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股東

發稿時間:2011/10/01
我的職業是股東
我的職業是股東
作者|林茂昌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1/08/25

台灣股市長期以來散戶很多,大家都想在股市賺錢,但連財政部長也承認真正賺錢的股民很少。散戶共同現象就是儘管不知自己錯在那裡,卻仍屢敗屢戰,相信自己未來有一天能賺到錢。財經書翻譯專家林茂昌新作《我的職業是股東:一個隱世投資者的誠懇告白》提醒讀者,想在股市賺到錢的方法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其實,作者也是績效卓著的資深投資者,他曾經服務金融業多年,曾任期貨公司總經理,也像許多專業投資者一樣天天看盤,頻繁地買進賣出,但他於2004年毅然退出,轉而改用更長期的投資法,並從此走上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然後,他寫了這本書,寫給老是賠錢仍搞不清楚原因的散戶和正準備進入股市的新鮮人。

書中不鼓勵散戶跟著一般金融業者不斷在股市殺進殺出,而是建議散戶建立長期投資的習慣,想像自己職業是股東,要好好把股東份內的工作做好;此書也不像一般財經書教導投資成功的積極訣竅,而是直接分享作者親身執行這些訣竅遭遇的困難,深入淺出地教大家如何投資成長股,以及投資者遲早要學的「價值」、「技術分析」、「效率市場」、「股市的黑天鵝理論」等課程。

作者很實務地引導讀者了解在股市投資理財的困難與克服的方法,尤其提醒散戶,投資股市不像大家想像地那麼美好,並以他的經驗現身說法,強調要賺錢的過程可能是非常沉悶的,也往往經歷過沉悶的過程,才可能帶來龐大的長期獲利。如果被股市大起大落弄得很困惑的人,不妨閱讀這本書尋求答案。

文章節錄

內文節錄

《我的職業是股東:一個隱世投資者的誠懇告白》

第五講

股災,是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趁別人在怕,趕緊抓出股市裡的黑天鵝

股市的泡沫與崩盤,從某個角度看,實在像極了颱風與地震──這些事件都帶來巨災,但你沒辦法防止它,甚至沒辦法「準確」預測它。但對個別投資人來說,卻帶來了獲利機會,因為泡沫與崩盤會扭曲市場,造成股價暫時偏離「價值」的現象。市場的確存在著某些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我們賺得到嗎?

我們要跳脫正統的投資理論,跟著一群另類科學家和數學家去研究大自然的神秘法則——碎形幾何與混沌理論——看看能不能獲得一些啟示,幫助我們找到不為人知的市場縫隙。

我們都經歷過股市崩盤,市場似乎是無止境地暴跌,宛如世界末日。我們也經歷過股市泡沫,天天大漲,好像要漲到太空似的。而且,崩盤與泡沫,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波。這樣的現象,完全不能用效率市場解釋。

若我們找到可以合理解釋泡沫與崩盤的模型,是否,在一場風暴之後,經過檢討改善,並把造成該次金融風暴的原因根除之後,就永遠不會再有風暴發生?或者,不論我們如何改革,崩盤與泡沫永遠都會發生?如果崩盤與泡沫永遠都免不了,我們能夠「精準預測」嗎?如果不能「精準預測」,有什麼投資策略可以運用呢?

物理學者和數學家認為,許多的大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都具有和股市崩盤與泡沫頗為類似的特性。這個特性,就是混沌(chaos)。宇宙萬物看似複雜的消長變動,其實是服從一個簡單的法則:混沌。股市自不例外。

請想像堆沙堆,我們把沙子一粒一粒地往上堆。開始時,堆一粒沙子並不會造成沙堆崩落,系統是穩定的。但不斷地堆沙之後,就會出現一個狀況,我們再加上一粒沙子就會造成沙堆崩落。

沙堆崩落後,就又回復到穩定狀態。但我們繼續堆,再過一段時間之後,又會再度出現沙崩。在這個實驗中,沙子的特性並沒有改變,我們也沒有用外力去搖動沙堆。單是一粒一粒的小沙子堆上去,就會造成臨界狀態的自動出現,而造成崩塌。此外,我們也不能說某一粒沙子造成崩塌。就算我們把曾經造成崩塌的沙子挑掉,再重新做一次實驗,崩塌還是繼續發生。

現在,我們回到股市的探討上。在穩定與崩塌的循環中,我們很容易理解穩定的作用,那是系統回復理性,也就是效率市場。但在效率市場之下,又為什麼會「累積」成臨界狀態呢?這中間似乎還有一個環節需要進一步探討。

2001年,政大教授陳樹衡與德國基爾大學教授勒克斯及物理學家馬凱西在一篇論文中,設計了一個模擬股市的微結構實驗,檢驗股市是否具有混沌現象。他們假設股市有基本分析的投資人,也有雜訊交易者(即技術分析派),且雜訊交易者有偏樂觀與偏悲觀的不同傾向,還會隨著市場調整自己的樂觀、悲觀態度。

用比較淺顯的說法就是,股市中一定有一部分的人,沒辦法完全掌握資訊,也沒有能力精準地評估價值,他們會追隨市場的氣氛而調整投資傾向,樂觀時更樂觀,悲觀時更悲觀。這些人的交易,為股市帶來不穩定性。

在大多數時候,價值投資人的力量足以限制雜訊交易,不使其過度放大。不過,有些時候,雜訊交易會累積到連價值投資人都受到影響,甚至也變成了雜訊交易者,而讓市場處於極度不安的狀態。

這就好像堆沙實驗中的情形,大多數時候,一粒沙子落下之後,會被其他沙子穩穩地接住,不會產生崩塌。但沙子與沙子之間的結構畢竟脆弱,累積到某個程度之後就會一起崩潰。

換句話說,股市本身會因參與者的「有限理性」,而自動擺脫穩定狀態,並趨向不穩定的臨界狀態。「有限理性」就像一粒粒鬆散的沙子一樣,會不斷地累積放大,終將把市場帶回到臨界狀態,而導致泡沫或崩盤,如此週而復始。

用白話文說,在混沌理論之下,股市永遠都會有泡沫與崩盤。

談了那麼多混沌理論,我們所要關心的仍然是:要如何操作?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操作策略有二大類,第一類是曼德伯所提出的赫斯特指數(Hurst exponent,也稱H值),第二類是塔雷伯所提出的槓鈴策略。

塔雷伯的概念則比較簡單易懂。他把股市的大幅波動視為黑天鵝,一種我們無法預測的罕見現象。因此,他的策略很簡單,把大部分的部位放在安穩的公債上,只用小部位去買高槓桿高風險的標的,特別是深度價外的選擇權。只要股市出現大幅波動,就可以賺取暴利。代價是在大波動還沒出現之前,必須長期忍受選擇權價值流失的損失。他稱這是一種流血策略,平日不斷地流血,但不致於死亡,等黑天鵝降臨了,就可大獲全勝。

我曾經與朋友粗略評估這個策略的可行性,我們的結論是困難度頗高,一方面深度價外選擇權的成交量很小,價格不穩定,操作不易;一方面是大略用過去資料試算,獲利似乎不好,而且也不是很穩定。就以股市出現大波動的機會來說吧,用不同的資料期間、不同的條件去算,會得到從數年、數十年、到一、兩百年的結果,而且參數稍為調整,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但我們只是粗糙的估算,而且我們的方法很可能也不正確,所以不能做為論斷這個策略的依據。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行研究,看看有沒有機會抓到黑天鵝。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