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土地+台北謠言攝影文集

發稿時間:2013/02/09
人與土地+台北謠言攝影文集
人與土地+台北謠言攝影文集
作者|阮義忠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2/04/25

2012開卷好書獎‧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推薦理由:1970年代開始,阮義忠的攝影足跡走遍農村鄉土,流連都市台北,鏡頭看守時間,快門計算心跳,幾十年過去,他以影像文字結集,為我們這個不知走向何方的時代,下了兩隻重磅的錨。影像中誠實的力量,能讓你在恍惚的遺忘沈淪裡醒來!(陳浩)

——轉載自《中國時報‧開卷》

文章節錄

在城市尋找安身之地

  公車是我十九歲初來台北,直至三十一歲當了父親之前的主要通勤工具。在那個年頭,排隊等車是要有極大耐性的,上車後更是需要好脾氣、好修養,才能渡過人擠人的窘況。當然,再好的性子也經不起天天折騰,候車站裡看不到歡顏是很正常的。

  那天我幸運的撈到窗邊座位,往外一望,站牌前的人堆裡都是無奈、焦躁、鬱悶的臉孔。在他們中間,有很多應該是從外縣市來謀生的吧?我想到了當年的自己。

  剛到台北落腳時,可真是夠苦了!我和家鄉的一位朋友擠在他親戚家多出來的一套洗手間裡,馬桶拆了,洗臉台還留著,原來放浴缸的位置被改成只有一塊榻榻米大小的床舖。兩個人只能側躺,就那麼緊捱著睡。才習慣一覺睡到天亮,卻遇上朋友接到緊急徵召令,匆匆當兵去了。

  他的那位親戚立刻下逐客令,且只給我幾天時間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裡另覓安身之地,我只有抄下路旁電線桿上「雅房出租」的招貼,按地址一一上門探詢。第二個落腳處是房東將曬衣陽台改成的單身房,水龍頭依然突兀地留著。難看歸難看,卻給了我另一些方便。

  剛開始工作的我毫無能力預付租屋的三個月押金,還得連夜趕回老家向父親求助,再搭早班火車回來上班。搬家時僱不起貨車,又沒親戚朋友幫忙,只好一個人扛著書架,在市中心的大馬路上由南到北橫行。書則是打成一綑綑,用拖把棍挑了好多擔,每走過一個路口就放下來喘幾口大氣,再挑起來走。

  相信每位到大城市闖蕩的鄉下人都有著不同的辛酸經歷,但願鏡頭裡的每張愁容苦相,如今都已苦盡甘來,展露歡顏。

多納的夜明珠

  孩子老早就在等著我了。他們不一定明白到底怎麼了,卻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有人專程跑來,拿著一個新奇的「玩具」瞄準來瞄準去,而大人們都正襟危坐,等咔嚓一聲後,才又輕鬆下來,恢復作息。孩子們有樣學樣,也要等到我對著他們咔嚓一聲,才肯罷休。

  這是高雄縣茂林鄉的多納村,當年還很少有外人知道此地。我是費盡氣力,轉了幾趟車,問了很多人,又步行幾個鐘頭之後,才來到深山裡的這個魯凱族部落。這支原住民的住屋在本省算是保存最原始而完整的,除了屋脊的幾根橫樑之外,瓦、牆、柱、地板等都是和硯台差不多的岩片鋪疊而成。光線射入屋內就如同被吞噬一般,無論哪個時辰都是漆黑一片。孩子的臉龐正是房間裡最亮的反光,大大的眼瞳就像是夜明珠。

  原來只有哥哥一人坐在床榻上,弟弟使勁地攀上去,眼晴睜得比哥哥還大,一動也不動地盯著我。整個空間既是客廳、餐廳,也是廚房、臥房。室內唯一的裝飾是媽媽編的草蓆,爸爸的帽子、衣服吊在牆上,鍋、爐、瓢、鏟就在我的後方角落。餐桌不用時,折疊起來靠著牆,也成了圖案。這就是屋裡的一切了,一個空空蕩蕩卻又完完整整的家。父母雖然都出去工作,但從兄弟倆的自在,就可感覺愛與安全盈滿了整個生活空間。

  兩人一直在等著我那一聲咔嚓,哥哥聚精會神,弟弟把兩隻小手箍在腦後。那樣的慎重又全心全意,讓我再度領受到,攝影是神聖的儀式。四顆夜明珠在黑暗中射出赤子之光,在底片上印出一塵不染的生命之影。這張照片是他們自己成相的,我只不過是按了快門罷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