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

發稿時間:2010/10/16
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
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
作者|西蒙.溫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
譯者|潘震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9/23

  科學家李約瑟的《中國之科技與文明》系列著作,改變了西方人原來認為中國沒有科學的偏見,但一個英國人為什麼願意把壯年到老年的近六十年時光,投入挖掘中國古文明的科學成就,透過英國作家西蒙‧溫契斯特的《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從字裡行間可發現,就是一股傻勁成就了他發現中國科學文明的學術大事業。

  學生物化學的李約瑟,三十七歲以前與中國一點關係也沒有,那年認識中國女子魯桂珍,後來成為他的情婦,也成為他一生重要的工作夥伴,使他對遙遠的中國發生興趣,學術生涯轉變到研究中國科技,中日戰爭期間到中國待了四年,四十八歲動筆寫《中國之科技與文明》,到九十五歲去逝前出了十八冊,再由別人整理出書六冊。

  不過,李約瑟把中國古早以來各式各樣的發明,與在科技上累積的成就,分門別類整理讓世人知道,以一人之力改變全世界對中國落後的刻板印象,影響已經很大,卻仍不及「李約瑟大哉問」,他提出一個重大的疑問:「如果中國早就有那麼好的科學發展基礎,為什麼西方現代科學沒有出現在中國?」

  李約瑟的大哉問後來引起很多的回響與討論,要解釋歷史上沒有發生的問題,是很難的事,但很多學者對中西文明的差異開始進行探索,包括中國是否不適合科學文明。這本傳記從李約瑟的貢獻與重要性,來看他執著的個性,以及他與中國女子的「八卦」故事,不過,這與讀者可認識一位外國研究者看待中國文明的角度,以及所獲的刺激與啟發相比,就是瑕不掩瑜了。

文章節錄

  他發現,在漫長的時間內,中國人累積了一長串的文明成就,然而這些成就的深度、廣度以及久遠度是如此巨大綿長,以至於與最早創造它們的國家產生了隔離。這些成就代表了千百年來的腦力發酵,並一路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然而卻只有少數人曉得。尤有甚者,這些成就也造成了中國自信、冷酷、孤立以及持續傲慢的特殊情況,而與所有其他民族似乎有所區隔。

  在得出這些發現之際,李約瑟一點一滴地改變了人們對於中國的輕視與無知;先是從普遍的同情與瞭解開始,然後逐漸地讓大多數西方世界改變對中國的看法,而與今日較為聰明的西方國家一樣,帶著尊敬、驚訝以及敬畏之感看待中國。等時機成熟,人們的這份敬畏感也註定要落在李約瑟身上。

  終究,李約瑟將把他所有發現及其重要性集結成書。這部書的規模之大、權威之重,足以與今日全球最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及辭典並列,成為彰顯人類知識力量的不朽著作。

  這部書的頭一冊於一九五四年出版,到一九九五年李約瑟去世時,已擴編到十八冊之多,而且還繼續出版,如今已達二十四冊,共一萬五千頁、三百萬字。該書名為《中國之科學與文明》,是舉世公認西方世界自古以來解讀中國的最偉大著作。這整部書的計畫以及其中大部分內容,都出自這位帶著眼鏡、面孔嚴肅、無所畏懼的探險者之手;他同時也是位天體愛好著、瘋狂舞者、手風琴彈奏者以及煙不離手的基督徒,因而為某些人斷然視為古怪。也就是他,最早於一九四三年春天搭乘那架千瘡百孔的美國戰機來到重慶。

  當時的李約瑟對於後來發生的事,自是一無所知。在重慶使館小屋裡的那個三月夜裡,他只不過是另一個還摸不清東南西北的新到訪客;他與這個國家的初步接觸,讓他感到不知所措、震驚,以及不可避免的精疲力竭。除了想把自己旅途勞累的身子安頓好之外,他腦海裡並沒有著述的野心,可能什麼野心也沒有。

  他花了兩個愉快的小時洗澡,將旅途中身上累積的汙垢清除乾淨,然後用餐。他吃得很好,因為使館派來照顧他的中國廚子手藝高超。飯後他走到陽臺,抽他的夜間雪茄煙。最後,一杯威士忌及一根新點燃的香煙在手,他在書桌前坐了下來,以他精準出名的手寫書法,寫了封短簡給魯桂珍。

  他在信中告訴魯,寫這封的用意,一來只是告知他已安全抵達重慶,同時他極為想念魯,期待魯能早日前來與他會合;他曉得只要魯的研究工作許可,是一定會來的。再者,他還想表達對魯的深切感謝之情,因為是魯引導他走上這個旅程。此刻,他正處於某項探險的起點,他有十足把握,這項探險之旅將徹底改變他這個人。

  連他自己也不曉得,他這句話可是說得再正確不過。到頭來,中國確實改變了李約瑟的一生,同時這項改變也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想法;其中來龍去脈,就是這本書的核心。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