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川家的危險餐桌

發稿時間:2021/07/16
阿川家的危險餐桌
阿川家的危險餐桌
作者|阿川佐和子
譯者|邱香凝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1/07/08

  阿川家的餐桌之所以「危險」,對美食擁有恐怖執著的父親是關鍵因素。日本散文作家、小說家與藝人阿川佐和子,以歡快逗趣的文筆,娓娓道來飯糰、柴魚乾飯、高麗菜卷、年糕湯、牛奶土司、中華粥、照燒鰤魚等家常美食,以及家人在餐桌上發生的各種酸甜苦辣。是一部溫馨且充滿「美味」回憶的作品。

文章節錄

《阿川家的危險餐桌》

  「一想到死掉之前還能吃幾頓飯,就連一次也不想吃到難吃的東西。」這是二○一五年逝世的父親經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偶爾吃到不合口味的食物,他總會真心憤怒:「害我又損失了一次機會!看要怎麼賠償我!」

  每次看到父親這樣,我都在內心反駁:何必堅持每餐都要吃到好吃的東西呢。偶爾吃到不好吃的東西,下次再嚐到美味食物時,獲得的喜悅豈不是更大?你是不是偶爾也該抱持這種感恩與謙卑的心才對啊?

  看準父親心情好的日子,我曾小心翼翼這麼建議過一次。結果,父親不假思索回應:

  「我才不想!」

  說得可斬釘截鐵了。

  為什麼父親會對食物執著到這個地步呢?父親的母親是道地的大阪人,聽說吃東西是她最愛的一件事。生病時,人家如果帶花來探病,她還會抱怨:「比起這種東西,要是帶點零食點心來不知有多好。」所以長久以來,我一直以為父親對食物的執著來自祖母。後來才知道,父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祖父也是個「老饕」。根據父親的著作內容,戰前祖父因為工作的關係,曾在滿州停留一段時間。據說,他對當時來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友人妻子這麼說:

  「阿增太太,我跟您說,我穿的衣服再破爛也沒關係,但是每天一定都要讓我吃到好吃的東西。」(節錄自阿川弘之《亡母啊》)

  我對祖父母幾乎沒有印象。祖父早在我出生前中風過世,祖母則在我不滿兩歲時離世。日後常聽母親回憶,父親辛辛苦苦抱著使性子的我,搭上列車千里迢迢回故鄉廣島奔喪。我雖然知道自己參加了葬禮,但記憶中完全想不起任何祖父母生前的事,當然更不知道祖父母有多熱衷吃食、特別喜歡吃什麼食物,或他們的餐桌上曾出現哪些飲食。

  不過也不難想像,在這樣的雙親扶養下,與兄長年歲相距甚遠、祖父母「老來得子」生下的家父,即使曾經歷戰後那段貧困時代,肯定仍在各種美味食物的餵養之下成長。

  有時,旁人提起父親,會用「他是一位美食家」來形容。每次聽到這種話,我都會說:

  「不,他絕對不是美食家。他只是對吃很執著而已。」

  這並非謙遜之詞,事實就是如此。當然,他是那種聽說東邊有好吃的肉就立刻去找,聽到西邊有美味的魚也興沖沖出門覓食的人,對吃這件事確實很勤快,這點毋庸置疑。此外,不可否認只要有「好吃的東西」,他也比較願意掏錢。只不過,對於追求極致食材、分析美味由來或針對廚師深入研究等事,他就不太感興趣了。在思考這些麻煩事之前,他只想要每餐吃到大讚「好吃!」的東西。再者,他還希望自己發出「好吃!」的讚嘆時,最好能在無論提出多任性的要求也不用管別人看法的餐桌上。

  所以,父親並不排斥帶全家人外出用餐。甚至常在參加完正式拘謹的餐會或派對後,回到家抱怨不斷。「氣氛太緊繃了,害我不能盡情吃東西」,他這麼說著,要母親做茶泡飯或加熱吃剩的晚餐給他,也是常有的事。

  小學低年級時,我認識了「恩格爾係數」這個詞彙,理解到「我家是恩格爾係數高的家庭」,也知道在昭和中期那個時代,像我家這麼常外食的家庭並不多。外食固然令人期待,萬一跟朋友說起這檔事,恐怕會遭到「你家這麼奢侈喔?」這種指責。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這是不能輕易對外人言的特殊家庭狀況。

  「讓小孩子坐在壽司店的吧檯席,這父母到底怎麼教的啊?我可是在二十歲之前都沒坐過壽司店吧檯席的喔!」

  我的損友檀芙美曾這麼批評。確實,要是看到年幼的小孩囂張坐在壽司店吧檯席,還說什麼「等一下給我海膽」,或許我也會皺起眉頭說「真想看看這小孩的父母長什麼樣」。然而,在我還來不及知道這種行為不值得嘉許時,父親就經常帶著一家人出門用餐了。

  如能容我小小辯解一番的話,我雖然喜歡吃壽司,卻很怕壽司店的吧檯席。以前的壽司店吧檯席和現在不一樣,身旁盡是吞雲吐霧抽著菸或大聲喧嘩喝酒的大叔。坐在這些粗魯的大人中間,就算哥哥和媽媽也在身旁,我根本沒有那個心情享受壽司。更別說當吧檯內側壽司師父問「接下來想吃什麼」時,我向來無法清楚表達,屢遭父親斥責:「這麼小聲誰聽見!再大聲一點!」這種時候,只好懷著想哭的心情說「請給我鮭魚卵」,就這樣,我對「坐壽司店吧檯席」留下了恐怖的回憶。

  當然,父親是壽司店的常客,店家也同意他帶小孩上門。只是,條件是小孩吃飽後就要盡快離開吧檯席。我們兄妹倆通常會在沒有客人的二樓包廂角落,嚴守父親「不準吵鬧」的命令,一邊看看書、畫畫圖,一邊等待父母用餐完畢。

  父親堅信吃好吃的食物比什麼都還要幸福,也以為全家人都擁有和他一樣的信念。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