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書

發稿時間:2021/02/05
幸福之書
幸福之書
作者|岸見一郎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春天出版
出版日期|2021/01/29

  現在其實很幸福,只是你沒察覺到而已。《幸福之書》收錄了阿德勒心理學、暢銷作家《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一次演講時的講稿,以及回覆疑問的問答集。透過諮詢者提問,岸見先生給出建議並且引導諮詢者至正確方向,也提供給閱讀本書的讀者借鏡。岸見先生不會對諮詢者說:「你一定要這麼做。」但是他會提出幾個不會通向不幸的道路,讓諮詢者決定選擇哪一條。因為他認為「何謂幸福?」,最終的決定者「是你自己」!

文章節錄

《幸福之書:擺脫煩惱,如何度過生活不順遂的指南》

我不認為每個人都非得

志向遠大、埋頭苦幹不可。

  當妳在渾渾噩噩的狀況下,並無法找到解決煩惱的頭緒。首先必須要做的事情是必須知道自己到底在煩惱什麼,要釐清問題所在。

  如果認為要繼續現在的工作就不能再這麼下去的話,妳只能選擇動起來。要是明明想著再這麼下去可不行,卻還是動不了的話,那就表示妳心裡其實並不是真的這麼想。

  工作的時候,我不認為每個人都非得立志埋頭苦幹才行。有鬥志當然沒問題,但是不需要過多的鬥志。

  大致上工作還算勤奮、沒有特殊理由就準時上班、不以升官為目標、期待休假日到來……即使是在鬥志高昂的職場中,也不一定大家都得要採取同樣的工作態度。工作的方式各有不同,沒什麼不好。

  當然,也會出現那種充滿鬥志要奮力一搏卻得不到相應結果的情形。甚至也可能因此遭公司評定為辦事不牢靠。面對那樣的現實,提出「一直以來所受到的照顧,我也想要回報」這樣的說法也是無可厚非。

  工作需要的不是「精力」,而是「努力」。

  但是接下來這部分就不一樣了。無法面對自己的缺失,即使為了掩飾而扯了很多謊也沒辦法改變現狀。讓我們來想想,這件事該怎麼辦。

  首先,要確實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當時應該怎麼做。

  所謂自己的缺失,如果是指沒有達成業績目標,或是因為自己本身的問題而沒達到的話,從現在開始就不可以逃避、視而不見。

  所謂無法面對自己的缺失,為了掩飾而撒了很多小謊的這種行為並不是因為個性。這不是個性,而只不過是當工作結果無法如自己所預期時會出現的一種行為模式而已。妳之所以會用個性來解釋這件事,其實是因為想要把它當成是無法改變,或難以改變的狀況所導致的。

  其次是檢討今後為達成目標該怎麼做,還有自己做得到的部分有哪些。在思考關於做得到的部分時,訂立執行的目標當然也可以,但如果只是茫然地訂下目標,那可就不行。含糊籠統、恐怕無法立即達成的目標,會讓人打從一開始就認定做不到。如果是那樣的目標,即使有辦法達成,也會令人感覺必須要耗費「精力」才行。

  訂定可能達成的目標後,要是達成了,便繼續訂立層次略高的另一個目標。所需要的不是「精力」而是「努力」。即使不容易,但目標可能達成的話,那麼需要的就是努力,而不是精力。

  第三點,不要擔心後進晚輩如何看待妳。也許有人用輕蔑的眼光看著現在的妳,但這是妳無法阻擋的。若是不想讓人如此看待,唯有努力向上而已。

  最後,要找到可以說心事的對象。我認為,可以將自己的弱點顯露出來是很重要的。沒有人十全十美。我想,妳應該會發現到與自己有同樣煩惱的人其實很多唷。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