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發稿時間:2020/11/13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作者|丘美珍, 鄭仲嵐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0/11/04

  在2016年,以三十五歲之齡,成為台灣IT大臣的唐鳳,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人。傳說她IQ180,學歷卻只有國中。傳說她有黑客(hacker)DNA,是隨時能出手寫下程式的高手。傳說她是矽谷創業家,也是比特幣富豪。傳說她曾經擔任蘋果電腦Siri顧問,也坦然表達自己是跨性別者…回溯那些一直圍繞在唐鳳身邊的傳說,這本書就像偵探一樣,一一驗證那些日積月累的唐鳳傳聞。隨著各個章節的展開,期待讀者能像穿越時空一般,陪伴那個在小學一年級就寫出九元一次方程式的孩子,一起經歷她曾有過的煩惱、困惑和驚奇。

文章節錄

  虛擬實境最珍貴的特性,就是跨越世代、國界和城鄉,建立共同在場的「同理心」。但是,如果虛擬世界中只有一個人,將會成為一個人的空想,只有「分享實境」,才能有助於對彼此的了解與尊重。

  有一次,唐鳳在巴黎出差時,應台灣公共電視邀請,運用 VR技術召開記者會,遠距跟台灣的五位中小學生對話。她在螢幕上創造數位化身,把自己縮小到跟國中學生一樣高,這樣不只對方沒有壓力,也少了大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在三十六分鐘的對談中,唐鳳讓學生們針對教育、政治、數位科技、跨性別等議題自由提問,讓對話在輕鬆的氛圍下進行。

  VR也使得「協力學習」變得更友善,人們可以在各種規模、語言及文化下,自在地傾聽彼此意見,而不用拘束於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VR教學,更能讓學生專注學習。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世界各國也開始加速遠距教學。然而遠距教學的成效,或多或少因為家庭的電腦設備不同而有所偏差,甚至還有「遠距難民」等說法出現。不少日本學校雖然實施遠距教學,不過像是作業或是期中考試等,老師還是會郵寄試卷到家中,如何能讓遠距教學真正有效,至今仍有不少討論。

  唐鳳建議,如果要達到遠距教學的成效,首先要花時間營造共同在場的感覺,意即建立「同感」。

  孩子在成長階段,喜歡探索各式各樣的事物,在尚未決定真正喜歡什麼事物之前,如果一直關在家中,會比較封閉,所以,還是需要在群體中成長。在學校中,大家穿同樣的校服,吃同樣的午餐,群體的同感因此建立。

  過去唐鳳在參加黑客松時,有過幾次是「在家松」,大家各自在家中參與,不過會刻意保持「同在性」,例如訂同樣的披薩或使用同樣物品等。如此一來,雖然大家所在的空間不一樣,不過,透過線上參與的共同點,也可以營造出一種虛擬的同質性。如果沒有刻意經營這樣的同在性,就會出現疏離感。

  遠距教學也是如此。即使在家學習,如果中午約好吃一樣的家常料理,彼此的感情會更融洽。當然,每一種科目與教學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未來靠著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應該會有更多細膩的做法吧!

  無論何種課程,看科目是屬於知識性、情感性或討論性質,老師再藉由科目的特長,去營造現場同在的感覺,這或許是未來遠距教學的可行方向。

  回到八○年代吉布森的說法,當時 VR技術的出現固然驚奇,但 VR從單純是種體驗,到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還是經過了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即使通往未來的科技不斷被發明,但要實際應用在人類社會,終究需要不斷試驗,而科技要輔助人類社會,也須倚賴人們彼此建立互相尊重的同理心與共感的時刻。

  除了遠距學習, VR也可以跨越世代,讓長輩直接體驗切換時空的驚奇。唐鳳的外婆曾經戴上 VR頭盔去體驗歐洲的風景,實際體驗旅遊的感受。

  「要老人家學習用觸控筆去寫程式,可能很困難。但像是如果用到 VR,她就會覺得跟現實生活沒有兩樣,幾乎不需要學習就能應用。」唐鳳說。如果能有這樣的愉快體驗,就能拉近了長者與科技的距離。

  近來,唐鳳也與科技界合作,請七十、八十歲的朋友們戴上 VR眼鏡,在虛擬實境中回到他年輕時常走的街廓。這些老年人在虛擬實境中,自己當起導覽員,向同樣戴起虛擬眼鏡的年輕人解說,讓年輕人更理解老年人年輕時的世界。

  VR技術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不同時代的人共享實境。

  「年輕人都跟老年人說,你想想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但是老年人很難真的跟年輕人說,他年輕時候的樣子如何,因為那個世界已經不在了。」唐鳳說。

  但是,如果在 VR裡面,大家透過虛擬實境,讓大家可以回去體驗那個時代。這樣一來,讓雙方都能在虛擬中,以更為平等的角度看待對方。

  未來的科技發展,前景依舊值得期待,但前提是:讓科技去適應人類,而不是人類去適應科技。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