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發稿時間:2010/10/23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作者|華倫.巴菲特/原著、勞倫斯.康寧漢/編選
譯者|許瑞宋
出版社|財信出版
出版日期|2010/07/07

  人稱股神的巴菲特也是公司經營者,比其他企業經營者更特別的是,他每年都會寫一篇長信給公司股東,仔細說明公司當年度業績表現,並很誠實地向股東解釋他的投資邏輯與真正想法,因此每年都吸引大家爭相閱讀,進而彙整出書《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今年還出版最新增修版,滿足讀者在投資理財方面的求知欲。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涵蓋公司治理、企業併購、會計政策等不同層面的議題,讀者可一次看清楚巴菲特的想法,包括一般外界看不到的面向,更能理解巴菲特的投資法則。以企業併購為例,媒體幾乎一面倒地預期能為併購者與被併購者帶來龐大利益,巴菲特卻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巴菲特說,很多併購是失敗的,原因出在一開始就有壞動機,若非急於把別人吃掉,就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付出過高的代價。他見過很多急於併購的企業經理人,大概小時候聽過太多青蛙王子的神話,以為只要公主一親吻,就能讓癩蝦蟆變王子,使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達到併購目的,最後往往付出過高價格。巴菲特則認為買來的癩蝦蟆還是癩蝦蟆,提醒投資者要更明智看待企業併購的真面目。

  針對一般上市公司一心只想吸引更多投資人青睞,巴菲特也不認同,他認為成功的經營者只需吸引自己想要的長期投資人就好,道理在市場投資人有些只想短線獲利,不可能與公司一起成長,當股東只會讓公司經營更短線、更複雜,這也使得華爾街很多企業經常把自己的股票分裂稀釋,讓股價可更低,讓更多人買得起。

  巴菲特從不這麼做,他堅持股價不一定要漲,但公司要會賺錢,因此既不希望他的公司波克夏股票常被交易,只要低交易量,投資人買了不要賣,更不希望公司股票被炒得太高價,股價只要貼近實際價值,不讓投資客有過多預期。他也很長一段時間完全不分裂股票,使其股票市值一股動輒上萬美金,健康的投資心理能讓獲利累積相乘,也是他想讓大家了解的投資心法。

文章節錄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經典重譯.最新增修版)》

  「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 theory, EMT)在1970年代蔚為風潮,簡直就是學術界的聖訓。這理論基本上是說,個股分析是沒有用的,因為所有的公開資訊已適當反映在股價上。換句話說,市場總是無所不知。教導效率市場理論的教授們因此表示,對著股價表用射飛鏢的方式選出來的股票投資組合,報酬率不輸於最聰明、最勤奮的證券分析師挑選的投資組合。神奇的是,倡導效率市場理論的不僅是學者,許多投資專業人士與企業經理人也信這一套。他們正確地注意到市場通常是有效率的,但卻錯誤地得出市場永遠有效率這一結論。兩者其實有天壤之別。

  我個人認為,葛拉漢-紐曼公司、巴菲特合夥企業以及波克夏連續63年的套利操作記錄(當然還有其他證據),證明了效率市場理論是多麼的愚蠢。在葛拉漢-紐曼公司期間,我研究過該公司從創辦起,1926-1956年間完整的套利交易成績,發現去槓桿報酬率(unleveraged returns)平均為每年20%。自1956年起,我開始應用葛拉漢的套利法則,先是在巴菲特合夥企業,然後是波克夏。雖然我未曾精確計算,但多年來的經驗讓我可以確定,1956-1988年間年均報酬率遠高於20%。(當然,我身處的環境遠比葛拉漢優越,他經歷1929-1932年整個大蕭條時期。)

  我們的績效紀錄,完全具備公平檢視投資組合績效的必要條件:(1)三家公司在這63年間,曾買賣的不同證券數以百計;(2)操作績效未受少數幸運事件扭曲;(3)我們不需要發掘鮮為人知的事實,也不需要對企業產品或管理層有非凡的洞察力。我們不過是對廣為人知的事件做出反應;(4)我們的套利部位很明確,並不是事後特別挑選出來的。

  這63年間,市場年均報酬率略低於10%(含股息);也就是說,若所有收益都再投資下去,1,000元的原始投資金額可增加至40.5萬元。但是,若報酬率為20%,這1,000元卻可以變成9,700萬元。如此巨大的差異顯然具統計上的意義,自然也會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然而,效率市場理論的倡導者卻似乎對這種反證從不感興趣。沒錯,跟往日相比,他們已減少談論這理論。但是,據我所知,迄今完全沒有人承認錯誤,儘管每一位學者均可能曾經誤導了成千上萬名學生。在此同時,效率市場理論仍是主要商學院投資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神學家會因為害怕神職失去神聖性而拒絕認錯,會做這種事的,顯然不只是他們。

  大批學生與頭腦不清楚的投資專業人士受了效率市場理論蠱惑,對我們以及其他信奉葛拉漢理論的人來說,自然是天大的好事。無論是哪一種競賽,投資、鬥智或鬥力,若對手被教導說盡力嘗試是沒有用的,另一方自然大佔便宜。從自私的立場出發,葛拉漢學派或許應該捐助大學設立講座教職,確保效率市場理論永遠傳承下去。

  儘管如此,我還是得提出一個警告。近年來,套利似乎很容易賺錢,但其實這不是能保證每年獲利20%的投資方式,它甚至無法保證不虧損。如前所述,市場大部分時候是頗具效率的:在那63年中,我們每把握一個套利機會,也放棄了許多其他交易,因為相關資產的價格看來都很合理,根本無利可套。

  投資人不可能光靠堅守某種投資類別或投資風格就在股市賺得豐厚報酬。只有審慎評估事實、持續堅守紀律,投資人才可能賺得高報酬。作為一種投資策略,套利操作本質上並不比飛鏢選股法優勝。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