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甘霖:賴甘霖神父自傳

發稿時間:2020/10/23
愛如甘霖:賴甘霖神父自傳
愛如甘霖:賴甘霖神父自傳
作者|賴甘霖神父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0/09/26

  他是「正港」的台灣人,也是台灣最老的首投族。在落地臺灣前的人生前半段,他經歷了烽火連天的悲歌歲月,度過無數的艱難和挑戰,最後,從帝汶輾轉來到臺灣,他始終堅決的相信,只要有「愛」,並且成為「真正的當地人」,全心全意去愛那個地方,去愛那裡的人,所有的磨難都能解決。現在,臺灣已成為他的家鄉,他是賴甘霖神父。賴甘霖神父現在不只成為臺灣的公民,並在二○二○年行使公民權利,投下立委及總統大選的選票。

文章節錄

《愛如甘霖:賴甘霖神父自傳》

一個中文沒學好的人當起教授

  一九七○年我正式獲得教師任用資格,開始在臺大醫學院教醫學倫理,其中包含醫病關係、醫療行為、藥學系的藥學倫理,以及護理系的醫護倫理。 另外,我也開設拉丁文課程。

  選修拉丁文課程的學生多是法律系或是外文系的學生。一開始其實很緊張,雖然我有醫學的背景,我神學博士論文所探討的就是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因此對醫學倫理領域並不陌生,但要用中文授課清楚,表達仍然是一大障礙。

  我一方面中英文夾雜,一方面用我的肢體語言盡力補充。論文講義的部分,時而英文,有時夾雜拉丁文,因此,很複雜!我都說我的學生都要很有耐心才行。

  一九七○年我在台大第十三屆護理學系教「護理倫理學」,其中一位學生陳惠姿日後回憶道:「讀護理很多書都已經像天書,像是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但上課聽不懂至少還有教科書。但是當時發現倫理學沒有課本!上課中儘管賴神父以『華語』加上『全身肢體語言』,台下我們能捕捉的多數是『隻字』或『片語』,像是『病人』、『鐵肺』(相當於現在呼吸器的功能)、『該不該?』……筆記上能記下得相當有限。」我另外一位學生則這麼說過:「上賴神父的課,可以算是大學時代,最令同學們回味的上課經驗之一 。」

  我也是很不好意思,謝謝學生的包容。我沒有語言的優勢,只能盡力用豐富的肢體傳達我對教學的態度,和對學生以及對臺灣這塊土地的熱愛。

  我很開心在十多年後,我的學生陳惠姿也成為教同一門「護理倫理學」的教授。她提到當時開始教授這門課時,即使沒有語言的隔閡,但倫理學不如其他醫學知識有個趨近標準的答案,這門課討論的是醫師與病人溝通的特殊性問題,包括死亡、墮胎、避孕、人工受孕、外科手術、實驗研究、麻醉、精神分析等各個面向的問題。倫理上的觀念時常需要依照個別情況去分析,並非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此,教授起來難度反而很高。

  她很感謝我教書幾十年來,以行動告訴她,教倫理學別無他法—要付出百分之一百甚至是兩百的努力,加上教學的熱情才能夠勝任。我非常感動!她引用的這段聖詠第十九章第四節寫道:「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真是再貼切不過。

  而我想說的是,假如你愛這個地方,用很大的愛,去愛這裡的人,那你一定可以克服各種難關的。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