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人類大遷徙

發稿時間:2011/02/19
2050人類大遷徙
2050人類大遷徙
作者|羅倫思.史密斯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1/01/24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者羅倫斯‧史密斯,長期研究地球暖化與寒冷地區後大膽預測,環北極海的美國、加拿大、冰島、格陵蘭(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俄國等八國由於暖化將變成宜人的農耕地區,且有尚未開採的油田,發展到西元2050年,將成為世界超級強權,他的《2050人類大遷徒》一書,詳細論述他的環境變遷推論並非無的放矢。

  暖化使全球各地近年不斷發生超級大水災,澳洲洪水即淹出一個像台北市這麼大的內陸湖,導致暖化的能源過度耗損問題則尚未解決。這本書運用較新且豐富的資料討論未來能源的問題,由於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在未來五十年仍很難突破技術瓶頸來取代石油、核能與燃煤發電,也使人類勢必要面對非常嚴重的氣候變遷災難。

  根據作者取得的最新資料,2008年有一項重大事件被人們忽略了,即地球城市人口總數首度超過鄉村人口總和,而人口結構改變,能源與自然資源的結構也會隨著改變;如今人類變成以城市生活為核心的動物,也就未注意到不生產農作物的人口超過生產農作物的鄉村人口的危險性,。

  作者也實地踏察全球各地,得出炎熱與乾旱是未來趨勢的結論,且現有石油能源即將用盡,水資源缺乏和氣候變遷將使南方不適合作物生長,人類會往北方遷移,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將丟掉魚叉,擁抱公事包,成為上班族。如果作者的研究預測是對的,未來就會很有趣,但學術研究有時未必準確,最重要是警醒人們,要減緩氣溫上升速度,別無良策,還是要節省能源,不要浪費資源。

文章節錄

飛向麥克莫瑞堡

  從艾德蒙頓飛往亞伯達省的新興石油城,麥克莫瑞堡,飛機從北國森林上空掠過,下面這一大片森林猶如一條長帶,繞過阿拉斯加、加拿大、斯堪地納維亞和俄國。從起飛那一刻起,我看到的景致,從都市的水泥大樓變成金絲雀黃的油菜田,漸漸轉變為一片蓊蓊鬱鬱的常綠林,沼澤在其中熠熠生輝,有如寶石。由高空俯瞰,道路交錯縱橫,偶爾可見空曠的林地,之後的景色愈見荒涼,不到一個小時,我已從都會區到農地,最後飛入荒野。

  荒涼的林地突然冒出房舍,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這裡就是麥克莫瑞堡新穎的住宅區,這片林地的東南西北已畫上探測線,看得出來是最近才畫上去的。挖土機和工作人員在路基和建地上埋頭苦幹,像是在土地上畫房子藍圖。未來,在這裡還會再出現幾百棟住宅,在麥克莫瑞堡,一棟普通住宅要價四十四萬二千美元,比我在洛杉磯的房子要貴十萬美元。難怪建商紛紛搶蓋。在接下來的十五個月,我還會看到更多轉變。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北國,過去十四年來,我一直在研究寒冷、遙遠的地區,我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伊斯庫特河,這是在加拿大卑詩省西北一條湍急的河流,這個荒涼、危險的邊境之地卻像桃花源般深深吸引著我,我在這裡看到灰北極熊早我幾分鐘在那裡留下的足跡,讓我興奮不已。我完成博士學位之後,接著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職,也開始一連串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冰島與俄國的研究計劃。

  我的研究領域是氣候變遷對地理的衝擊,因此我必須上山下海,測量溪流的流量、冰川前端,採集土壤樣本等。回到洛杉磯之後,我則繼續伏案研究,從人造衛星傳送回來的資料擷取數據。然而我的研究生涯從二○○六年開始起了很大的轉變,到麥克莫瑞堡探訪之後,我才開始深入了解北半球北部。我不斷思索,這個地區與改變全球的驅力之間有何關連。

  我從我的科學研究得知北方暖化的現象比其他地區更劇烈,這個變化對該地區的居民和生態環境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當地的政治與人口趨勢又會變得如何?北極海床因為蘊藏豐富的化石燃料,將來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全世界人口與資源的壓力愈來愈大,對此地又會造成何種衝擊?如果很多氣候模型的預測成真,地球上出現的熱浪將一波比一波恐怖,雨量不穩定,農地被烤焦,現今仍不適合聚落發展之地,未來是否將出現新的人類社會?美國西南、歐洲地中海沿岸是否會在二十一世紀從繁華走向衰敗?美國北部、加拿大、斯堪地納維亞和俄國會更加興榮嗎?我愈研究,愈發現北方地區可能與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

  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走訪很多地方,搭乘的交通工具包括直升機、飛機、汽車、巴士、火車,甚至曾在破冰船上待過一陣子。我希望親眼看到這裡地方的變化,也聽聽當地的科學家、店家老闆、政治人物和居民怎麼說。我問他們看到那些轉變,在他們看來,未來將會如何。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我終於看清北方的樣貌及這個地區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