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

發稿時間:2009/11/21
1Q84
1Q84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09/11/13

  所有的小說都是偵探小說,閱讀過程即是解謎的過程,正因為有這樣的「謎面」,故事才引人入勝 。村上春樹的小說一向帶有推理元素,非常好看,顛覆了台灣一般讀者對提名諾貝爾獎的刻板印象。《18Q4》距村上的上一本小說《海邊的卡夫卡》已有七年,是他目前篇幅最長的小說,已屆60歲的作家仍有如此豐沛的創作活力,十分難得。

  故事主角生活在1984年代,「Q」則是「question」(問題)之意,因為「他」認為人總是游離在兩個時空中,一個是現實的時空1984年,一個只好稱之為「1Q84」。有趣的是,1984也是是村上剛開始寫作的年代,作家到底想暗示些什麼呢?

  此書敘事手法以村上慣用的雙線交織進行,探索生命的可知與不可知,也處理群眾在團體中容易陷入一種魔術般迷境的狀態;但這兩個主題的處理,恐怕未必比《海邊的卡夫卡》和《地下鐵事件》來得出色,反而是主角的身分是年輕小說家,許多對話與創作論,是村上自身經驗的發聲,令人眼睛一亮。

當然這是一部龐大的鉅作,探討了性別、宗教、創作等等;我們陷入故事情節時,可以一邊理性咀嚼,或感性想像,1984到2009年,小說家在這裡──「我」又在哪裡?

文章節錄

總合小說1Q84 & 村上春樹

賴明珠

  《1Q84》是一本總合小說,描述的範圍包括不同年齡層的男女角色,幾乎涵蓋男人和女人的一生,從一歲半的記憶、十歲到十七歲的少年少女,二十幾三十歲的青年,到六十幾的父親、七十幾的老婦人。彷彿由蠶變繭,由繭變蛹,一次次蛻變般呈現不同年齡層的身心變化。並藉著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象徵生命的轉變。

  書中的主角天吾、青豆、深繪里,三個人分別都在十歲或十二歲時離家出走,離開父親或父母親,自願成為孤兒般過著自立而孤獨的生活。彷彿狄更斯的《孤雛淚》。另一位在日韓國人Tamaru則是出生於嚴寒的薩哈林(庫頁島)的真正孤兒,十四歲從北海道的孤兒院逃出來。

  這些精神上的孤兒或真正的孤兒,帶出村上作品一貫的孤獨氣氛。

  在孤獨中如何尋找真愛,找到真愛,又如何選擇愛與死。如果犧牲在所難免,為了愛,也能勇敢地面對。

  村上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提到他為了寫小說,開始跑步,開始跑馬拉松。他運動身體,鍛鍊耐力,為了能集中精神繼續寫長篇小說。

  《1Q84》中對天吾寫小說,青豆鍛練身體的描寫,令人聯想到村上春樹的真實生活。可以說兩個主角合起來正形成作者一個人的形象。某種意義上《1Q84》可以說從各個角度描繪出村上春樹的「自畫像」。

  《1Q84》讓很多人想到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作品《1984》。他1903年生於印度。1907年遷回英格蘭。1945年出版《動物農場》,1949年出版《1984》。於1950年去世。令人驚訝的是,他竟能敏銳預言近半世紀以來部分地區極權統治的現象。

  讀《1Q84》和《1984》一樣,人們將更理解自由和獨立思考的可貴。

  村上一直在追求自由。文體表現的自由,行文節奏的自由,故事發展的自由。

  《1Q84》中描寫六○年代末七○年左右的學生運動,和奧姆真理教的歷史事件。從主張對抗強權和體制的「革命」武鬥派,和主張以「和平」方式改革的穩健派,在學運失敗後,退居山林從事有機農法過著自給自足的「公社」生活,演變成對外隔絕類似的「奧姆」的新宗教團體的生活。

  以幾個男女主角的個人生活為經,以學運和新興宗教的歷史背景與社會事件為緯,編織出多彩多姿包羅萬象的故事。

  同時以寫實和超現實的想像混合,加深故事的想像空間。

  雖然用字淺顯容易閱讀,但內容卻非常耐人尋味,故事的情景鮮明,描寫細膩,不知不覺中角色的一言一行已經進入讀者潛意識中。尤其在村上故意留白,留下謎般的地方,令人讀完之後主角的形象仍縈繞在腦子裡,久久不散。

  讀村上的小說,好比同時在讀文藝小說、推理小說、恐怖小說、戀愛小說、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甚至童話。享受沒有框架的自由聯想。

  《1Q84》還包含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貓之村》,並隨處放進許多的故事插曲,例如契訶夫的《薩哈林島》、日本古典文學《平家物語》、費唐娜薇主演的《天羅地網》電影、楊納傑克作曲的《小交響曲》等。文學、電影、音樂等知識提供數倍的額外享受。(本文摘錄自香港JET雜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