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紙標本

發稿時間:2012/06/09
Play.紙標本
Play.紙標本
作者|黃子欽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12/04/30

  書是文明的容器,書籍設計也就像在做一個文明的紙標本,台灣知名設計家黃子欽將多年的書籍設計做總結,嘗試用文字表達他的設計圖像背後的意涵,類似從西方電影文化工業模式談設計,有時會有出乎人們意外的想法,讓讀者獲得啟發。

文章節錄

《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

《電影.巴萊:賽德克.巴萊幕前幕後全記錄》

導演是把鏡頭當成畫筆

企劃:果子電影有限公司

撰文:黃一娟、游文興

出版:遠流

責任編輯:王心瑩

  《電影.巴萊》有非常多劇照,質和量都相當扎實,是用圖片將概念「做出去」、也用文字將概念「包進來」的書,在編排、消化這些影像的過程中,像是看了場「紙上電影」。

  編輯過程中有個小插曲。全書做到二分之一時,失心瘋地手殘,忘情把檔案拖進垃圾桶清除而不自知,等待清除的過程中,不祥之兆在心中開始無限放大……三十秒之後回神,已刪去了大半檔案!當時腦中一片空白。後來檢視災情,不幸中的大幸就是《電影.巴萊》的檔案夾實在太龐大了,關鍵三十秒中,電腦大概都忙著處理「賽德克.巴萊」的圖檔,另外一些檔案才得以倖存!真要感謝劇組人員……

  即使是預算龐大的電影工業,也有大量手工業的層次。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中,一些取景的畫面,讓我留住特別的印象,一間房子、一條街道、一道提防、一棵樹……裡頭的景很活,而且似乎有點……不太像正常的透視(但不致於怪異),可能就是是「畫意」或「繪畫性」吧,導演將鏡頭當畫筆在使用。

有一些感想:

  ● 前製的圖片系統層次豐富,影像基調準確。宣傳時間很長,但不會後繼無力。

  ● 台灣的高海拔山岳林景立體化,加深厚度。

  ● 整理這些圖片要耗費大量心力,這種圖文整合方式,是台灣出版漸漸不採用的工作模式。(雜誌編輯除外)

  ● 劇照很進入狀況,編輯不得不跟著進入狀況。

  ● 藝術家陳界仁曾在製作「魂魄暴動」作品時提出:「要探討影像,得先探討被攝者的歷史」。《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就是用新的手法重新取得歷史的解釋權,但製作過程中卻是大量從被攝者的照片(日本人拍的照片)中取得資訊。所以當取得影像權,是否就有重新解釋歷史的權力?

《更好的生活》

從一個單音的「叭噗」轉成一百個「叭噗」的重疊複音

作者:吳岱穎、凌性傑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賴雯琪

  本書的裝幀概念是用設計書的概念來包裝一本談詩的散文集。

  好像把傳統的詩集作法,傳統的設計書作法,加起來除以二,就等於這本書。

  詩,私也。不需體貼,但可能需要誠實,不然就成廣告文案了(當然廣告文案也可以是種詩的形式),當「詩」被發現後,就是那個樣子了,要很小心或很粗心的把它一個字一個字創造出來。詩不容易偽裝。寫詩的人像是在做一個高空彈跳的極限運動,想辦法無限制的跳下或飛上去,不用去考慮別人的看法。

  「詩」沒有辦法被「完全」讀完,讀者當下的狀態就同時影響了詩的內容,而觀看這個「評論詩的過程」也很有趣,很像在欣賞一個虛擬的體積,也很像在看攝影的評論,那些氣味、溫度產生的細節描寫,都像在解碼。而我想起有時要替一些攝影作品命名時,那個過程真的非常的「詩」,就是要把腦袋hold在某種感性、放空的頻率上,太鬆太緊都不行。

  「精緻的粗食」是我這次設計的關鍵字,某種未成年、未成熟的氛圍、某種雪中送炭的情調。封面用紙採灰紙板,印刷上採燙黑加燙白加紅色網印。書腰是素白的單鏡紙,黑色銀色兩色印刷,包裝層次「外」粗糙「內」細緻,像是螃蟹甲殼的造型邏輯,用外頭的武裝來保護內頭的脆弱。

  這次封面神祕的遮面女郎是賣雞蛋冰用的「叭噗」,一個「簡單」又原始的發聲系統,單純夠力也有單人發聲的氣勢,這個圖像在極簡系統中一直放大,從封面的正面(叭噗的造型經切割後幾何化),一翻開後跳到大紅色搖滾風,從一個單音的「叭噗」轉成一百個「叭噗」的重疊複音,這樣的開場方式是由書封到書名頁的閱讀節奏產生的,就是從看到書到「翻開書」,會有不同程度的驚喜感跟張力。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