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發稿時間:2011/04/30
在路上
在路上
作者|傑克.凱魯亞克
譯者|何穎怡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1/04/07

  大家都曾年輕,甚至以叛逆的言行批判社會,美國一九五0年代末期的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敘述美國現代史上知名的越戰後所謂「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以公路浪遊生活方式表達對社會體制的不屈服、批判,以及追尋自由的精神,成為相關文學作品的經典代表作。

  故事敘述男主角與朋友一起在美國公路上開車橫跨各州四處漫遊,遇到很多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如流浪漢、農人、工人,也體驗他們的生活,勾勒出反抗社會體制、追尋自由精神的青年圖像,鼓舞了許多年輕人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找尋人生的真諦。

  作者傑克‧凱魯亞克個性不羈,放棄知名大學學業,當過商船水手,卻不願受海軍軍紀拘束而退伍,與友人在公路流浪漫遊七年,什麼事都不做,根據自身經驗寫成的這本小說,表達了當代代美國青年的苦悶和不安,不願屈服於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控訴,也與反戰社運相契合,因而一炮而紅。

  這本書影響極多年輕人,不久前來台訪問的搖滾歌手鮑布‧狄倫,也是受到此書影響,慣於以搖滾樂表達控訴和批判。現在的年輕人也不滿現實,但很多被資本主義收編而忙於賺錢,越來越媚俗。相較之下,書中敘述對資本主義社會質疑與反省的一代,則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價值,開創了全新的青年風格,風範令人懷念,也顯示此書在任何時代重讀都仍有其意義。

文章節錄

  旅行社有個超好機會,那是四七年的凱迪拉克加長型禮車。車主帶著家人從墨西哥一路北上,累了,改搭火車。他需要有人把車開回芝加哥,只要看個人證件,以及保證把車開回去就好。我的證件完全沒問題,我跟他說甭擔心。又告訴狄恩:「你少動這車的念頭。」狄恩瞧見這輛車,興奮地上下蹦跳。我們得等一小時,便躺在教堂外面的草坪等。

  這是一九四七年我送麗塔.貝登考特回去後,跟幾個乞丐流浪漢廝混許久的地方。此刻,我望著午後的鳥兒,因極度恐懼後的疲倦昏然睡去。不知哪裡傳來風琴聲。狄恩在城裡亂晃,勾搭簡餐店女侍,混熟了,答應下午要開凱迪拉克載這妞兒兜風,他回來搖醒我,跟我講這件事。現在我覺得好多了,起身面對新的狀況。

  凱迪拉克才開來,狄恩便忽地開走了,說是「去加油」,旅行社的人看著我說:「他何時才會回來?同車的人準備要走了。」那是兩個就讀東部耶穌會學校的愛爾蘭男孩,拎著行李坐在長條凳上…

  他們還沒坐穩,我還沒跟丹佛說拜拜,他就忽地飛馳了,馬達轟響,像隻無朋巨鳥,馬力十足。出了丹佛市不到兩哩,時速表就壞了,因為狄恩把這車催到一百一十哩。

  「噢,沒有時速表,沒法知道速度多快。只好把這車死命催到芝加哥後,以哩數除時間來算了。」感覺起來,我們的時速似乎不到七十,但是在這條筆直通往葛里力的高速公路上,沿路車子就像死蒼蠅紛紛被我們掃到後頭去了...後座男孩問:「他是你兄弟嗎?開起車來真像魔鬼,對吧?還有,根據他的故事,他對待女人也一樣。」…

  那一晚,整個內布拉斯加州在我眼前展開。筆直如箭的道路,一百一的時速,沿途沒有車潮,只有昏睡的城鎮,月夜裡,「太平洋聯合鐵路」的流線型火車被我們遠遠甩在後頭。那晚,我一點都不害怕,因為在內州開車,時速一百一並不違法,我們邊聊天邊催速,奧加拉拉、哥森堡、喀尼、葛蘭島、哥倫布等城鎮如夢飛逝。這輛車超棒;抓地力之強有如船行水面,緩速轉彎時簡直輕鬆如唱歌。

  狄恩讚嘆:「天,真是尤物!想想看,要是我們有這麼一輛車,能幹多少事。你可知道有一條路直通墨西哥,往下到巴拿馬——或許還能一路通到南美洲底端,那兒的印第安人身高七呎,住在山邊,成日猛嗑古柯鹼?是的!薩爾,你跟我有這樣的車,鐵定能探索全世界,因為道路啊到頭來必能通往全世界,除此,它們還能走去哪?對吧?我們要開這輛寶貝穿越芝加哥!想想看,薩爾,我這輩子還沒到過芝加哥呢,連停都沒停過。」

  「開凱迪拉克進芝加哥,我們鐵定看起來像黑幫份子。」

  「耶!還有女孩!我們還可以釣女孩。薩爾,我決定要開得超級快,爭取時間,才能騰出一整晚,開這輛車在芝加哥兜風。現在,你休息吧,我會一路催速的。」

  「你現在時速多少?」

  「應該是維持一百一上下——你根本沒感覺。這個白天,我們得穿越愛荷華州,不多久,就能到伊利諾。」後座男孩在睡覺,我們則整夜聊天。

  想來驚人,狄恩可能上一秒鐘瘋瘋癲癲,下一秒鐘就突然回魂,彷彿啥事都沒發生。就我來看,他的靈魂可以總結為快車、目的地,以及等在目的地的女孩。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