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

發稿時間:2009/12/05
狐仙
狐仙
作者|唐笑菲
譯者|姚政志
出版社|博雅書屋
出版日期|2009/11/20

  本書是一本原由英文寫成的文化研究論文,但毫無學術書籍艱澀難讀的缺點,反而妙筆生花,趣味橫生。

  自然物常被人類文化消化吸收之後,產生新的象徵,例如中空的竹子,和生長在淤泥中的蓮花,就是古代文人在極權政治下,言物托志的代表。而只要有「狐」字的成語或口語中,都是負面用語,為什麼狐狸象徵不好的事物呢?中國全境都有狐狸,為何卻只有華北有「狐仙」一說?

  作者分析歷史文化背景,提出幾個有趣的推論。「狐」音同「胡」,因此「狐狸」帶來的負面感受,其實是對外來胡人滲透雜居的恐慌。狐狸這種動物又跑跳靈活,也許常在村莊中偷吃農人的雞,給人精明狡猾的印象,於是象徵不正當、偷偷摸摸;後來在人心需要下,轉變為和極權作對的力量,有許多狐狸變為人形捉弄官府的故事。古人甚至認為狐狸性能力很強,許多人被一走了之的風月女子騙錢後,推說被狐狸所迷,半編故事,以減輕咎責,直到現在「狐狸精」一詞仍是普遍的罵人話。

  這本有趣的書應刪去論文的注釋格式,改成通俗版,會讓讀者覺得更親切,也許開始留心觀察文化呢。

文章節錄

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劉祥光

  「妳這個狐狸精。」小時候看電視劇或電影,無論男女愛情戲或是家庭倫理劇,均會常聽到這句臺詞。多年之後,物換星移,電視機從黑白變成彩色液晶,這句臺詞仍然獲得編劇的垂青。在大眾的印象裡,狐狸似乎一直跟媚惑、狡詐、邪惡脫不了關係。口語或成語中的「野狐禪」、「狐狸尾巴」、「狐群狗黨」、「狐假虎威」、「兔死狐悲」、「與狐謀皮」、「狐奔鼠竄」、「狐唱梟和」、「城狐社鼠」等等,對狐狸形象的描述更沒一句好話。狐狸天性如此,還是被「汙名化」?透過康笑菲教授這本豐富、迷人,又趣味橫生的大著,娓娓道來,述說狐狸 / 狐精 / 狐仙在中國歷史上的演變,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作者在本書所要談的,自然不限於上述所說。康教授追溯有象徵意義的狐狸至少出現在《山海經》的記載中,「其狀如狐而九尾能食人;食者不蠱」。意思是說,九尾狐會吃人,但如果人吃了牠,能不為蠱毒法術所害。可見狐狸肉有醫療、辟邪的作用。到了漢代,狐狸反成了吉祥的預兆,而且還帶有道德寓涵,例如狐死首丘,指的是不忘本。隨著時光流轉,狐狸的色彩益發多樣,會附身,能變身,好搞怪,引起大亂,也可變男變女,勾引異性,色誘同性。狐狸變化多端的特質屆至魏晉南北朝大體具備。

  既然狐狸如此「多才多藝」,在一些人眼中就升格為神明,在另些人眼中,降階為鬼怪,這樣的歷史演變應屬合理。換句話說,如果人們對狐狸的看法較正面,牠就是「狐仙」;反之,就稱為「狐精」。狐精只會給人麻煩,有時還攪出大亂子;狐仙給人好處,往往讓人發財,不過那些好處有時見不得人。簡單地說,狐狸的形象亦正亦邪,但往往就流於正邪不分,而上不了檯面。試想:在過去的社會裡,如果某家發財,對外宣稱是因為拜了狐仙 / 狐精,這多難為情呀。然而有趣的也在這裡:雖然狐仙會搗蛋,帶來麻煩,讓人生病,或引來家庭失和,因此看似淫祀(不合禮法的神衹),但它給人財富或治人病痛的一面很有吸引力,所以人們暗地裡偷偷地供奉。不僅如此,從男性的角度去看,狐狸精太美了,具有顛覆家父長制的本事,搞得天下大亂。就這點來說,狐精是為屈居下位的受壓抑女性發言。而且,雖然狐仙常被看成淫祀,但別以為官員一定敵視狐精。如果你操守有問題,牠會掀你的底,讓你丟官;如果新官上任,強壓地頭「狐」,牠可是會偷走官印,那就別混了。所以官員面對狐精,最好小心翼翼地供著。供得牠滿意,還會幫官員辦案,替他抓賊,讓他仕途順利。結果許多傳統官衙裡的小角落,往往擺了狐仙壇─誰不想官運亨通呢。林林總總圍繞狐狸發生的趣事,都在康教授筆下一一細說分明。相信讀者必然讀得津津有味。

……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