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本能

發稿時間:2010/09/11
動物本能
動物本能
作者|喬治.艾克羅夫、羅伯.席勒George A. Akerlof, Robert J. Shiller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8/27

  這次金融風暴過後,傳統經濟學理論陸續受到包括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等許多經濟學家的質疑,《動物本能:重振全球榮景的經濟新思維》一書認為,要了解經濟運作,就不能忽略人的心理因素,本書稱為動物本能,也就是從動物本能的角度,來看過去主流經濟學主張「人都會理性做出經濟決策」的理論,其實破綻百出。

  本書是頗硬的經濟學著作,可以當教科書,但兩位經濟學家作者太重要了,而引起重大注目。其中,艾克羅夫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最擅長「資訊不對稱」理論,指出傳統認為買屋買車等經濟決定必定理性是不可能的,因為消費者資訊一定少於仲介;另一作者羅伯‧席勒寫過暢銷書《非理性繁榮》,也很受讀者期待。

  作者試圖解答人們對經濟學理論的疑惑,先從信心、公平、貪腐、貨幣幻覺、故事等層面,解釋動物本能如何影響經濟決策。雖媒體不斷報導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多數人仍完全不了解,因為貨幣現象很複雜,面對貨幣產生的幻覺,正是人的動物本能之一,制定經濟政策時若能把貨幣幻覺納入考量,才可更正確做出結論。

  其次,作者解釋動物本能如何影響經濟政策,在這部分試圖回答的問題很多,包括經濟為什麼會陷入蕭條?為什麼有人失業?為什麼金融市場變化快速?為什麼房地產有週期循環?總之,若不從動物本能來理解人的行為,只單純假設人們只有經濟上的動機且能理性做出經濟決定,將無法正確回答這些問題。

  這本書確實是這一波金融風暴發生後試圖提供解答的著作之一,但動物本能的論點,仍不能被視為唯一的解答。若想讓傳統的總體經濟學走出過去不斷發生的錯誤,人們還是需要從更多面向,更完整地反省我們的經濟學理論與經濟政策,才可能找出更好的調整方向。

文章節錄

《動物本能:重振全球榮景的經濟新思維 Animal Spirits:How human psychology drives the economy, and why it matters for global capitalism》

  亞當斯密的思考實驗正確地考量到人們理性地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人們確實是這麼做的。但這個思考實驗並未考量到人們會受非經濟動機的驅使,也沒有考量到人們的非理性程度,或被誤導的程度;簡言之,它忽略了動物本能。

  反觀凱因斯,則是試圖解釋經濟背離充分就業的原因,並強調動物本能的重要。凱因斯強調在商人的思考盤算中動物本能的重要作用。他在《一般理論》一書中寫道:「我們用來估計一條鐵路、一座銅礦場、一家紡織廠、一項專利藥的商譽、一艘大西洋郵輪或倫敦市內某棟建物未來十年收益的這些基本知識,並沒有多大意義,有時甚至毫無用處。」人們要是如此沒把握,又該如何做成決策?這些決策「只能被視為是動物本能使然」,它們來自人們「不由自主的行動衝動」,而不是像理性經濟理論所言,是「量化利益乘以量化機率的加權平均結果」。

  「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一詞源自中古拉丁語「spiritus animalis」,其中animal這個字意指「跟心智有關的」,或「有活力的」,指的是基本的精神能量與生命力。但在現代經濟學中,「動物本能」有略微不同的涵義。它現在是個經濟名詞,指的是讓經濟動盪不安和反覆無常的元素,也用來描述我們跟不明確或不確定之間的奇特關係。我們有時被它麻痺,但有時它又賦予我們能量,讓我們振作起來,以克服畏懼和遲疑不決。

  正如家庭時而凝聚,時而爭吵,時而快樂,時而沮喪,時而成功,時而混亂,整個經濟的景氣也是好壞更迭。社會結構會改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程度也會改變,而我們努力和自我犧牲的意願也絕非永遠不變。

  經濟危機(例如當前的金融與房產危機)主要導因於思考模式的改變,這個概念和主流經濟思維背道而馳,但當前危機見證了思維變化所產生的作用。當前危機正是導因於我們不斷變化的信心、誘惑、羨慕、憤恨、幻覺,尤其是有關經濟本質的故事不斷在改變。就是因為這些難以捉摸的東西,才會有人願意花錢購買蓋在玉米田的房屋,還有人願意提供融資給這些買房子的人;道瓊工業指數在攀升至14,000點的一年多後,又重跌至7,500點以下;美國失業率在過去24個月已提高2.5個百分點,迄今仍看不出止歇跡象,還可能繼續升高;世界主要投資銀行之一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得靠美國聯準會的紓困才得以驚險存活;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接著在同一年(2008年)宣告破產;全球有一大堆銀行資金短缺,截至本書撰寫之際,有些銀行即使已獲得紓困,仍然搖搖欲墜,可能仍需再次紓困。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