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12條法則

發稿時間:2019/06/07
生存的12條法則
生存的12條法則
作者|喬登.彼得森
譯者|劉思潔、何雪綾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9/05/08

  當討論嚴肅生存問題的YouTube頻道,也能擊敗網紅,創下9千7百萬點閱率;當心理學結合哲學及神學的著作成為全球暢銷書,我們知道,現代人需要的,不是虛假的勵志、無法帶來真實改變的安慰,而是直率到近乎殘酷地剖開生存的真相,而解決之道,就藏在生物幾近永恆的演化史、人類亙古以來的集體智慧,以及嶄新的科學成果中。

文章節錄

《生存的12條法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對混亂生活開出的解方》

▎法則03 說實話,或至少不要說謊

  一位年約四十的個案跟我說起他年少立下的願景:「我看到自己已經退休,坐在熱帶海灘上,在陽光下啜飲著瑪格麗特。」這不是計劃,這是旅遊海報。八杯瑪格麗特下肚之後,等著你的只有宿醉。經過三週每天都是瑪格麗特的日子,如果你還有任何意識,你會感到無聊透頂且自我厭惡。一年之後,或許不用那麼久,你會變得很悲慘,這不是一種能一直維持下去的晚年生活。意識形態擁護者的身上特別常見這種過度簡化與扭曲,這樣的人奉行單一公理:政府很糟糕,移民很糟糕,資本主義很糟糕,父權社會也很糟糕。接著,這群人便用這個公理來過濾和篩選經驗,更褊狹地堅持所有事情都一定能以這個公理來解釋。他們一廂情願地相信,只要那糟糕的理論支配一切,世界就能回到正軌。

  人生謊言還有另一個根本問題,特別是當謊言建立在逃避之上時。蓄犯之罪,是指一個人明知故犯;疏忽之罪,則是明明可以阻止卻放任壞事發生。傳統上認為前者比後者嚴重,也就是故意犯罪比逃避嚴重,但我對此有所保留。

  假設有個人堅持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是對的。她避免衝突、保持微笑,回應所有要求。她找到適合的職位,躲了進去,從不質疑權威,不表達意見,受到不當對待時也不抱怨。她努力隱藏自己,就像小魚躲在成群移動的魚群中央。但一種隱密的不安啃噬著她的心,她還是感到痛苦,因為人就是生而受苦。她孤孤單單、鬱鬱不得志。她的順從與自我抹滅也令她生命中的意義消失殆盡。她除了當奴隸,一個被別人剝削的工具,什麼也不是。她沒有去爭取自己想要或需要的,因為這表示她要說出內心話。於是,她的生活中沒有任何有價值的事物能拿來抵銷人生的磨難,而這令她心煩意亂。

  當公司經營不善、組織縮編,第一個被踢出去的,就是平時吵鬧不休的麻煩製造者,但接著被犧牲的就是隱形人。隱藏自己的人,不會是組織的靈魂人物。靈魂人物要有獨到的貢獻。隱藏自己,也無法使這些順從組織、照章行事的人免於疾病、精神失常、死亡以及納稅的義務。此外,躲避他人也意謂著壓抑、隱藏尚未實現的自我所蘊含的可能性,而這正是問題所在。

  如果你不願向別人揭露自己,你便無法向自己揭露自己。這不僅表示你壓抑了真實自我,也意味著屬於你的那麼多可能性,將永遠不會在必要時展露。這在概念上及生物學上都是事實。從概念上來看,一旦你大膽探索,主動面對未知,你會獲取資訊,並從中建立嶄新的自我。然而近年來,研究者也在中樞神經系統發現新的基因,這些基因會在有機體處於(或主動造訪)新環境時自行開啟。這些基因會編碼以製造新的蛋白質,作為製造腦內新結構的基礎材料。這表示從最生理的層面來看,你的許多部分仍處在新生階段,而且會持續發展。如果靜止不動,是無法喚醒這些部分的。你必須說些什麼、前往某些地方,然後做一些事情來開啟這些部分。但如果不這麼做……你仍舊是不完整的,而對於任何不完整的人來說,生活都很艱難。

  如果在該拒絕的時候,你確實拒絕了你的老闆、另一半,或你的母親,那麼你就是讓自己轉變成能夠在必要時拒絕的人。但如果在該拒絕的時候,你卻沒有拒絕,你就是讓自己變成只能接受的人,即便是在很明顯應該拒絕的時候。倘若你曾經納悶那些看起來如此尋常、正派的古拉格勞改營守衛,竟然會做出這麼可怕的事,現在你心中已有了答案。當時絕對是必須拒絕的時候,但已經沒有人能夠說不了。

  如果你背叛自己,如果你說不實的話,如果你依謊言行事,你便是弱化自己的品格。如果你的品格懦弱,逆境襲來時必定會摧毀你。你會試著閃躲,但已經無處可藏,於是你將發現自己做出可怕的事。

  佛洛伊德也有類似的信念,他認為「壓抑」對於心理疾病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壓抑事實以及說謊只是程度的差別,而非類別的差異)。阿德勒相信是謊言滋長了病症。榮格認為他的病患深受道德問題所苦,而這樣的問題是肇因於虛偽不實。這些思想家的核心關注都是個人與文化的病理,得到的結論一致是:謊言會扭曲存有的結構。虛假的事物不僅腐化個人靈魂,也腐化國家整體,兩者的墮落程度會相互滋長。

  立定你的志向,即便你不確定那該是什麼。比較理想的志向跟發展品格及能力有關,而跟權力地位無關。地位可能失去,但品格會一直跟著你,且能讓你戰勝逆境。若你明白這一點,請把繩索套在巨大的岩石上,選最大的那塊石頭,然後絞動繩索,把自己拉向巨石。當你朝著那塊巨石前進時,也要注意觀察,盡可能仔細清楚地向自己與他人闡明你的經驗,如此你將學會以更正確的方式,更有效率地朝目標前行。此外,在這過程中不要說謊,尤其不要對自己說謊。

  如果你留意自己的言行,你便能學會體驗做錯事或者說錯話時,內在那種分裂與脆弱的狀態,這是種具體的感官經驗,而非想法。當我的言行欠缺謹慎,我會體驗到一種下墜與分裂的內在感受,而不是堅定與力量;這種感覺似乎都集中在我的腹腔神經叢,那裡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組織結點;實際上,透過注意這種下墜與分裂的感受,然後推論謊言的存在,我學會發現自己正在說謊。揪出謊言通常要花費我不少時間,有時我運用言語來讓我的形象更好,有時我試圖掩飾自己對於眼前議題實際上一無所知,有時我借用別人的言論,迴避自身的思考責任。

  當你試圖追求某些事物,若你能讓自己專注其中,你就會朝著目標邁進。然而更重要的是,你會知道是否需要轉變目標。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