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

發稿時間:2011/06/25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
作者|蔣勳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2

  被燒斷成兩半,各自飄零三百六十年後,最近在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的「富春山居圖」,是元朝最有名的畫家黃公望在八十二歲時完成的山水畫,這幅畫背後有很多故事,台灣的美學大師蔣勳應邀寫成《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導讀書,可帶領大家用最貼近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幅中國繪畫史上的曠世名作。

  畫中的富春江,一片江南水鄉美景,代代有名人足跡,包括幫助東漢光武帝劉秀打天下後到江畔隱居不問世事的嚴子陵,唐代李白、宋朝范仲淹與蘇東坡都曾到此留下詩句,宋末文天祥抗元殉難,諮議參軍謝翱登嚴子凌釣台哭祭文天祥,加上畫作本身輾轉流入明代收藏家而被焚身等許多傳奇歷史故事,都使這幅畫更迷人。

  黃公望在謝翱哭祭文天祥時才十三歲,他的一生歷經大起落的坎坷滄桑後,轉行道士賣卜維生,回到富春山一帶居住後,歷經四年才畫完「富春山居圖」,就像歷代文人用詩文,他則以山水畫畫出心中內在的風景,那是觀畫者觀看自然山水的安靜與體悟的靜觀哲學,正是典型中國文人融合老莊哲學物我合一的生命境界。

  其實,「富春山居圖」不只是一幅畫,它長七百公分,也不只是一小片牆壁,這就展現中國繪畫特殊的長卷型式,觀畫時要一邊捲一邊看,每次只看局部畫面,在邊捲邊看的賞畫過程中,也展現特殊的美學觀賞方式。透過美學大師蔣勳對富春山居圖卷的美學剖析,讀者到故宮觀畫時,必然更能淋漓盡致地體悟中國書畫美學巔峰的菁華。

文章節錄

老莊哲學的文人山水畫

  黃公望生在西元1269年,自幼家境貧困。當時九十歲老翁黃樂,沒有子嗣,於是收養了這個孩子。黃樂很高興,常跟人說:「黃公望子久矣!」表示「黃公」盼望有孩子很久了。這名被收養的孩子就改名為「黃公望」,字「子久」,紀念一段父子的緣分。被收養的孩子以後成為元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大畫家。「富春山居圖」是他82歲上下富春江創作的山水長卷。近山線條皴擦,遠山淡墨渲染,沙渚兩岸,樹石錯落,極富變化。

  黃公望幼年聰明,書讀得好,少年時就被選拔參加縣裡神童科考試。青年時黃公望在蘇州、杭州官府做事,負責田糧賦稅。中年四十幾歲以後,因為個性耿直,也被長官貪賄連累,被下獄治罪。五十歲出獄後,黃公望混跡於全真教中,也有人認為他做過道士。長期隱居民間,賣卜維生,通易經八卦,與儒釋道三教的文人都有來往。

  他並不以繪畫為專業,六十歲以前也很少畫作傳世,但是學養豐富,遊歷名山大川,使他筆下山水寬闊淡遠。「富春山居」寫江岸山巒疊嶂,渾厚大氣,是在描繪客觀風景,也同時抒寫胸中豁達的襟懷。

  將近七百多公分的長卷,觀看者如坐舟中,舟行江上,忽遠忽近,忽快忽慢,兩岸山勢隨季節晨昏晦明,變化莫測。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卷裡傳達了他信仰的老莊道家哲學,萬物靜觀,沉澱出清明悠遠的生命情懷,對生活在匆忙急迫中的現代人,更可以提供精神上的另一種嚮往。

細數富春江的哭與笑

  富春江的故事,也許要從最早隱居江畔釣魚的嚴子陵說起。嚴子陵本名莊光,他與東漢的開國之祖光武帝劉秀是青年時要好的同學。後來王莽執政,群雄並爭天下,莊光就幫助劉秀起兵,運籌帷幄,打敗王莽。劉秀在公元25年建立東漢王朝,做了皇帝。正當開國大封群臣之際,莊光卻拒絕徵召,悄悄隱居富春江,釣魚自樂,不問世事。在古代開國之君大殺功臣的慣例中,嚴子陵的隱居,嚴子陵的垂釣,嚴子陵的功成身退,都像是一種智慧的啟示。

  歷來文人都到此憑弔紀念,書寫對富春江故事的心情。面對高山流水,北宋范仲淹的題記是大家最熟悉的句子「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這是紀念嚴子陵的名句,但也是書寫富春風景的名句,用來品評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似乎也一樣合適恰當。

  富春江的山水,在東晉南朝,也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到此,留下美麗的詠歎詩文作品。一般人最熟知的可能是梁武帝時吳均的一封書信散文「與宋元思書」。這篇韻文已經成為古典山水文學小品的典範,用這篇寫景文字的詩句,對應著來閱讀黃公望的畫作,從文字轉為視覺,頗多相互啟發之處。

  南宋末年 ,文天祥兵敗被俘殉國。謝翱登嚴子陵釣台,以酒果祭拜,嚎啕痛哭,一直到今天,富春江上除了嚴子陵「釣台」,又多的一個謝翱的「哭台」。

  富春江緩緩流去,帶著所有的哭與笑的故事流過。

  黃公望像是要總結這一切富春江的故事,畫出一幅娓娓道來的山水長卷故事。老莊哲學強調「有無相生」,「富春山居」的精彩,也在畫面虛實的互動平衡。「虛」是空白,在前段堆疊的大山群峰之後,黃公望用將近一公尺長的水平線條帶出低矮江岸的土坡沙洲水口。沒有山峰,只是單一的線條,和疏疏落落幾點苔痕墨點。像在繁雜熱鬧的大交響曲中,忽然推出一段安靜純粹的大提琴單音的連續。綿延悠長,是看盡繁華的生命,可以回來低低細訴最深的內在心事了。

長卷的人世滄桑

  「富春山居」圖卷元代以後成為歷史巨作,影響明清六百多年的繪畫主流。黃公望晚年領悟生命的淡遠山水,因此成為收藏家重金搶奪的對象。黃公望至正十年(1350)在畫上題跋,暗示將來這張畫的落入人間「巧取豪奪」。精通易理,卜卦維生的老畫家似乎早已洞識了天機。

  清代順治七年(1650),經歷三百年,收藏家吳洪裕得到「富春山居」長卷,愛不釋手,臨終不能瞑目,下令姪兒火殉,這張畫因此燒斷。燒斷以後,前端51公分,目前收藏在浙江博物館,後面五分之四長達約640公分收藏在台北故宮。有緣與有幸一觀者,或許需要一些基本的資料,可以藉此盛事,更了解黃公望,也更了解「富春山居」圖。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