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被欺負嗎?

發稿時間:2011/08/20
只能被欺負嗎?
只能被欺負嗎?
作者|穆斯塔法.賈南
譯者|林碧清
出版社|推守文化
出版日期|2011/06/01

  校園霸凌事件近年在台灣嚴重到引起媒體連番大幅報導,其實,在英、美、德、日等先進國家也是重大的教育問題,各國教育專家都不遺餘力地討論該如何防範與杜絕,德國北萊茵區教育協會會長穆斯塔法‧賈南長期擔任高中輔導教師,他累積經驗寫的《只能被欺負嗎?》一書,對校園層出不窮的霸凌事件是很好的處理指南。

  從校園現場到網路各種霸凌,書中都清楚地定義,然後教導老師該如何對抗霸凌,包括基礎防治方法與如何在班級上練習,以教導孩子應付欺凌他的人;最後介紹學校可用的對抗霸凌方案,是非常實用的教戰手冊,對家長和老師是很好的資訊來源。書的最後附有台灣對霸凌的相關法律,還有一些問卷與表格,供學校參考。

  現在霸凌充斥校園,父母、老師都應該看看這本書,才能了解孩子在學校過的可能是什麼樣的日子。書中案例雖然發生在德國孩子身上,但對各國被霸凌的孩子,即使文化不同,心靈的創傷卻是一樣,所有被霸凌的孩子都非常可憐,大人不能視若無睹,老師有責任保護學生,家長更有責任為自己的孩子挺身而出。

  這本書所教的防制霸凌方法相當可行,例如老師帶領孩子進行「鏡子遊戲」活動,可以開發孩子對受害者的同理心。大家必須體認,所有人聯合起來對抗霸凌,這個殘忍可怕的現象才可能在校園消失。希望這本書能喚起大家,尤其是學校和教育部對霸凌的意識,共同努力使孩子們可以安心的上學。

文章節錄

《只能被欺負嗎?:零霸凌,這樣做就對了!》

處理霸凌問題時,您應該避免哪些傷害孩子的行為?

  許多家長在無助或情急之下所採取的行動,不但不能終止霸凌,反而會讓它惡化。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我就從那些您應該盡可能避免的、典型的行為方式開始。

您應該盡可能避免跟霸凌者的家長談話。

  因為他們大多無法理解您的責難,就算可以,學校在這種情況下處罰加害者,所帶來的改變也只是曇花一現。我們願意不厭其煩地一再強調:霸凌只能夠由校方來妥善解決。在最壞的情況下,加害者的家長還可能會攻擊您,使整個狀況逐步擴大為長年的爭戰,所以只有在您非常確定對方會如何反應時,才可以去做這件事情。

您絕對不要直接跟霸凌者談話。

  這樣的話,您只會讓您的小孩招致缺乏擔當的名聲!在大部分的情形下,這種作法會有使霸凌情況愈陷愈深的後果。

  您跟老師談話時,應該盡可能選擇孩子不在場的時機。

  只有這樣,您才可以毫無顧忌地說出您的焦慮與擔憂。如果您的小孩在場聽到的話,可能會引起他的自責。

千萬不要把狀況歸咎於您的小孩。

  一個霸凌受害者基本上應視為無辜:這種局面絕對不是他自己想要的。這同樣適用於挑釁型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行為並不能成為受到騷擾的理由。

情非得已時,才考慮報警或告發。

  要是您太早訴諸這種解決方法,通常會造成您的小孩處在負面的尷尬處境,因為加害者大多不會離開這一班或這個學校,因此加害者與受害者將「後會有期」。刑事告發會使得受害者再次接觸加害者時,處境加倍艱難。

不要鼓勵您的小孩以暴力解決問題。

  眾所皆知,暴力總是會引起相對的暴力,最終將導致摩擦的擴大。或許您小孩暴力傾向的反應,對加害者的行為模式來說剛好正中下懷:「每次都是他先開始的!」

  不要鼓勵您的小孩以金錢或糖果來討好騷擾者。

  這通常會適得其反:這會讓您的小孩成為霸凌者予取予求的「金雞母」。

要先跟小孩子商量您所做的決定。

  重要的是,在解決霸凌事件的過程中,您的小孩都要能夠直接參與。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他得到一個正面的經驗,那就是:他可以―在外力的協助下―獨力解決問題。此外,在您決定怎麼做的時候,有了孩子的參與,才能避免要小孩去做超過他能力所及的事情,因為有時候由於慌張無助,父母會不假思索地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議,但這些建議對小孩非但沒有幫助,反而讓他手足無措。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