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仰望

發稿時間:2011/06/18
百年仰望
百年仰望
作者|黃克武、林文月、王壽南、曾志朗……等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03/30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來,影響中國命運的人很多,幾位資深媒體人邀請二十位社會賢達從各自觀點選出一位值得寫的民國人物,並撰文集結成《百年仰望:20位名人心目中的民國人物》一書,雖然掛一漏萬,但這二十位民國人物的成就與影響,確實仍令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此書在建國一百年時出版,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

  書中的民國人物,有中研院語言所前所長丁邦新院士寫語言學大師李方桂院士,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醫生寫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再如引進西學智慧的嚴復,為台灣寫史的連雅堂,歷經世變仍居主流的史家陳垣,影響中華民國憲法最關鍵人物張君勱,一代畫家張大千,辭教職協助農民反抗剝削的簡吉,也都由名人撰寫。

  較特別的是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寫〈從蔣介石日記看蔣介石〉,她近水樓台,先讀到現存校內胡佛圖書館的蔣介石日記,寫出來的蔣介石就與人們平常知道的不同,有很大的可讀性,尤其歷史上都認為蔣介石不抗日,才有西安事變,其實從其日記可見,當時是沒有辦法抗日,沒錢、沒武器,軍隊素質不好、不能打。許多人一直不了解日本小國為何可盤據中國八年,看了這篇文章就會明白。

  這二十位民國人物,除了推廣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與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其他人都已走入歷史,他們在歷史上的是非功過,正在慢慢地定位中,讀者從距離他們已很遙遠的現代眼光來閱讀他們,除了可仰望到「典型在夙昔」的「典型」,對於他們面對歷史長河濤濤洪流所表現處世哲學的高低或得失,也可有難得的體悟。

文章節錄

《百年仰望:20位名人心目中的民國人物》

光焰不熄──胡適

文/周質平

  其所志無一不拂戾,其所事無一不挫折,而其及身亦復窮愁潦倒,奇險殊辱,舉國欲殺,千夫唾罵。

  用這幾句話來說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三十年之間,胡適在中國大陸所受到的批判,誣衊,歪曲和侮辱真是再恰當不過了。「舉國欲殺,千夫唾駡」,不正是上世紀五○年代,胡適思想批判的寫照嗎?一九五五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的八冊《胡適思想批判》,舉證歷歷,胡適成了「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蔣介石的御用文人」,「中華民族的罪人」,連他的兒子思杜都登報指責,胡適是「人民的公敵」。一九五四年,周揚更為胡適思想批判定調,說胡適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早的,最堅決的,不可調和的敵人。」 「企圖從根本上拆毀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胡適五十年代在紐約的那段日子可以用「窮愁潦倒」概括之,而他在國內的際遇則不出「奇險殊辱」。

  而今我們回看一九五○年代共產黨對胡適思想的批判,無非只是一個政權集全國之力,對一個手無寸鐵的知識份子,進行長達數十年的誣衊和歪曲。但有趣的是被批判的,不但不曾被打倒,反而浴火重生。胡適思想在上世紀八○年代和中國人重見的時候,他的自由、民主、科學、理性、溫和,再度成為中國思想界久旱之後的甘霖。共產黨費盡心機要打倒、剷除胡適的思想,結果卻把一個在五四時期「應時之人物」,一變而成了「改革開放」初期「先時之人物」了。

  這一改變,絕不是因為胡適思想,在他晚年有了飛躍,有了進步。恰恰相反的是,胡適思想定型的很早,他不像梁啟超,「不惜以今日之我,難昔日之我。」胡適四十歲之後,無論在學術上或政治上都少有新理論的提出。然而胡適由二十世紀初期「應時之人物」,到八○年代反而成了「先時之人物」,卻又實事俱在,究竟是什麼力量延續並光大了胡適思想?

  一九四九年之後,胡適在中國苦心耕耘了三十年的自由與民主,在一夜之間,摧毀殆盡。五四以來,多少知識份子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一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了新政權必欲剷除的對象。而胡適思想則成了抗暴消毒最後的堡壘,也是共產黨必欲去之的心頭大患。換言之,是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的封閉與獨裁使胡適由五四時期「應時之人物」,一變而成了八○年代「先時之人物」了。由此推論,不是胡適思想進步了,而是中國社會倒退了。封閉與獨裁是滋生胡適思想最肥沃的土壤,也是胡適思想始終不過時最好的保證。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