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的儀式

發稿時間:2020/06/05
再見的儀式
再見的儀式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李彥樺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20/05/30

  宮部美幸在臺出版過無數作品,本本皆大受讀者歡迎,可說作家本人就是品牌,類型已經不足以限制她的讀者群,不因類型小眾所苦。那當國民作家遇到一直是台灣書市票房毒藥的日本科幻呢?《再見的儀式》是宮部美幸受到日本重量級科幻評論家大森望邀約,累積十年而成的「科幻小說短篇集」。從未真正寫過科幻作品的宮部美幸,她對「科幻」的詮釋和解答,就在這一本《再見的儀式》中。書中收錄八則短篇,採用常見的經典題材,卻又能相當「宮部」的拆解出不同議題,什麼是「科幻」?或許能讓國民作家告訴你。

文章節錄

《再見的儀式》

再見的儀式

  五號櫃檯坐著一名少女。

  那是一名就算周圍沒有可以作為比較對象的年長者,還是可以稱之為少女的少女。這裡實在很少出現像她這種年紀的女孩,更何況是獨自一人。

  「久等了。」

  我走到櫃檯內側坐下,對少女打了一聲招呼,少女簡直像是突然開啟了電源一樣全身一震,抬起了頭來。端莊穩重的容貌、端莊穩重的服裝、端莊穩重的髮型。

  「麻煩你了。」

  連聲音也端莊穩重。

  「抱歉,請先插卡。」

  少女愣住了,於是我指了指她以細帶掛在脖子上的IC卡。

  「啊,對不起。」

  我將桌上的讀卡機插口轉向她的方向。沒想到光是把卡片插進讀卡機的動作,她就失敗了三次。第一次卡片插反了,第二次插的太快,第三次插的太慢。

  「對不起。」她再次向我道歉。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在退化。尤其是自從有了機器人之後,日常生活中的雜事都不必再由自己處理。

  不過以這個少女的情況來看,或許緊張才是最大的原因吧。三次的插卡動作,她的手都在微微顫抖。

  這裡的螢幕上所顯示的內容,是往前回推數小時到十多小時之前,以這張IC卡進行個體識別的泛用型作業機器人的機體資訊。包含製造公司、製造日期、型號、人工智能的版本、版本更新紀錄、固定動作模式的熟練度、選擇性裝備的種類、故障及修理紀錄等等。

  我一看畫面,不禁嚇了一跳。這是非常老舊的機器人。以一般家庭用的機器人而言,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機種。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幾乎就像是活化石。

  「這個……」

  少女的身體又是一震。「怎麼了嗎?」

  「請問機體已經完成回收作業了嗎?」

  「嗯……今天早上讓你們的回收車帶走了。」

  「請問是幾點的車子?」

  「八點。」

  螢幕上所顯示的資料中,包含許多「不明」的標記。這代表這一具機器人的機型實在是太過老舊,許多資料都沒有記錄在這個讀取系統可以連接的資料庫(我這個等級的技師可以自由連線的資料庫)內。

  「這個機型很舊了,請問是家人的興趣嗎?」

  這世界上有不少人喜歡蒐集中古機器人。這幾年還出現了「骨董機器人」這種講法。

  「哈曼長年以來一直為我們工作。」

  少女以端莊穩重的聲音如此回答。「抱歉,恕我失言了。」我給了一個制式化的回答。

  所謂的哈曼,其實是製造機器人的公司名稱。哈曼股份有限公司。在泛用型作業機器人的技術剛起步時,哈曼公司可說是最頂尖的政府主導企業。但這家公司很久以前就遭到資產雄厚的同業吸收合併,如今早已不復存在。事實上直到大約五年前,還存在著一家名為「哈曼盛田商會」的公司,專門經營看護機器人的販賣與租賃業務。那大概勉強可以算是從前的哈曼公司的殘存勢力,或者可以形容為哈曼公司遭到全球化的浪潮吞噬後,留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小塊殘骸。

  總而言之,這機器人是比製造公司更加長壽的商品,少女稱呼機器人的名字就是製造公司的名稱。這種命名方式聽起來相當無趣,就好像把本田製造的機器人稱為本田一樣。不過在一些較古老的機型裡,這是很常見的做法。從前的機器人大多在胸口印著大大的製造商標誌,簡直像是別著名牌一樣,因此製造公司的名稱往往就成了對機器人的暱稱。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她剛剛的說法並不是「使用」,而是「為我們工作」。如今她看起來相當緊張(在我看來甚至是有點緊張過了頭),或許正是因為擔心過去朝夕相處的老機器人,不知道會在這裡遭遇什麼樣的殘酷對待。

  使用者對作業用機器人的擬人化(投入感情)是相當普遍的現象。而且以家庭內使用而言,這是良性的現象。機器人與使用者之間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擬人化「共識」,為人類提供勞動力的機器人將很難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亞洲市場,外觀接近人類的二足步行型機器人賣得比較好,在歐美則是四足步行型機器人較受歡迎。但不論是哪一種,都會發生擬人化的現象。歐美對機器人的擬人化,或許比較接近對寵物或家畜的擬人化。有趣的是對機器人的擬人化,會明顯反映出一個地區或民族的文化特徵及國情。即使是基於宗教上的理由或是經濟能力不足等因素,機器人市場難以成熟的第三世界國家,將來應該也會發生相同的現象,呈現出該地區的特色吧。 (文未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