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發稿時間:2011/11/26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作者|楊照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1/08/01

  知名作家楊照首次以父親身分寫書,在新作《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中,記錄和已經長成青少女的獨生女兒互動的點點滴滴,細緻、溫柔而深情,表現他平時寫文章批判犀利的另一面,也從知識份子角度來看人文教育在親子教養中的重要性,同時在伴隨女兒成長中,獲得自己對生命重新感思與對話的機會。

  作者真誠地解剖做為父親,面對女兒長大,也有手足無措與無知的時刻,而他透過音樂、閱讀、旅行等生活人文教育,搭起親子溝通的橋樑,尤其音樂讓他們父女有平等對話和溝通的機會,也因此與女兒建立親密的情感與相互的了解,值得為人父母者深思。這是本書與其他親子書不同的地方,也讓這本親子書更有可看性。

  楊照讓女兒學音樂學得很專精,不是要女兒念音樂班,走音樂路,只是單純地父女喜歡,能常常一起聽音樂,一起討論。他看女兒彈琴時,發現女兒長大了,不再是當年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女孩,開始有自己的生命與情感,有些事可能是父親不會了解到的,他是既高興又失落,其實還是高興居多,這正是很奇妙的父親的感覺,也讓這本書堪稱真正的情書,印證人們常說的「女兒才是永恆的戀人」。

  不論在事業上如何成功,楊照在女兒面前始終展露一顆真誠柔軟的心,願意低下頭來,卑微地傾聽女兒的聲音,呵護女兒的生命,就像民初作家魯迅形容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身為父母者才能體會的深情。這本書讀來動人心弦,對於青少年或父母讀者,更能提供一些來時路的解答與安慰。

文章節錄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為生命做好準備

  那年的楓葉之旅,在妳的記憶中只是留下了與楓葉無關的事。

  妳記得旅程的最後一天,被我從睡夢中叫醒,抱到小旅館的隔壁房間,有一位親切的伯伯,幫我們拍了照片。那是來自九州大分的一對夫妻,同住在南禪寺邊的小旅館,每天吃早餐時會遇見,客氣地聊上幾句。他們知道我們從臺灣來,他們覺得妳是他們看過最可愛的三歲小孩,所以在分手前,一定要幫妳拍張照片留念。現在那張照片,被細心放大後寄來的,就擺在書架上。

  妳還記得妳總是不願意乖乖穿上那件藍底有小白圓點的外套,每次要妳穿外套妳就鬧。除此之外,就沒記得什麼了。

  妳知道去高山的時候,有長長的石階,妳邁著小小的步子,堅決勇敢地自己爬了上去,沒有要我抱,路上的日本太太們看妳勤奮的樣子,都靠過來說:「加油!」這件事妳知道,但不是自己記得的,是聽我們說的。至於走了十幾二十個名勝,丰姿顏色多樣變化的楓葉,妳也是後來看相片才曉得的。

  有趣的是,那回到京都,先在火車站邊的飯店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換去南禪寺邊風味獨特的小旅館時,搭了一輛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問起妳的年齡,聽說妳三歲,他回應:「日本有句諺語說:三歲時眼裡看見的東西,留到八十歲都不會忘!」

  看來,諺語講的是期待,而不是事實吧!不只是妳,我對自己三歲時的事,也都沒什麼印象,我認識的人,也沒有幾個記得自己三歲時的事。還是說,要到八十歲,這些童年眼底的印記才會神秘神奇地復活,突然通通記得了?

  大概不會有那麼好的事。人生殘酷的事實是:三歲那年妳雖然去了京都,看了楓葉,但妳的感官和妳的記憶還沒有準備好,所以楓葉美景來不及跟妳的生命發生具體深刻的關係。那年的京都、嵐山、高山、太原,妳去了,但這些地方卻沒有進入妳的生命,成為妳生命的一部分。

  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成為提醒、警惕。人的生命有什麼沒什麼,往往不是取決於我們去了哪裡、看了什麼,而在於去到看到時,我們的內在感官與記憶有多少準備。生命的豐富與否,與外在環境的關係,還不如跟自己內在準備來得密切。

  很多人沒有準備好自己的眼睛,就算去到羅浮宮,也裝不進任何東西到自己的生命裡。很多人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耳朵,在音樂廳一樣聽音樂會,他就不會有感動,不會有愉悅,不會有音樂衝擊出來的體驗。很多人沒有準備好自己的心,他就無法感染別人的痛苦、別人的興奮、別人的快樂。活在這個世界裡,不同的人會和世界發生不同的關係。

  我希望妳早早準備好,開放自己,讓世界的豐富,透過感官與想像,都變成妳生命中的豐富。

為了一個正直的未來

  上學期,自然科考試有一題問:「從燒熱的壺嘴裡冒出來的白煙,是水蒸氣還是小水滴?」妳依照課本上說的,判斷水蒸氣應該是無色的,遇冷成為水滴才會變白色,選了「小水滴」做答案。發下考卷,卻發現老師的解答是「水蒸氣」。幾位同學拿著課本去跟老師討論,老師都還堅持就是「水蒸氣」。

  妳回來問我,我覺得這再明白不過,就是「小水滴」,應該是老師想錯了。我必須讓妳了解,就算一個老師,尤其一個主管妳分數的老師,把「小水滴」弄成「水蒸氣」,妳都該保持正確的觀念,別為了討好老師而接受妳明知道是錯誤的答案。

  想了想,妳問我:「那如果下次再考這一題,我還是要回答『小水滴』嗎?」我說:「當然!」「可是那樣又會被打叉,又會因為這一題得不到滿分。」妳說。「可是知道對的答案,堅持對的答案,比分數重要。」我說。

  想了想,妳又問:「既然我已經知道正確答案了,可不可以寫『水蒸氣』?我不會搞混。可是如果別人寫『水蒸氣』,明明他們錯卻得到滿分,我反而得不到,那不公平!」

  眼前浮上妳假設的狀況,想像妳心中應該會有的委屈,我差點衝動地說:「那也好,只要妳知道那不是真正對的答案。」可是在話出口的瞬間,我猶豫了,腦中閃過好幾個其他影像與念頭,過了好幾秒,才說:「我還是覺得這樣不好。我不希望妳養成習慣,為了分數去選明明知道是錯誤的答案。」

  那幾秒中,我彷彿看到妳長大了,大到懂得社會上許多複雜的事,也就大到可以跟我討論我所行所為所做的決定。我彷彿看到那麼一個場景,長大後的妳站在我身邊,我們不知在討論什麼樣的事情,妳嚴肅堅決地告訴我:「爸比,我覺得不可以這樣!」我問:「為什麼?」妳說:「因為你以前不是這樣教我的!」

  那當下,我明瞭了一件事。我今天要教妳、告訴妳的任何原則,都應該從未來的角度仔細思考。我沒有道理講不想要妳相信的原則,而一旦妳接受了、相信了我所說的原則,那麼未來等妳長大了,妳自然會用同樣這套原則來看待我、評斷我所做的事。妳會是我未來生命中最重要的監督者。

  在將來,我希望當我有一絲一毫疑惑,不曉得自己該不該講明知不對的事,去換取或大或小的肯定或利益時,妳會明快地告訴我:「不可以!」為了這樣的未來,現在的我當然就不能讓步,同意妳用明知不對的答案去換取分數。為了一個正直的未來,而且是我們共同的正直未來,我必須告訴妳,就算會因此失去滿分機會,妳還是該堅持「小水滴」。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