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之旅

發稿時間:2020/04/03
拉達克之旅
拉達克之旅
作者|安德魯‧哈維
譯者|趙惠群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3/07

  一九七○年代初期,在牛津大學就讀的安德魯‧哈維即對佛教開始產生興趣。當時,安德魯的生活正陷入一團混亂與挫折,幸而佛教的哲理讓他找到一種思維方式。在拉達克,安德魯與各色各樣的人交談對話:一位每年都要到拉達克作研究的紐約心理學家漢斯、開朗熱情的當地朋友汪祖克、原是轉世活佛後來還俗的僧侶詹陽,還有充滿智慧的仁波切……每次的對話,都是一道通往真相的了悟。這是一趟洞見本性、探索性靈的旅程,從虛無到實相,從混沌到清明,而你必須以”寧靜、謙虛去認識這處心與靈的原鄉──拉達克。

文章節錄

《拉達克之旅:一場照見內心探索性靈的旅程》

心如流水無掛礙

  「拉達克所有事物的背後似乎都蘊藏著某種無限,所有的事物──即使是最卑微的──似乎都停留在其實相。」

  我一邊走,一邊想起法蘭西斯的聲音和說過的話,同時在向晚的光線裡,走向小鎮外圍的舍利塔,並且在舍利塔溫暖的陰影中坐了下來。舍利塔是一種由石灰和磚塊砌成的四層建築:有大型的方形基座,向上逐漸縮小的立方體,支撐著像小麵包似的建築中段,而中段又支撐著新月護衛著太陽的圖騰。舍利塔裡內安放著聖哲、國王或法師的遺骨,每一層建築分別代表不同的意識形態。整個拉達克地區有著大小和造型不一的舍利塔,它們散布在山間小徑、通往僧院的長坡上、在河畔、或是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村子入口;有時舍利塔旁會有一間小廟,就如同桑卡村口的舍利塔──有油彩塗得很糟的、雙手合十祈福的微笑佛陀像。不管你在舍利塔下層的那個方位,緩緩上升的磚紅色塔尖總是離你不遠,浸淫在光線中的塔頂新月和太陽,位在新月和太陽組合中心、代表宇宙觀與涅槃的法眼(Bindu)也同樣在你眼前。不論你走到哪裡,精心規畫的舍利塔的不同塔層總會讓你記得它們隱含的解脫的意義,舍利塔的每個部分各自代表不同的真理、某一尊神佛,或是某種無我的境界。以岩石和穹蒼為背景的舍利塔,只是一座由石灰粉飾、紅磚堆砌的簡單建築,不過它卻代表了一種完整的哲理,一種純明的教義。

  列城外緣的舍利塔孤獨的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我發現,當我走上小丘到塔邊,看著它面對著綿延廣闊的喀喇崑崙山脈,塔身正是一種以山為背景的放肆冥想,塔與山互動著。這世上的萬事萬物本來就是相互關聯的。

  到了晚上十點,萬物俱寂,列城在無雲遼闊的月華與星光中,向黑夜臣服。銀河在高山冷冽的空氣裡顯得更燦爛,每個星團、每個漩渦似的星雲,都是如此細密、如此令人眩目……

  走上大街,仰望那座白晝時看來如此荒蕪的宮殿;起初,你很難分辦宮殿和宮殿所矗立的巨大岩磐,接著,宮牆慢慢浮現,夜晚讓它恢復舊時的壯麗,星光使宮殿變得亮麗……

  街上難得看到人影,幾個喀什米爾人坐在熄滅的街燈下低聲交談、抽菸,一名老婦人與你擦身而過並盯著你,當她在光中微笑時,她的臉龐顯得神秘而性感。一隻你沒瞧見的小狗埋伏在你身邊暗處,然後牠忽地在你經過時跳出來,膽卻地吠著。

  鎮上有一間總是最晚關門的咖啡館就在大街頭,我走到那裡的時候,通常都是九點鐘,裡面只有一名包著骯髒的黃色頭巾的年輕錫克教徒(Sikh),坐在桌旁準備隔天要用的五香三角餃(Samosa)。我們是朋友。他曾經教我如何做五香三角餃,如何揉麵、如何把蔬菜塞進去,不過我為自己的遲頓和不專業而感到汗顏,他可以坐在那兒說笑閒談,同時雙手本能地動著,把一個個的五香三角餃塑形、裝填、唸咒,直到裝滿麵糰和蔬菜的缺角白碗見底,我卻必須全神貫注,而且五香三角餃還做得一團糟,不過他只是優雅地嘲笑我。

  偶爾我回列城太晚,經過他的店時,從窗戶看到他獨自坐在店裡,在燈光下做五香三角餃,他和善而認真的臉在昏黃的燈光中散發出光彩,他的雙手有如鋼琴師的手,幾乎像魔術般的靈敏和精準。他抬起頭,叫我進去,然後我們開始交談。一兩個小時後,我走回旅館。我根本就無法立刻入睡,但是腦子裡又有太多東西而無法閱讀。我躺在屋頂上,望著夜空,在星斗之間呼吸著。

  列城到處都可以看得到、聽得到流水,不管是交談、或是沉默不語的時刻,都可以一直聽到和緩的流水,可以感受到流水的低語和閃耀。每條街道都有耀眼的雪水,雪水是從高山奔流而下,從破陋的石造水道,流經小鎮,再流到下方的田野中。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