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19/11/15
門
作者|莫欣.哈密
譯者|張茂芸
出版社|寂寞出版
出版日期|2019/11/01

  《門》入圍曼布克獎、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等十多項國際大獎決選,奪下洛杉磯時報小說獎,並將由《模仿遊戲》導演掌鏡改編電影。內容敘述在一座沒有名字的城市,獨立的娜迪亞遇見了內斂的謝依德,他們周遭的世界正劇烈變動,家中的窗不再能眺望遠方,而成子彈隨時可能穿越的路徑。這座動盪的城市開始斷水斷電,關於「門」的耳語逐漸傳開:某些特殊的門踏進去以後,竟能從異國的另一扇門出來,帶人逃離險境。娜迪亞和謝依德終於找到可能逃離的門,這扇門究竟通往更危險的國度,或是安身立命之地…

文章節錄

  哪怕情勢如此,意外的是謝依德和娜迪雅對出走的態度並不完全一致。謝依德巴不得離開這個城市,他一直都有這種想法,但在他的想像中,這離去只是暫時之計,而且可以來來去去,絕對不會一去不返。但如今這箭在弦上的遠行,卻是完全另一回事。他懷疑自己還會回來的可能,加上親友已失散各處永不得見,令他傷心欲絕,這形同失去了家,真真正正失去自己的家。

  娜迪雅或許是對出走比較興奮的那一個。以她的個性,想到未來會出現新事物、新變化便令她雀躍。然而她也有揮之不去的憂慮,擔心仰人鼻息,擔心一旦踏上離開祖國之路,她、謝依德和謝依德的父親便可說完全任陌生人擺布,靠救濟品過活,猶如坐困牢籠的社會眼中釘。

  娜迪雅對生命中各式各樣的變動,向來比謝依德安之若素(往後亦然)。謝依德突如其來的戀舊情懷比她強烈,或許是因為他的童年比較無憂無慮,也可能是他本性如此。然而無論兩人對未來有何疑慮,都同樣篤定只要一有機會就走。也正因此,他們萬萬沒料到,當那天果真來臨,那代理人的手寫便箋,某天早晨從家門下的縫隙塞了進來,清楚寫著隔天下午他們該出現的時間和地點,謝依德的父親卻說:「你們兩個非走不可,但是我不走。」

  謝依德和娜迪雅一聽,回說這怎麼可能,怕是父親誤會,忙解釋他們一起走絕對沒問題,他們付給那代理人的是三人的費用,要走當然一起走。謝依德的父親靜靜聽他們說完,卻還是沒改變心意,重申他們兩人非走不可,他留是留定了。謝依德只好撂狠話,說萬一有必要,就算把父親扛在肩上也得走,他這輩子從未對父親用這種語氣講話。父親看出自己的決定害兒子傷心,便和謝依德私下談。謝依德問父親幹麼要這樣,到底有什麼理由留下來,父親只說:「你媽在這兒。」

  謝依德說:「媽已經走了。」

  父親回道:「對我來說沒有。」

  這句話某種程度來說是事實,對父親來說,謝依德的母親並未完全離去。要他捨下與她共度了一輩子的地方,是種煎熬;再也不能每天去看她的墳,也是煎熬。他不願如此。他寧願留下來,某個角度來說,也是留在過去,因為過去給他的多得多。

  然而父親也是在替未來設想,儘管這部分他並沒對謝依德說。他怕話一旦出口,兒子八成就不走了,而他沒說出口的是,他這個做父親的,已經來到某個人生的時間點──那就是,萬一洪水來襲,你很清楚一定得放開孩子的手。倘若你還年輕,你的本能絕對不會這麼做;只是如今的你知道,抓著不放再也無法保護孩子,只會把他往水裡拖,還可能害他淹死,因為孩子這時已經比父母強,局勢如此,只有最強的人才挺得住。孩子的生命弧線,只有一小段會與父母的生命弧線重疊,其實是一弧在另一弧之上,一山高於另一山。謝依德的弧線持續攀高之際,他父親的弧線需要彎得更低。兩個年輕人帶著一個礙事的老人,存活的機率相對降低。

  父親對謝依德說,他很愛他,這件事謝依德非聽他的不可;說他從不指使兒子,此刻卻是破例;說謝依德和娜迪雅留在這裡只有等死;說等有一天局勢轉好,謝依德可以再回來找他。父子倆都清楚這話不會有實現的一天,也知道在父親有生之年,謝依德是不會回來了。而之後的發展確實如此──暮色方臨的這一晚,也就是謝依德和父親共度的最後一夜。

  謝依德的父親把娜迪雅叫到房裡談,沒讓謝依德在場。他說,他把兒子的命託付給她了,他們既然以父女相稱,她就要盡到女兒的本分,別辜負他這個父親的期望,她必須一路協助謝依德抵達安全之地。他也希望她有天能與謝依德結婚,成為他孫兒的母親,但這完全由他們兩人決定,他只請求她在謝依德脫離險境之前,都守在謝依德身邊,請她一定要答應他。她說答應可以,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他和他們一起走。於是他再說了一次他不會走,但他們非走不可。他嗓音輕柔,猶如禱告。兩人默默對坐,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最後她終於答應了他。答應這件事並不難,因為她當時完全沒有離開謝依德的念頭;答應這件事也很難,因為承諾的同時,她也深覺自己遺棄了老人。儘管他還有手足和親戚在這兒,說不定可以搬去和他們同住,或請對方搬來和他住,但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無法像謝依德和娜迪雅這般保護他。也正因此,她在他要求下做出這承諾,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形同殺了他,但事情就是如此,我們遷徙的同時,也等於自生命中剷除我們拋下的人。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