日本希望以「自然遺產」方式,申請富士山成為世界遺產,但是幾次申請並不順利,後來改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才在二○一三年順利通過申請。因為富士山的確是日本宗教文化的代表,並且也是日本藝術文化創作的中心,甚至更啟發了十九世紀的歐洲文化,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當之無愧。

  靜岡縣為了慶祝富士山世界遺產的申請通過,特別舉辦競圖徵求設計方案。在參加的設計方案中,大部分都在建築物屋頂呈現富士山的形狀,但是建築師坂茂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所有的建築物或人造的富士山形狀物體,都無法和真正的富士山媲美,所以他設計了一個倒富士山的形狀,但是在建築物前方設置反射水池,讓建築物在水池裡的倒影,呈現出富士山的樣貌。

  建築師坂茂是知名的人道主義建築師,也是專門以紙做建材的建築師,他最有名的作品「紙教堂」,就是為了神戶大地震重建才設計建造的,在功成身退之後,被遷至台灣埔里的桃米村。不過後來坂茂開始設計建造大型公共建築,就沒有辦法單單使用紙作為建材。他在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梅茲分館,使用一種類似竹斗笠內部結構的方式建造,這種結構方式後來在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上又再度出現。

  木頭交織成的網狀倒富士山結構,讓人靠近建築物時,就聞到木頭的香味,加上反射池裡的富士山倒影,讓人來到這裡,內心不由自主地沉靜下來。世界遺產中心內部有著迴旋的坡道,讓人可以藉著坡道登高,最後在高樓層遠眺富士山;事實上,對於那些無法自己登上真正富士山的人而言,這個過程就有如登上了富士山。

  館內的座椅也設計成一種倒富士山的形狀,讓人見識到建築大師坂茂的智慧,他不怕冒犯大忌,將原來神聖的富士山倒立,卻創造出另一種新的富士山欣賞方式,如果建築物前沒有水池反映,或許我們都要像在天橋立一樣,彎下腰從胯下欣賞富士山的形狀了。

富士山下的雲朵

  富士山之所以迷人,主要是她的飄渺不定,神龍見首不見尾;經常有雲霧籠罩富士山,什麼都看不到!然後又突然煙消霧散,讓人可以一窺全貌。這些雲霧成了富士山製造神秘感的重要道具,就因為不是那麼容易見到富士山,當我們有機會見到天空放晴,整個富士山都完整呈現出來時,會感到如此的興奮與幸運!

  日本新銳建築師保坂猛,在富士山腳下的富士吉田市,設計建造了一座類似雲朵般的奇特建築,那是一座無樑柱系統的薄殼結構體,猶如愛斯基摩人的雪屋一般。整座建築是一家名為「不動茶屋」(Hoto Fudo)的麵店,專門販賣大份量鍋燒烏龍麵(其實是一種類似烏龍麵的鄉土料理,比較像是我們熟悉的刀削麵或麵疙瘩),白色棉花糖似的造型,除了與背景富士山相呼應之外,也刺激了大家的食慾。

  整棟建築沒有空調,而是以自然通風的方式設計,富士山腳下全年涼爽,冬天更是寒冷,所以這樣的設計還算是舒適;空氣從圓形建築物旁邊的開口進入,然後在圓形空間中循環,冷空氣進入屋中也慢慢變溫暖,冬天吃著熱呼呼的麵,根本不想再出門。建築物主要入口處掛著門簾,門簾上的標誌十分簡單有趣,上方兩撇代表著富士山,下方圓形符號則代表著不動茶屋所賣的鍋物,在富士山腳下,設計建造這樣的白色雲朵般建築也太有意思了!

  當然這樣的建築,在公路邊也是非常引人矚目,有如美國公路旁的POP建築,吸引著路過的遊客,停下車進來消費;雖然這樣的建築,並沒有美國公路建築的誇張或直接,而且白色山巒的造型,與背後富士山及附近自然景觀還算協調,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建築設計是很成功的。

  我期待著下次冬雪時刻,可以再度光臨這座奇特的麵店,在富士山下的雪屋裡,吃一碗熱呼呼的鍋燒料理,感受那種外面嚴寒,屋內卻暖烘烘的溫暖與美好。

——摘自《東京未來派1》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