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是真的累了

發稿時間:2021/10/22
也許你是真的累了
也許你是真的累了
作者|朴鐘錫
譯者|何汲
出版社|大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01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Netflix排名第一的韓劇「機智醫生生活」?我們跟隨著劇中五位優秀且善良的醫生們,經歷在醫院中的「機智生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人生。

  現實中,我們真的能夠那麼遊刃有餘且幸福地享受工作嗎?韓國近期流行「新冠憂鬱」一詞,由新冠肺炎和憂鬱症組合而成。人們因為疫情長時間待在家裡,被困在口罩之中,除此之外許多業者紛紛停業,剛畢業的年輕人們,面對史無前例的就業困難…其實,疫情不只威脅身體健康,更讓人與人之間感到孤立與剝奪。

  尤其在工作中,可能累積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並產生不安、憂鬱、憤怒、喪失欲望等症狀,這稱之為「Burnout職業倦怠綜合症」。

  「機智醫生生活」的心理諮詢顧問朴鐘錫的最新作品《也許你是真的累了》,獻給活在疲憊時代的所有人,當倦怠來臨時,這本書會幫助你找到「機智」的應對方法。

  任何人都會有什麼事都不想做的時候,當人生面對挫折與倦怠,常常有朋友告訴我們:「加油,不要擔心,要更愛自己,一切都會好轉的。」但是精神健康醫學專科醫師朴鐘錫告訴我們:「其實你是真的累了。」並在新書中提出「如何」接受自己現在沒出息的模樣,「如何」恢復自尊心的具體方案。

文章節錄

《也許你是真的累了:機智醫生帶你走出過度努力的職業倦怠症》

精選1:任何人都會產生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自己已經竭盡全力的證明和勛章。我們應該安撫那個感到「職業倦怠」的自己。

  「不知道為什麼感到這麼吃力和憂鬱,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事情……」

  因為不明原因的無力感,對日常生活產生侷限感而來看精神科的人出乎意料地多。

  我一天看診大約三十名病人,其中大約十名主訴是這種疲勞和憂鬱的症狀。尤其是持續承受工作壓力的上班族,經常出現這種症狀。

  那麼,憂鬱是否都是問題呢?正常和不正常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呢?

  精神科醫生在判斷心理障礙的憂鬱症時,會將「社會功能」和「人際關係功能」的低下,作為重要尺度。諸如在職場上經常遲到或無故缺勤、在工作中屢屢犯大錯等等。

  另外,與同事對話提高音量、經常吵架、經常一個人用餐、不想見任何人等社會孤立感,也是重要的判斷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乏力、食欲下降、想到明天上班就睡不著等,各式各樣的憂鬱症狀。

  通常當我們的自尊心崩潰時,就會變得憂鬱。這是因為理想(ideal)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拉大所產生的感情,會令自己感到痛苦。

  根據二○一四年播出的MBC紀錄片《今天也疲憊的你,Burnout》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平均百分之八十五的上班族經歷過這種憂鬱症的初期狀態—「職業倦怠綜合症」。「大吼大叫」是憂鬱症來臨之前發送給我們的信號,可以看作是憂鬱症的警示燈。

  有些人會問,職業倦怠是否意指處於低潮(slump)狀態呢?不過兩者在意義上大不相同。低潮期是指原本正常運作的身體和心靈,暫時出現不若平時功能的狀態,而引起困惑、煩躁、不安的時期。相反地,職業倦怠呈現出慢性病狀態,這是將自己全部能量燃燒殆盡的人必經的過程,唯有那些奮不顧身、傾盡所有精力的人,才會經歷職業倦怠。

  韓國K-POP男團「東方神起」的隊長鄭允浩,曾在某電視節目上提及「低潮期的來臨,是對自己人生已盡了最大努力」(作為精神科專科醫師,適當糾正一下的話,可以形容為「職業倦怠的來臨,是指自己對人生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一般來說,對於「職業倦怠」一詞,似乎有著負面偏見。如果陷入職業倦怠,就會覺得自己很脆弱,甚至感到有一種應該儘快克服它、發揮出既有能力的壓迫感。但是一如鄭允浩說出的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職業倦怠是自己已經竭盡全力的證明和勛章。我們應該安撫那個感到「職業倦怠」的自己,以「這段時間辛苦了」的心態,開始學習面對職業倦怠,才能治癒自己。

  職業倦怠綜合症(Burnout)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佛羅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所提出,也被稱為「工作倦怠綜合症」,意指過度專注於某件事,累積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產生無力症或不安感、憂鬱感、憤怒、喪失欲望等症狀。

  換言之,就是因為沒有好好調適的慢性壓力,導致身心枯竭的狀態。我們的身體具有「恆常性」的特點,亦即當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減退時,會促使其恢復到正常狀態。而職業倦怠則是指恆常性功能這項生理特性,也就是恢復的彈性已經崩潰之意。如果我們正面臨著即使休息也不能好好地再充電,出現了持續感到憂鬱和無力的「職業倦怠症候群」,那麼我們應該好好瞭解一下自己的身體現在想對我們表達什麼。

  若以腦科學的觀點來說明職業倦怠的話,可以解釋為具有大腦能量來源作用的多巴胺(dopamine)和負責滿足的補償迴路出現異常,以及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堆積所產生的症狀。這種現象也可以視為身體運作的能源—多巴胺的原料已經消耗殆盡了。

  如此一來,身體就會代替不懂得察言觀色的主人,發出職業倦怠的訊號(signal),透過情緒和身體的反應,向我們傳達「你真的累了,沒關係」的訊息。也就是說,我們不僅會感到心情上的疲勞,身體方面也會產生疼痛。不僅食欲下降、味覺失常,甚至對細微的聲音也會變得敏感。有時會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心悸的現象,或是消化不良、便祕、腹瀉、月經不調等症狀,有時也會一整天都因為無精打釆而垂頭喪氣。

  此外,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也不能忽視。因為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各種資訊(IT)設備,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工作,下班後和旅行途中,如果接到緊急業務通知,也不能不回覆。如果無法放下手邊的工作,那麼工作和休息的界線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只能陷入「職業倦怠」狀態而不可自拔。

  負擔過重也是導致職業倦怠的原因。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由於要求完美、力爭不落人後,而被強迫感所折磨,最終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處於這種狀態下,就會連平常做起來得心應手的事,都失去執行能力,陷入無法做任何事情的無助感中。

  職業倦怠使得我們原本喜歡的興趣、運動、遊戲等,任何令人開心的事情都變得索然無味。由於情感的耗損太大,平常不以為意的事情,也會反應過度。但是沒有必要因為出現職業倦怠而感到失望或受挫,認為所有不幸都有其意義,而執著於過去。因為一再糾結於已經犯下的失誤,也是沒有意義的事。職業倦怠是身體發出的訊號,提醒那些因為複雜的想法而出現職業倦怠症的自己,不要再做出讓自己感到職業倦怠的行動。

  只是要承認自己的狀態,以旁觀者的角度,退一步來看待自己。若能花點時間,放下焦躁不安的情緒來面對自己,說不定反而可以因為職業倦怠的症狀,而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未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