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兒童

發稿時間:2019/07/19
螢幕兒童
螢幕兒童
作者|安雅‧卡曼尼茲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9/07/24

  有太多時候,3C幫你度過育兒難關;但更多時候,你害怕3C帶給孩子負面影響:有社會學家告訴你,3C成癮可能讓孩子難以適應社會,甚至連法律都規定兩歲以下孩童禁用3C。我們難道只能將3C視為毒蛇猛獸,避之唯恐不及嗎?本書作者安雅‧卡曼尼茲是知名教育記者,她坦承自己對孩子使用3C的焦慮,同時也意識到媒體為了抓住你的眼球,往往過分放大負面訊息。為了找到平衡家庭生活的方法,她研究專家與普羅大眾的教養知識與經驗,參考正反意見,為身處第一線的家長們,整理出值得信賴的3C育兒準則。

文章節錄

  你會拿起這本書是因為好奇。實話實說吧,你對孩子使用3C產品時有些焦慮,而我也是。我之所以寫這本書,就是要幫助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人停止焦慮與內疚,並杜絕外界紛紛擾擾的雜音,深入研究3C對孩子的影響,最終訂出一個妥善的教養計劃。

  我的大女兒第一次接觸到不當的內容是在馬桶上。為了讓學步兒可以在馬桶上坐久一點,久到可以便便,我和先生研究了各種方法,卻一點進展也沒有。其他同為父母的朋友告訴我們,唯一有效的賄賂就是「拿手機給小孩看短片」。

  我們在YouTube上找到許多訓練小朋友如廁的影片:美國公共電視(PBS)《小老虎丹尼爾》(Daniel Tiger’s Neighborhood)節目裡一首琅琅上口的洗手歌、《芝麻街》紅色絨毛怪艾摩很棒的教學短劇、一隻超嗨超熱情說著日文的貓熊。然後有一天,我不經意點選了一部五分鐘的卡通,名稱就叫做「如廁訓練」,已經累計了幾百萬次點閱。

  看了之後我才發現,那是一部極度粗俗的網路劇中的一集,顯然是給弱智的青少年看的。當然,我大女兒很愛,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我重播。

  我想再過二十多年,我的女兒也可能開始養兒育女,要是趨勢沒有差太多,我們到時候都會浸潤在隱隱發光的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之中。我們會二十四小時都蟄居於虛擬化身之中,和有知覺的冰箱交換GIF動畫檔,叫虛擬助理擋掉電話銷售聊天機器人。數位經驗將隨處可見,讓你身歷其境。到了那個時候,黃石國家公園看起來就像今日的紐約時代廣場;而有稜有角、有開關按鈕的實體螢幕將會消失,成為過時的模糊記憶。

  我內心那個恐懼的小女孩問:我們該耗費多少心力,來擔憂科技對孩子的影響?接下來這一切將會發展成什麼樣貌?現在,在這個「真實世界」(這個詞彙在二十一世紀初還有其意義)裡,我們該怎麼做?

LESSON 7 檢視習慣:你是螢幕家長嗎?

  記得二○一四年六月,一個晴朗明亮的週日早晨,我跟大女兒璐璐在公園裡的遊樂區,當時她兩歲半。我剛開始一份新工作,急著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我正用電子郵件和老闆來來回回討論一則即時新聞要怎麼做後續報導,偶爾抬頭看一下女兒,她開開心心、歪歪斜斜地走在遊樂器材上。

  換句話說,那一天,我就是個「手機媽媽」,這是二○一二年一則部落格貼文的標題,口氣辛辣、語帶責罵,控訴在遊樂場盯著手機的罪惡。

作者是這麼寫的:

  妳正推著鞦韆上的小寶貝。她很開心!妳每推一下,她就咯咯笑。但是其實妳沒看到對吧?妳頭低著,眼睛盯著手機,心不在焉地推著鞦韆。

  跟她說話。媽咪,跟她說說天邊的雲朵,說說雲的造物者。當她跑到妳身邊時,搔搔她的小肚子,享受她的開懷大笑,因為那是稍縱即逝的時光。

  把妳的眼光放回妳的珍寶上……妳的孩子。

  那則貼文累積了一千萬次的點閱。顯然,她牽動了大家的敏感神經,當然也有我的。我納悶,這名女子是誰?根據她的部落格,她是基督徒,全職媽媽,有四個小孩。她很有紀律,座右銘是「沒有馬上聽話等於不聽話。」但是她寫的內容中最掏心的,至少對我而言,是二○一五年一月寫的那篇。她速速關了她的部落格,原因是她太沉溺科技了。在她下台一鞠躬的那篇貼文裡,她說:「我兒子帕斯頓用雙手捧著我的臉,把我移開螢幕前。每一次他講『馬麻,看著我』,就離他再也不說這句話的時刻更近了一步。」

  所以,這樣看來,原本手機媽媽其實就是對她自己說的。

  聽著,養兒育女的時光很短暫,大家都這麼說。但是日子……日子可能無窮無盡。有時候你真的需要收一下電子郵件。

▋有這麼嚴重嗎?

  我著手寫這本《螢幕兒童》時,我很快了解到,數位教養方程式的關鍵部分不見了。本章和下一章會解開家長使用科技所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千禧世代的家長,比起之前任何一個世代,都花更多時間上網。這點會影響我們的育兒方式。

  我朋友珍妮佛‧布萊爾(Jennifer Bleyer)是作家、編輯,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她理直氣壯地回應育兒網站「Babble」上的那則貼文,想知道「我習慣藉著和別人傳傳訊息,讓我從長時間的全神貫注中喘口氣,這真的有那麼糟嗎?」

  好問題。

  和飲食一樣,研究顯示,在3C使用習慣方面,孩子通常會追隨父母的腳步。如果你自己的習慣是毫無節制、偷偷摸摸、愧疚自責,那就很難培養孩子和食物之間的健康關係。基於同樣的道理,使用3C也是如此。

  孩童過度使用3C所引發的問題——睡眠不足、飲食習慣不好、焦慮、憂鬱——也同樣會影響成人,而且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你的育兒品質及其他關係。然而,先不對那些非常真實的風險嗤之以鼻,如果我們說針對孩童的研究有限,那麼針對家長每天主要的3C使用(且不論其他奇奇怪怪的因素)可能會影響小孩的現代研究,幾乎可以說是不存在。深入探究就會發現,譴責家長使用3C的這個舉動,根據的通常不是證據,而是意識型態的立場;實質是在批判母親沒有時時刻刻回應小孩的需求,還特別把勞工階級家庭當作代罪羔羊。

  這一章我把重點放在母親,是因為她們是這個相互指責的主要目標。兒童發展與依戀關係的歷史理論也一次又一次地聚焦在母親身上。知道有這個文化包袱後,本章以批判的觀點,來審視關於數位媒體使用的研究與爭論,特別是攜帶型的3C產品,並檢視數位媒體對於家庭動力的影響。 (未完待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