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機會

發稿時間:2020/01/03
看見機會
看見機會
作者|須文蔚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2/17

  用十五年的光陰,希望讓數位機會普及到偏鄉的每個角落,讓偏鄉也如同繁星閃閃發光,讓不為人知的英雄人物露出,讓正在發生改變的力量凝聚。十五年前,須文蔚帶著大專資訊志工進入原民部落;兩年後,他接下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的任務,準備帶領大學的團隊,協助花蓮五個社區的電腦教學、文化記錄、產業輔導,還有社會照顧;2015年,他的輔導範圍從最北的宜蘭石城火車站到最南的花蓮富里火車站,直線距離兩百六十公里。這個「深深蹲下,接近土地與人群」的過程,須文蔚與夥伴們一做就是十五年,他將一篇又一篇與人相遇的動人故事寫成《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其中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差距的方法與觀念,尤其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

文章節錄

  二○一七年在花蓮市洄瀾人文館裡,來自重光社區的太魯閣族女孩尤福鈺,正熱心為參觀「小攝影師的三個大夢」攝影展的觀眾導覽。她在國中三年級時,因為參加花蓮數位機會中心的攝影課,迷上了拍照,開始懂得把心情反映在作品中。她指著這次展出的〈憂鬱的心情〉,說:「綿延的青苔,正是我鬱悶的心情寫照。」

  像尤福鈺一樣的偏鄉青少年和兒童,因為「小攝影師的三個大夢:相機・課程・展覽」計畫,從二○一五年開始兩年間,已經有超過三百位小小攝影家擁有一臺二手相機,參與攝影大師開設的課程,甚至每年有接近四十位幸運兒,攝影作品能夠參加巡迴展覽,感染更多偏鄉的孩子,相信夢想其實不是遠在天邊。

  要讓偏鄉小攝影師擁有相機,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記得把這個構想與鍾雲如女士分享時,她竟然說:「沒問題,我們一起來努力。」於是她聯繫了臺北市天主仁愛堂的阮進懷神父,以教會做為基地,接受各地熱心民眾的捐贈。同時,國祥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也加入了蒐集二手機的陣容,透過社群網站的宣傳、熱心朋友的捐輸,第一年就有超過兩百五十臺的相機進入課程中。喜歡攝影的日瑒負責整理這批相機,很快他發現募捐來的相機不是缺了記憶卡,就是電池已經壞了,大概接近五成是不堪用的。他很苦惱地問我:「老師,這該怎麼辦?是交給社區維修?還是我們要修好?」

  「這是我們募捐來的,不能增加社區的負擔,我們想辦法修到好,再交到小朋友手裡!」

  就這樣,日瑒成了相機達人,通曉各種款式相機的配件規格,一頭埋進採購電池、記憶卡和充電器的瑣碎工作中,只為了在攝影課前,修理好一批又一批的相機。

  一直記得第一堂課時,東華大學的講堂湧進一百多位小朋友,有人拿著相機,興奮地問我:「這真的要給我嗎?」

  我說:「真的啊!可是你要把攝影課上完,還要回家拍照。」

  小朋友問:「還有呢?」

  「還要參加攝影比賽啊!」「好啊!」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一大群偏鄉小孩,一頭闖進了數位攝影世界。

  有大師加持的攝影課,是第二個夢想。

  詩人與攝影家吳德亮,爽快答應每年回到家鄉花蓮,貢獻一場攝影工作坊。而上慶文化總監林亭君外號是「大俠」,十分豪氣地招呼了在國內外奔波的專業攝影大師群:李政勳、吳易致、高倩怡、彭光照、黃彥翔與李振群等,在疲憊的 工作之餘,來到偏鄉,先後在壽豐、壯圍、富里、大陳新村、豐濱等地,為小朋友和老人家上攝影課,還帶領著學員們外拍。

  攝影家李政勳說,他很熱愛與小朋友互動,從事商業攝影久了,技巧與成規會讓人窒息,他覺得,小攝影家時時刻刻都有好奇心,有觀察世界的另一個角度,直覺、創新與不受拘束,讓人充滿驚喜。

  上完大師課程的孩子,帶著自己的相機回到學校,走進家裡,展開他們的「攝影大業」。他們把作品陸續傳給老師們,數位機會中心的夥伴和攝影家們,透過社群網站擇優陸續上網,並在年底為孩子們實現第三個大夢:舉辦攝影展。

  記得第一次攝影展時,我看見一個孩子拍出家中的情景,疲倦的父親躺在沙發上,剛吃完的晚餐沒有收,弟妹沒有書桌,將就著茶几寫功課,這窘迫的風景透過孩子紀實拍下,充滿了無奈的情緒,絕對是城市孩子無法理解的景象。

  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感外,小攝影家也因為培訓課程接近了社區文化,宜蘭壯圍鄉傳統的牽罟、花蓮新社香蕉絲工坊編織技法、富里美麗的稻田、大陳新村特殊的風貌等等,都一一隨著光影流進小攝影家的眼中,流進鏡頭,流淌在光亮的相紙上。

  熱心的鍾雲如女士不僅幫忙募集相機,還努力找藝廊與文創業者協助,幫孩子們沖洗相片,把作品裱框,在都會區辦理攝影展,而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讓小攝影家的三個夢想還能繼續下去,讓舊相機找到新主人,讓更多偏鄉小孩有機會按下快門,成為下一個攝影大師。

  一臺二手相機,一系列攝影課程,加上一個攝影展,讓尤福鈺更愛攝影,也讓她更敢於夢想,也希望更多孩子加入有趣的數位攝影課程,記錄獨一無二的真摯記憶。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