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貝多芬

發稿時間:2022/02/25
再會貝多芬
再會貝多芬
作者|中山七里
譯者|王華懋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2/15

  《再會貝多芬》是日本推理作家中山七里音樂推理系列在台發行的最新作品。敘述名偵探岬洋介與同學天生高春同為司法院研習所同學的往日時光。兩者出身與家庭背景截然不同,但同樣面對著就業與生涯規劃的難題,在天性喜好與資質才能之間相互競爭,卻又互相扶持,在彼此探索著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成為最佳的搭檔。

文章節錄

《再會貝多芬》

  「你看了今天的報紙了嗎?」

  「看了。」

  「那你對哪個案子比較有興趣?」

  「繪本作家牧部六郎的命案引起我的好奇。但我不像大家那樣,懷著問題意識在讀報,所以有點不好意思。」

  「就算只是出於純粹的好奇讀新聞,還是很在意你注意到什麼地方耶。」

  「死者是繪本作家,太太是繪本畫家。作家寫文字,畫家負責插圖。也就是說,夫妻合作的機會並不少。換言之,兩人除了是夫妻,還是事業上的搭檔。」

  天生沒留意繪本作家和繪本畫家的頭銜,因此聽到岬這麼指出,一陣意外。

  「這哪裡有問題嗎?」

  「報上沒有提到,但妻子殺害丈夫的動機是什麼?動機是基於妻子的身分,還是事業搭檔的身分?這是讓我在意的點之一。」

  「還有別的喔?」

  「這只是從報上內容的推論,所以並不確實,不過太太是用本名,先生卻是用筆名。夫妻檔一起合作,卻只有其中一人用筆名,這讓我覺得有些奇怪。」

  「要不要用筆名,是個人的自由吧?」

  「對,可是兩人的作品,是給幼兒和兒童閱讀的繪本。比起漢字,使用平假名 ,小讀者更容易熟悉。可是為什麼只有其中一個人這麼做,讓我在意。」

  天生覺得岬在意的點也太奇怪了,但關注別人完全想不到的地方,就是岬的特別之處。

  「因此,或許有什麼不同於夫妻間常見的個性不合、外遇、積鬱的其他動機。而且,我最關注的是妻子否認犯行這一點。」

  「可是岬同學,凶刀驗出日美子的指紋了。警方會把她逮捕,應該也是基於這項證據。」美波說。

「脇本同學認為警方找到的證據都是對的嗎?」

  這話對於以成為律師為目標的美波來說,接近禁句吧。她的眉毛頓時挑高。

  「若要反過來說,儘管有著凶刀上的指紋這項不動如山的證據,嫌犯卻否認犯行,這讓我耿耿於懷。」

  教室裡差不多坐滿的時候,蒲原總算現身了。他一如往常要將教材分發下來時,美波不知道在想什麼,舉起手來。

  「怎麼了?脇本同學。」

  擬判前就有人提問,這種情形難得一見。蒲原一臉訝異地看美波。

  「在發下教材前,我有個提議。」

  聽到提議,幾乎所有的研習生都抬起頭來。蒲原好像有些錯愕,但他具備聆聽研習生建議的肚量。

  「說吧。」

  「我們每天上的課,都是討論過去發生的犯罪。而且是已經判刑確定的案子。」

  「對。因為如果不是判刑定讞,也就是已經有了最後解答的問題,就不適合拿來當成題目。」

  「為什麼不適合呢?」

  「這還用說嗎?如果答案不確定,就沒辦法評量你們的分析和答案是否正確。」

  「有必要評量答案是否正確嗎?」

  教室頓時一片譁然。因為有人一上課就舉手固然是頭一遭,而且也從來沒有研習生對蒲原提出異議。

  「妳要說什麼?」

  「我們被分發到現場時,面對的都是沒有答案的案子。」

  「所以才要透過教材反覆練習。反覆練習可以培養應用能力。這不是你們在考試中得到的能力嗎?」

  「我同意。我們最需要的是應用能力。可是如果是要培養應用能力,就算沒有最後解答也無所謂吧?當研習生陷入錯誤的思考迴路時,老師當然會適時介入指導。既然如此,我認為不管有沒有最後解答都沒有影響。」

  美波的眼神依然挑戰十足。至於受到挑戰的蒲原,他老神在在地看著美波。

  教室裡所有的人都屏著呼吸觀望這狀況。起訴過許多案子的現職檢察官,和嘴上無毛的司法研習生,雙方勝負早已決定。但眾人還是想看看,美波脆弱的矛頭,能夠傷到蒲原強韌的盾多少。

  「脇本同學,妳的說法我理解,也有同意之處。妳的提議本身值得研究。」

  蒲原展現出意外柔軟的態度。天生原本還猜測,蒲原不是不理會美波的提議,就是直接駁回。

  「不過,這真的是妳想說的嗎?我總覺得妳的話裡有什麼沒有完全說出來的真心話。」

  「這……」

  「難得妳都對老師發言了,把妳心裡的話全說出來比較好。」

  「教材上的案子,都是一些古老的案子。因為有判決定讞這個條件,所以案發後都過了五年十年的案子也不少見。倒不如說,完全沒有最近引發話題的案件。」

  「考慮到時間,這是當然的。」

  「可是蒲原老師,五年是非常漫長的一段時間。在現代社會,五年就足以扭轉常識。像手機的功能也是日新月異,去年完全沒有人提到的社會問題,會迅速成為火熱話題,反過來說,原本以為堅若磐石的主義和思想,也會變得不堪一擊。」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