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發稿時間:2012/04/21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作者|趙麗榮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2/03/28

  德國人的民族性很嚴謹,它從何而來?答案是家教。兒童教育研究專家趙麗榮所寫《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一書,敘述一個華人家庭在德國的生活和育子經驗,包括受到德國教養觀的衝擊,進而思索發現華人的教養觀念要反省、調整的地方實在很多,並指出我們可以從德國人的教養觀念獲得那些啟發。

  書中舉了很多德國媽媽執行的鐵的紀律,會令台灣媽媽汗顏。原來孩子不成材是大人的責任,因為是大人把孩子慣壞了。中國俗話說「打在兒身,痛在娘心」,華人父母也都恨不得替孩子去做功課、替孩子去挨打,哪裡做得到「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可是,德國媽媽又怎麼狠得下心來做到這三個鐵律呢?

  作者指出,德國人認為,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也就是說,如果動物心理學家可以訓練海豚表演、獅子跳火圈,我們怎麼無法訓練孩子把書包收好、衣服掛起來、玩具收起來呢?所以,如果孩子有十個缺點,五個缺點的責任在父母身上。德國媽媽也認為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這樣教孩子也才能教出堅強、獨立、寬容和節約的好孩子。

  書中最令人感動的是父母跟孩子在感情上的溝通,顯示愛與被愛都是可貴的能力,也需要教導與學習,但是台灣有多少少女敢像作者房東太太的女兒那樣跟她母親爭辯?又有多少台灣母親會稱讚兒女的頂嘴是表現良好?再如,我們的年輕人愛不到就殺,然後自殺,令人省思是否在感情上我們教的太少或完全未教?孩子還小,還有機會的父母,不妨趕快翻閱此書,擷取教養的智慧。

文章節錄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

孩子成長的第一步──學習如何爭辯

  相信許多家長都認為,衡量一個孩子聽話與否的標準之一就是他是否會和家長爭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頂嘴」。可是在德國,父母們卻鼓勵孩子與大人爭辯,也就是與父母頂嘴。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呢?這是不是自找麻煩?

  經歷上次的超市事件之後,我改變了很多,在很多事情上都能顧及小欣欣的感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當著別人的面發火。可是我漸漸發現一個問題:小欣欣的脾氣變得很大,不時在很多問題上和我「爭吵」。當然,這種爭吵不是「對罵」,而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頂嘴」。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也曾經和父母頂嘴,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挨了一頓打,從此以後再也不敢頂嘴,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敢有二話。

  現在自己做了父母,面對欣欣的頂嘴,我是不是應該像自己的父母一樣,狠狠地揍她一頓,讓她永遠閉嘴呢?在這個問題上,我拿不定主意。不過就在兩天之後,我找到了答案。

  那天,我和老公剛從學校把欣欣接回家,正準備做飯的時候,就聽到蓓兒太太和她的女兒弗蘭妮在爭吵,並且吵得很凶,彼此的語言都非常尖刻,弗蘭妮甚至有占上風的苗頭。

  頂嘴,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

  「要是我當年敢跟我媽這樣吵的話,肯定是挨一頓揍。」回到房間之後,我跟老公說。

  「是啊,我們當年都受到一樣的待遇,所以我們不到萬不得已,不敢和父母頂嘴。」老公之所以這麼說,無非是想讓欣欣知道,以後不要和父母頂嘴了。

  「可是為什麼弗蘭妮姐姐敢和她媽媽頂嘴呢?難道她不怕挨揍嗎?」欣欣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們:對啊,為什麼弗蘭妮敢這樣跟蓓兒太太說話呢?

  晚飯快做好時,弗蘭妮和蓓兒太太的爭吵結束了,按照我們的想法,彼此肯定會轉頭進入各自的房間生悶氣。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蓓兒太太最後對弗蘭妮說:「妳今天表現得很不錯,讓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謝謝妳。」說完就和弗蘭妮一起動手準備晚餐。

  她們的表現太奇怪了,以至於我不得不好奇詢問:「蓓兒太太,妳可以容忍弗蘭妮這樣跟妳頂嘴嗎?」

  「嗯?為什麼不可以呢?」蓓兒太太顯得很驚訝,「難道妳不願意欣欣和妳頂嘴嗎?」

  「是啊,在我們國家,頂嘴是不禮貌的一種表現,特別是像妳和弗蘭妮剛才的爭吵,我們做父母的更是不能容忍。」

  「在我們國家,大家都認為孩子頂嘴是一件好事,這表示她的獨立思考能力正在提高,也就是說她在長大。」

  蓓兒太太笑著對我說:「頂嘴,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所以,我們鼓勵孩子與我們爭辯,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難道孩子頂嘴,妳不覺得煩嗎?」我還是不太理解。

  「不煩啊,我們和孩子之間都是平等的,就像妳和妳丈夫辯解一樣,這有什麼呢?哦,我明白了,你們之所以認為孩子頂嘴是不禮貌的,原因是在你們的潛意識裡,仍然沒有平等對待孩子,沒有尊重孩子。是不是?」蓓兒太太的問話非常尖銳。

  「可能是吧,至少我不喜歡欣欣和我頂嘴,畢竟我說她什麼也是為了她好!」

  「但如果妳不讓她辯解的話,怎麼知道妳是為了她好呢?真理越辯越明,你們中國人不是常說這句話嗎?」蓓兒太太一直在學中文,經常說出一些她覺得很有意思的俚語。說完,蓓兒太太就端著做好的水果沙拉走出了廚房,留下我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裡反思。

教養鐵規則23:鼓勵孩子與大人爭辯

  「孩子和妳頂嘴,說明她在長大,走向成熟。」「如果不讓她辯解,又怎麼能知道你是為了她好呢?」

  回味著蓓兒太太的這些話,我慢慢明白了:讓孩子參與辯論,能夠有利於欣欣的成長,更有利於培養欣欣獨立思考的能力。

  「唉,德國人的教育方式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無厘頭,但自有它的道理。」在飯桌上,我和老公討論起這件事情。

  「這不叫無厘頭,只不過是與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而已。我們教育理念是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講究『禮』、『序』、『尊』、『卑』。其中有些觀念已經落伍了。」老公一臉無奈地說。

  「落伍?」

  「是啊,如果將它們搬到德國,肯定會『水土不服』!」

  「啊!那怎麼辦?」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到德國就得用德國的理念教育孩子,而且『鼓勵孩子與家長爭辯』,我覺得有很多好處。」

  「說得具體一點!」

  「好。其一,就像蓓兒太太說的,孩子與你爭辯,表示他已經開始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只要加以引導和鼓勵,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說,這是走向成熟非常關鍵的一步。其二,能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講道理、尊重孩子、平等對待他的,從而讓孩子更加喜歡父母、更加尊重父母。其三,透過爭辯,讓孩子明白你為什麼要他這麼做,他就會心悅誠服地去完成。同樣地,我們如果有難題,讓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受到啟發。」

  「原來如此!」聽了老公的話之後,我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經常鼓勵欣欣和我頂嘴,既讓她知道我是最在意她的,也是最尊重她的,又能提高我們的口才,這下可是一舉數得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