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的詛咒

發稿時間:2020/04/24
奧運的詛咒
奧運的詛咒
作者|安德魯‧辛巴里斯
譯者|梁文傑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0/04/08

  奧運和世界盃足球賽是如何從單純的比賽變成各國政府、財團追逐利益的超級盛會呢?著名運動經濟學者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從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和1930年首屆世界盃開始追溯了這段歷程。過度商業導向的奧運已經面臨了危機,如果不能斷然改革,原本促進體育與人類和平的美意將蕩然無存。對關心奧運、運動經濟與城市發展的讀者來說,《奧運的詛咒》是一本振聾發聵、令人深思的奧運診斷書。

文章節錄

《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大型運動賽會背後的經濟豪賭》

第七章 要麵包還是競技場?(摘錄)

◎談判籌碼

  以上討論都假設所競標的東西(奧運或世界盃的主辦權)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但這並非向來如此,例如一九八四年奧運的主辦權就是這樣。唯有在提供的是人們有需求的好東西時,財貨或服務的壟斷者才有利可圖。如果我開了連鎖速食店,賣的卻是橡膠做的漢堡,那就算我是唯一賣橡膠漢堡的,我在市場上也不會有什麼權力或籌碼。

  相反的,如果我賣的漢堡是可以吃的漢堡,又如果漢堡王、麥當勞和溫蒂漢堡都關門大吉了,我就有辦法提高售價,我的店就會賺大錢。但我也沒辦法讓價格太離譜。就算我是壟斷者,價格還是受到需求的限制。因為當價格高到某個程度時(例如一個漢堡賣七美元),消費者就會轉去買塔可鐘(Taco Bell)、肯德基或便利商店的包裝三明治。

  同樣的道理,國際奧會和國際足總也有辦法在某個限度內逼爭辦者不得不出高價。但如果玩得太過火,或者連續幾次的主辦國都辦得不好,那麼對於主辦權的市場需求就會降低,國際奧會和國際足總也會失去籌碼。在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那種無人申辦的極端情況下,國際奧會就完全沒有籌碼。

  從二〇〇八年北京奧運開始,金磚五國主宰了世界盃和奧運。開發中國家的生猛熱情造就了貴得離諎的比賽。在亞特蘭大、雪梨、鹽湖城和雅典時只有一些誤判和損失,到了北京、南非、索契和巴西就變成大災難。最近幾屆奧運和世界盃的負面新聞已經使得各國對主辦權大失興趣。國際足總選擇卡達主辦二〇二〇世界盃的貪汙醜聞以及前幾屆世界盃的打假球問題,都讓情況雪上加霜。

  國際奧會和國際足總也都知道情況嚴重。表2-3就是證據:從二〇〇一年以來,爭辦夏季和冬季奧運的國家越來越少。在過去五次爭辦週期中,爭取夏季奧運的城市持續減少,從二〇〇四年的十二個城市,一路降到十個、九個、七個和二〇二〇年的五個。而爭辦冬季奧運的城市從二〇〇二年的九個下降到二〇一八年的三個。

  二〇二二年冬奧主辦權的遴選作業目前幾乎停擺。原來有興趣的波蘭克拉科夫(Kraków)、瑞典斯德哥爾摩、德國慕尼黑、瑞士達沃斯和烏克蘭利維夫(Lviv)都在二〇一三年和二〇一四年宣佈放棄,只有挪威奧斯陸和中國及哈薩克兩個威權國家在競爭。值得注意的是,二〇一二年荷蘭政府提出一份報告預測說,未來只有威權國家才能主辦奧運,因為只有這些國家「才有中央集權的金錢和權力來主辦」。

  國際奧會把奧斯陸列為候選城市也很值得注意。根據國際奧會的規定,當地居民的廣泛支持是很重要的申辦條件,但挪威和奧斯陸根本不符合。根據二〇一四年三月的民調,百分之五十九點二的挪威人和百分之五十五點八的奧斯陸人並不支持辦奧運。國際奧會把奧斯陸列入決選名單,實際上是選了一個根本還不想辦奧運的城市。國際奧會現在明顯處於下風。

  國際奧會也很清楚問題嚴重。二〇一四年六月,奧地利、德國、瑞典和瑞士的國家奧委會共同提出一份名為「二〇二〇奧運議程:申辦經驗」(Olympic Agenda 2020: The Bid Experience)的內部報告,報告中說:

  在瑞士和德國,公民投票有百分之五十三反對申辦奧運。在瑞典,國會反對申辦奧運。在奧地利,公民投票有百分之七十二反對……在克拉科夫,百分之七十反對。

  為什麼歐洲國家都不想辦奧運?這四個國家的理由都很類似:害怕為了申辦和主辦花大錢,尤其是在看到索契冬奧大幅追加預算和人權及環保問題之後。

  巴黎市長安妮.希達哥(Anne Hidalgo)在被問到想不想爭辦二〇二四年夏季奧運時,她的回答反映出越加普遍的觀點:「我喜歡運動。我喜歡比賽。我知道運動能為社會帶來什麼……但我們現在的財政和預算都有限,我根本不可能說要去申辦。住宅、公共服務、正義和經濟,這才是巴黎人向我要的東西。」

  在南非和巴西的罷工潮和抗議潮受到全球矚目之際,不只是巴黎人這麼想。日本在二〇一四年也出現反對舉辦二〇二〇年東京奧運的抗議活動。二〇一四年七月,群眾抗議政府要花十五億美元蓋奧運主場館(這已經比原來規劃的減少百分之五十),認為既破壞環境又浪費錢。抗議人士主張只要把一九六四年的奧運主場館修繕一下就好了,根本不用蓋新的。國際奧會副主席約翰.柯特斯則表示,所有變更奧運主場館的計畫都要由國際奧會批准。

  湯瑪斯•巴赫在二〇一三年九月接下賈克.羅吉的國際奧會主席一職後,他的第一步就是造訪各國敦請大家來申辦。他到每個地方的說法都一樣:只要貴城市提出申辦,國際奧會將特別青睞。接下來,巴赫開始討論要如何對遴選程序加以改革。我將在本章後面討論這些改革及相關的問題。

  塞普•布拉特和國際足總也一樣在調整。國際足總的慣例是在歐洲和美洲輪流辦世界盃。這個模式在二〇〇二年被打破,當時是世界盃第一次在亞洲舉辦(日本和韓國合辦),而二〇一〇年由南非主辦又再次打破慣例。新政策決定要在六大洲輪流舉辦。二〇一四年的主辦權該輪到南美洲。但在二〇〇七年十月要決定由哪一個國家主辦時,只有巴西提出申請。

  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國際足總毫無籌碼。所以國際足總又取消了六大洲輪辦的政策。最新的政策是,如果申辦國和前兩屆其中一個主辦國屬於同一洲的話,那就失去資格。這樣一來就不只限一個洲可以辦,而是同時有四個洲的國家都可以申辦。 (文未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