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冰凍人

發稿時間:2010/10/09
喚醒冰凍人
喚醒冰凍人
作者|威廉‧蘭斯頓、強‧帕夫瑞曼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5/01/01

  1892年,美國加州有幾個人突然之間不能動、不能說話、對刺激沒有反應……,除了會呼吸,跟石膏像沒有兩樣。史丹佛大學醫院神經科教授威廉‧蘭斯頓鍥而不捨,抽絲剝繭,十三年後找到帕金森氏症的治療方法,並寫成《喚醒冰凍人》一書,雖是科普著作,卻像推理故事一樣好看。

  其實,蘭斯頓的頂頭上司、神經科主任判斷這些病人罹患「僵直性精神分裂症」,但他判斷背後另有原因,於是勇於挑戰,追查研究。他的理由是精神分裂症一定有前兆,從未突然出現,這些病人都沒有前兆,都是睡到一半或走路走到一半就不能動了。因此,他用邏輯歸納和演繹法,找出病人的共同點──他們都在發病前注射了來路不明的海洛英。

  蘭斯頓又在文獻上找到三十年前的一則案例,曾有美國駐印度外交官的孩子,注射了自製的海洛英,死於同一症狀。蘭斯頓開始追查這個化學藥物,過程非常精彩,加上作者很會說故事,可說比偵探小說還好看。更因為它是真的,非常適合非醫學背景的普羅大眾閱讀,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讀者很容易就可進入最新的科學領域。

  《喚醒冰凍人》也是高中生進入生物科技領域很好的一本啟蒙書,可以讓學生知道在科學上怎麼問問題、怎麼做研究,以及為什麼動物模式在疾病的研究上這麼重要。不過,由於版權中止授權,這本書在台灣的書市所剩有限,讀者可以到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或各級學校圖書館去借閱這本難得的好書。

文章節錄

《喚醒冰凍人--帕金森症解謎之鑰,竟然藏在假毒品受害者腦中》

〈譯序節錄〉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洪蘭

  這本書是我在舊金山的舊書店找到的,雖然出版在一九九五年,但是裡面的故事沒有時效性,它讓年輕的學子看到科學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每一步的進展都是前人的血汗,這本書的故事對年輕人是一個很好的啟發,人不可安於現狀,必須去追求心中真正想做的事,人生才沒有虛度,縱然追尋夢想可能代表著放棄穩定的醫生收入,本書的作者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在現在這個價值觀錯亂的社會,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人生不只是溫飽而已,頸子以上,兩耳之間的東西才是值得追求的,酒肉只是穿腸過,世間的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而已,不應該太看重,更不應該為此而犧牲自己的人格。

  今年暑假與兩位好友同去湖南長沙探訪清末名臣曾國藩之墓,在荒山蔓草堆中尋尋覓覓,終於看到一座墳,上面寫著「大學士曾文正公、一品夫人歐陽氏之墓」,心中非常感慨,一代名臣不過如此。真是應了《紅樓夢》上說的「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可歎大部分人參不透這一點,還在只顧眼前,不管身後。所以回台灣後更加努力從學習的基本態度做起,大力推展閱讀,讓孩子們從書中潛移默化,從先聖先賢中找到正確的模仿對象。如果再放任孩子看電視,他們會誤以為口出黃腔的立法委員、貪贓枉法的高官或行為不檢的演藝人員才是他們要效法的對象。梁啟超在長沙嶽麓書院大門題了一個院訓「立志」,年輕人不立志會一生無所成,而立志必須有楷模,這本書裡的許多人物都可以做年輕人的楷模,因為它表達了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一九八二年夏,舊金山灣區以南一直到聖荷西的各個醫院中,突然出現一群身不會動、口不能言的年輕人,他們是僵住了的活死人。醫生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便把他們送往精神科,認為他們是僵直型精神分裂症。因為精神分裂症不會突如其來沒有任何前兆的發作,所以神經科的蘭斯頓醫師認為這個診斷有問題,便把這些精神科的病人接過來神經科觀察,因為看到這些症狀與嚴重的帕金森症很相似,所以就給了左旋多巴之藥,想不到這些人竟然甦醒過來,後來才知道這些年輕人是因為吸毒,注射了不純的化學合成海洛英使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中毒死亡,才變成這樣。這個案子開啟了帕金森症研究的新方向,因為過去找不到帕金森症的動物模式,使研究滯礙無進展,一旦知道有化學物質可以只殺死多巴胺神經元而不傷害其他的大腦細胞時,就找到了帕金森症的動物模式,可以測試新的藥物及新的治療法,使科學上對帕金森症的研究得以進展,最後導致胚胎細胞移植的手術,成功的替這些患者找回生命的第二春。

  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學術界的勾心鬥角,也看到偏見愚昧對科學的傷害,更看到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後是無數人的犧牲,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布希政權的跋扈無知,推翻了胚胎移植委員會的建議,悍然的頒下禁止聯邦政府經費用在胚胎細胞移植的研究上的禁令,使美國在這一方面落後瑞典至少十年。雖然委員會已說明使用墮胎的胚胎做研究並不會增加墮胎的機率(因為沒有人會願意為科學而犧牲腹內的胎兒),但是布希政權仍然蠻橫的採用這個理由,禁止了科學的研究,也讓幾百萬名帕金森患者落入絕望的深淵。上焉者變賣家產去墨西哥、瑞典求醫,下焉者只有等死。其實墮胎的減少必須從教育上、從觀念上著手才會有效。當我們成功的教育孩子尊重生命、重視自己時,我們便是釜底抽薪的杜絕墮胎,就像我們成功的教育國民水土保持時,我們便會杜絕土石流,封山只會斷了弱勢者的生機。

  這本書描寫的是帕金森症治療法轉機的故事,它的關鍵點在某一個黑心的毒販,製造了一批不潔的海洛英,害死很多年輕人,但是這個悲劇也為帕金森症患者打開了一條生路,使得胚胎細胞移植手術得以出現。人生事很難預料,這個黑心毒販竟然是相貌溫和的律師,他就是諸葛亮所說的「有溫良而為盜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那些做惡事者,頭上又何嘗有「壞人」兩字來警告我們呢?這是為什麼學生必須多讀書,從書中得知世態炎涼、世道坎坷,才不會誤入歧途,受騙受害。

  帕金森症有體質(基因)和環境上的原因,書中讓我們看到一位有遠見的醫師,說服國防部把二次世界大戰時士兵的資料釋出來給學術界使用,使得學者手上有一筆兩萬名雙胞胎的資料可以算出帕金森症的遺傳率,那些當年年輕英俊的士兵,現已垂垂老矣,在這筆資料中,研究者看到雙胞胎中一個有另外一個也會有的機率,因而找到基因上的可能性。如果不是當年的遠見,帕金森症的發病時間是六、七十歲左右,沒有科學家可以活這麼長,現在播種,五十年以後才收成。只可惜在任何社會中,有遠見者通常是生前寂寞,死後才會被人追念,因為他總是跑在時代的前面,當時的人不了解或感謝他,反而把他丟進監獄或燒死在火柱上。看到歷史一直在重蹈覆轍,很感慨,不知道什麼時候教育才能使人眼睛放大,眼光放遠?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